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项目
1、崖州民歌(海南省),编号:Ⅱ-13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三亚市
(3)保护单位:三亚市群众艺术馆
2、崖州民歌(海南省),编号:Ⅱ-1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乐东黎族自治县文化馆
历史渊源
所谓"崖州民歌",指的是用客语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崖州志》指出:"崖语有六种。"其中写到"客语,与闽音相似,永宁里、临川里、保平里及西六里言之。与郡语同。"这里所说的"客语",就是用于咏唱崖州民歌的汉语方言。它属闽南语系;是福建移民在晚些时候才带来的,故沾了个"客"字。
起源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设于今三亚市之崖城镇,领宁远、吉阳两县(今三亚、黄流一带)。产生、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形成有两大要素:一是中原移民不断迁入,把各地民歌传入崖州;二是移民迁入崖州经过长期共处,形成了崖州的乡音方言,民风民俗,随之便演化或产生语言通俗、乡音浓重、又相当具有地方特色的崖州民歌。
《崖州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出处,但是从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断,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艺术特色
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的印记。唐代佛教传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亚市崖城镇(即古崖州)建有佛庙"大云寺",唐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因台风袭击漂泊至振州时(即后来的崖州),就住在该寺,传播佛教文化,念唱"斋歌"(俗称)。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崖州民歌的歌词接近七言唐诗,显然是受了唐诗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七句"、"长藤句"等演唱形式打破了崖州民歌原来4句28字的框架结构,慢慢发展为30-40字不等。民歌演唱的场合不限,田间地头、屋前院后都能尽情放歌。
崖东不如崖西兴盛
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崖州民歌主要风行于古称"西六里"的乡间,也即今乐东沿海一带的农村。因此,体现了崖歌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和著名歌手,都出自崖西。崖城以东也有操客语方言的移民聚落,何以歌谣在这里未能像崖西那样兴盛?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东部的客语移民来得较早,大都是宋元时期就到此定居了,而那时候,崖歌尚未在这块土地上生根;二是他们的定居点较散,过去仅落脚于永宁、临川、保平三地,曾一度处于其他民族或族群的"分割包围"中,难以形成强势的语言与文化。而"西六里"则不同,这六个里是连成片的,并且几乎属客语方言群的一统天下。此地总体上比崖东更为贫瘠,故来得较晚的闽南移民只能在这里栖身。此时已值明清之际,崖州歌谣应早定型,因客语群在崖西人多势众,这种歌谣在当地的兴盛也就理所当然了。
崖州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多为七言,从人文历史、风光景色到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无不涉及。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常见的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这种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是崖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
崖州民歌的内容一般有长篇叙事歌,生活长歌,短歌和对歌四大部分。长篇叙事歌(俗称歌封或大朝歌),这一题材的民歌每部都是一部叙事长诗;长歌(俗称歌牌),这类民歌的代表作有《贫家织女怨》、《十道情郎》等;短歌(俗称歌仔)以七言四句体为一首,短歌多为即兴吟唱歌,精品极多,传唱范围广,如《观音填海歌》;除此之外,还有对歌(俗称答歌),民间对歌艺人具有很强的口头即兴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歌内容随意,即兴唱答通宵达旦对唱不停,在民间文化中堪称一绝。
崖州民歌格律严谨,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辞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亦不许脱韵)。四句尾音的音调,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严。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总之,就韵律而言,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严格。
代表作品
《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传承意义
崖州民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以来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由于民间艺术根植的土壤就是广大群众,民间对民歌的改造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民间歌者借物咏怀,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全部注入歌曲之中,为民歌形式和内容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但是由于很少掺杂市场因素,缺乏市场推广使得包括崖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推广之路越走越窄。如同我国众多古老民间艺术文化一样,崖州民歌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艺术传承问题。在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这种民间音乐难与来势汹涌的流行音乐相抗衡,如不及时抢救保护,就会随着传人的离去而消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崖州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崖州民歌】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崖州民歌 小编为您整理崖州民歌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