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南溪号子

时间:2024/9/19 22:05:2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南溪号子渊源要追溯到唐朝,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缓解疲劳逐渐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只有音韵没有歌词的号子,主要流行于重庆市黔江区。南溪号子的雏形是土家族农民在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与薅草锣鼓近似。喊号子一般不少于7人,1人领唱,2人或3人扮尖声(高音),其他人唱低音,众人帮腔。2006年,南溪号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25
  • 申报地区: 重庆市
详细介绍

艺术特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农村集体化、公社化时期,坡上干活的人唱起号子,两岸应和,声调宏壮。那时是南溪号子的鼎盛时期。

南溪号子最初形成是土家族农民在生产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人们常说:"南溪左右两面坡,男女老少会唱歌",那是因为被险峻群山环抱的南溪村地理条件特殊,山谷狭长幽暗,阻碍了土家族先民的交流和联系,人们只得通过声音来相互传递消息,一声声呐喊在不经意间演变成了南溪村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经过千年的丰富发展和传承,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南溪号子。

在南溪村有着"十对男女九对歌,十首山歌九情歌"的说法。南溪号子的歌词多属即兴创作,无伴奏乐器,多以情歌为主,靠口头传唱得以世代相传,没有文字记录,爱唱山歌的人看到什么或想到什么就唱什么,往往是一首山歌开始由一个人唱,大家喜欢就自然会在人群中传唱。

一首号子多为4句,一句7个字,中间有大量衬词。如"新打船儿下余渡,余渡有个两夫妇,生下幺姑一尺五;六幺妹生下地,团团转转把媒提,幺妹还在娘怀里。"

武陵山特殊的地理和社会环境培育了土家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也造就了其浓郁的民族文化——南溪号子。南溪号子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内容涉及土家族历史、地理、民间传说,传达了许多已经消亡的文化信息,为山歌号子的一种原生态特异体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与价值。

传承意义

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等

发展现状

演唱的特异性,系土家民族音乐文化的遗存,具有吸收优秀传统发展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现今,电视、移动电话覆盖了南溪村,通电通话也早已进入南溪村村民的家庭,人们早已抛弃了隔着山谷喊号子的联系方法,随着土地下放,特别是近几年来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南溪号子实质上已无发展,日渐衰落,现如今,真正能够唱出原汁原味南溪号子的只有10余位老人,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58岁,中青年中没有一人能喊出号子,南溪号子失去了传人,面临着消亡的危机。

保护内容

对南溪号子曲目在整理、收集的基础上结集出版中小学民歌教材,扩大南溪号子的影响;在鹅池镇、南溪村的中小学成立南溪民歌演唱队,由民间号子手和文化专干传授号子唱法,培养青少年对号子的兴趣;黔江区政府定期举办民歌比赛,促进南溪号子的传承和发展。

五年计划

2006年全面普查,对《南溪号子》曲目进一步整理、收集;编写中小学民歌教材。

2007年中小学民歌教材在鹅池镇各中小学校试行。

2008年在鹅池镇、南溪村中小学组建学生南溪民歌演唱队,发展青少年民歌手。

2009年在全区各中小学普及民歌教材,各中小学校成立南溪民歌演唱队。

2010年举办一年一度的南溪号子比赛,促进南溪号子的传承和发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南溪号子】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南溪号子 小编为您整理南溪号子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