简介
清云山坐落于粤东陆丰市河西镇夏陇村境内。清云山一般指的是清云山的定光寺,定光寺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原名清云寺(又名罗堂庵),清道光十年秋(1830)高僧宽鉴重修。道光中夏(1853)南澳叠石岩黄檗宗传人仁智大师渡海参学时,再三叮嘱门下,务必使宝刹生辉。1928年寺院被毁。1941年,宏慧和尚几经辗转,复入该寺居住,结庐躬耕,恳荒山林,与清云山谛结下荣辱浮沉,废兴与共的不解之缘。1944年,宏慧偕弟子披荆斩棘,衍泥苦筑,修建成一座五间式的庵堂,自耕自养自给。于1967年寺院再度被毁。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政策得到贯彻落实,1979年再度重建。
定光寺坐落于古木林荫的半山腰中,风光秀丽,泉水低鸣。1985年经批准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占地面积20公顷以上。其建筑汇聚了明、清时期的艺术精华。大雄宝殿气势雄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书写的金字横匾“大雄宝殿”高挂其上;10多米高的“如来”大佛石像盘坐在正厅中,十八罗汉威列两旁。大雄宝殿四周的观音阁、讲经楼、祖师厅、藏经楼、福德亭、禅院等布局合理,设计有方。另有山门、畔桥、放生池、天王殿、石牌坊、石拱曲桥等点缀其间,增添风光。有依山傍水、舒适雅致的接待馆和斋菜堂,可供游人歇息和素食。寺内保存有明清两代的碑记、石刻木雕、石雕等宗教文物和佛协主席赵朴初为该寺题写的“大雄宝殿”和“定慧讲堂”墨宝等。 1985年定光寺被正式批准开放。宏慧遂发菩提大心,融雄心壮志于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力排万难,历经十余载,使定光寺从小到大,修复成殿宇雄伟,佛像庄严,寺容美观,人事祥和,规模宏大的新寺院。并创办佛学院,培植僧才;建念佛堂、海会塔,以利冥阳;订立规章制度,使僧众遵守,僧团清净和合共住。曾先后四次被评为“广东省佛教文明寺院”的荣誉称号。
定光寺
定光寺主要建筑是在1990年以后才开始修建的。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教学大楼、地藏阁、观音阁组成,两侧配有钟楼、鼓楼、功德堂、祖师堂,师生宿舍楼、大斋堂、大礼堂、教务楼、招待所等,二层建筑,共有三十多幢,实建总面积为二万九千多平方米。寺宇依山坡度而筑,层层升高,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长廊、台阶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殿内所供奉的佛、菩萨、罗汉等诸圣像,皆是用大青石雕刻而成,古朴大方,妙相庄严,栩栩如生,独具一格,为国内寺院所少见。且殿外两侧圆门外,各有清澈泉水,由山顶潺潺而下,沁人心脾。尤其在梵音沉宏,泉水弄弦,清风伴奏的氛围中,欣赏这既有北方的质朴与豪放,又具有南方的清幽与秀雅,更不失禅寺的简诘与淳朴的古建筑群,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尘劳顿消,流连忘返。享有“岭南一枝独秀”之美称。
如今定光寺面貌焕然一新,殿堂宏伟,廊阁扶疏,绿荫掩映,鸟语花香,它既是佛教信众的活动场所,又是人民群众参观游览的胜地。(每年接待游客共上百万人次),更是培养僧才的理想基地。广东尼众佛学院即开设于此,引来全国各地青年佛子纷纷投入清云山的怀抱之中,朝夕白云相伴,共饮清云天南法乳,探讨人生真谛。学院自1995创办至今已先后培养九届本科毕业生,近三百人,二届研究生,共十二人,为新时代的事业输送一部分僧才。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艰难志心不改,定光寺和广东尼众佛学院能有今天的成就,一则感谢各级党政部门的关怀,及十方善信的热心护持。二则不得不佩服宏慧老和尚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坚毅不拔的创业精神,相信在三宝的慈光加被,借此清云山的灵气和宏慧大和尚愿力及全寺僧众的共同努力,定光寺、广东尼众佛学院将更加兴旺发达,为佛法的继承和弘扬,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碑文记载:伏以慈航普济,法雨宏施,佛刹庄严,琼光瑞霭。湾云上瑶台,紫竹林中杨柳,泉石松峰,院檐招展,瑶池莲座,垂下十二栏杆,甘露菩提。开九重之殿宇,擅起积千秋之香火。僧侣阐万法之禅机,时在殿宇落成,法雨普施,是为记。崇祯仲月立。
清云山境内还有“狮山”、“象山”、“严公洞”、“火口山”等传奇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清云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