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鼓盆歌

时间:2024/9/19 22:14:3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鼓盆歌是一种中国湖北地区非常古老的传统曲艺形式,源于中国古代丧礼上"扑一个盆子当鼓打,唱歌陪丧家"的传统民俗活动,故又俗称"丧鼓"、"丧鼓歌"和"打鼓闹丧",其具体的形成年代已无法确考。鼓盆歌流传于江汉平原的沙市、荆州、江陵一带,其表演形式通常为一人或二人自击鼓板独唱或对唱。民间演出时热心的听众也可参与帮腔,即在每段唱词的开头和结尾一起齐唱,也有一人无伴奏的清唱形式;另外,鼓盆歌也是指关于庄子的一则典故。2006年,鼓盆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Ⅴ-32
  • 申报地区: 湖北省,湖南省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鼓盆歌(湖北省),编号:Ⅴ-32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荆州市
(3)保护单位:荆州市群众艺术馆(荆州市艺术研究所)
2、鼓盆歌(湖南省),编号:Ⅴ-32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澧县
(3)保护单位:澧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历史源流

鼓盆歌的起源可以元溯到《诗经》和《周易》的记载。“鼓盆·击缶”以娱乐内容和丧礼习俗的共存持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在战国时期成为华夏民族音乐表现形式的三大类别之一。战国时期的庄子妻死,鼓盆而歌,则进一步将鼓盆歌走向丧礼。到汉代,桓宽《盐铁论·散不足》载:“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而已。”《淮南子·精神训》载:“今夫穷鄙之社也,叩盆拊瓴,相和而歌,自以为乐矣。”到唐代之后,“鼓盆、击缶”的娱乐成分逐步减少,到宋代出现“鼓盆之戚”的说法。

曲艺

形式

简介湖北小曲唱腔曲牌丰富,常用的唱腔曲牌有“南曲头”、“南曲正板”、“南曲尾“、“滩簧调”、“文词调”、“西腔”“四平”、“银纽丝”、“叠断桥”、“叹五更”等。湖北小曲以唱为主,说唱相间,早期多以联曲体形式演唱民间故事,可在茶楼、酒肆坐唱,也可“打街”卖“散唱”,或参与乡民的喜庆宴席唱“堂会”。湖北小曲的传统曲目,有南曲的《抢伞》、《秋江》、《跳粉墙》等;西腔的《拷红》、《莺莺饯行》、《想情郎》等;文词的《宋江杀惜》、《安安送米》等。西腔多为天沔小曲艺人演唱,与天沔花鼓戏中的西腔同宗。汉滩小曲的曲目有《秋江》、《抢伞》、《红娘递柬》等。天沔小曲的曲目有《拷打红娘》、《补背褡》、《麻雀歌》、《铜钱歌》、《照花台》等。新曲目有《看铁牛》、《雷锋参军》、《江姐进山》( 以上为汉滩小曲) 、《赶秧雀》( 天沔小曲) 等。

传承

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的艺人用汉滩曲牌为木偶戏伴唱,出现了一批称为“大架子”戏的长篇曲目,如《白蛇传》、《秦雪梅》、《秋江》、《抢伞》、《双下山》等曲目。抗日战争时期在荆州、沙市的艺人还曾在广场演唱过《唤起民众》、《离家报国》等宣传抗日救国的新曲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增强小曲音乐的表现力,适应表现新内容的需要,在一些整理的传统曲目和新作品中,除注意保持各种腔系的特点外,在各腔系之间,腔系与其他曲牌小调之间也常互相吸收借用,并创作了《雷锋参军》、《江姐进山》等一些新曲目,使小曲艺术得到新的发展。湖北小曲的传统曲目原有300多个,流传下来的有180多个。长篇(大本头)《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可连续演唱,经月不歇。短篇曲目,一般可供一个夜(日)场演完,如《拷红》、《秋红河》、《抢伞》、《苏文表借衣》、《西宫词》等等。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 代表性人物湖北小曲代表人物:湖北省小曲老艺人有张明亮、喻义和、甘发新等,武汉说唱团自20世纪60年代起,先后有茅贵娴、周艳琴等演唱湖北小曲。  夏雨田作词的湖北小曲《难忘的一课》曾获全国曲艺创作一等奖。

名家

何忠华是湖北省著名的小曲表演艺术家,在其45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创作演出了大量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湖北小曲节目。在演出中,她和弟子一起,表演了湖北小曲《沁园春·雪》,她甜美的嗓音,圆润的唱腔、从容的表演,赢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 代表性曲目 碟子小曲的代表性曲目有《放风筝》、《九连环》、《十想》、《十绣》等。1949年后,汉滩小曲搬上了舞台,丰富了音乐,充实了乐队,增加了表演。并涌现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新曲目,如《雷锋参军》、《江姐进山》、《三考鲜梅》、《喜旺回家》以及新编历史曲目《选妃》等等。现已发展成了湖北境内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丝弦小曲。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 唱出国门 日本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带领中国地方曲艺界人士赴东京进行友好访问演出,说唱团的优秀湖北小曲演员姚丽玲也随同出访,这也是湖北小曲首次跨出国门。 该团一行共9人,所涉及的曲艺形式包括京韵大鼓、苏州评弹等地方曲艺形式,湖北小曲也是第一次位列其中。湖北小曲是湖北省特有的曲艺形式,是四大曲种之一,属于鼓曲中的杂曲。此次出访的姚丽玲仅28岁,1997年毕业于北方曲艺学校,师从著名湖北小曲表演艺术家何忠华。她兼学天沔、汉滩等多种曲风,嗓音甜美,台风稳健,是目前湖北小曲为数不多的传人。此次姚丽玲赴日将演出《放风筝》、《黄鹤楼》等节目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 音乐研究何忠华对湖北小曲探源的基础上,以湖北小曲的主要声腔南曲为例,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法、音乐形态分析法、比较归纳法等等,将前人的感性认识及提出的种种可能加以比较与实证,继续探索其与汉剧的种种关系。并且探究其音乐的旋律、结构、演唱风格、题材内容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同时通过对其现状的调查,进而结合历史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从文化的角度阐释过去的兴盛及现在衰微的原因,并就其今后发展的问题进行探讨。 湖北小曲是濒危说唱音乐曲种。

特色

湖北小曲常用的润腔技法总结归纳为五类:一、唱腔装饰润腔技法;二、声音造型、咬字吐字润腔技法;三、节奏速度变换润腔技法;四、力度变化润腔技法;五、地方方言润腔技法。学习和掌握这些润腔技法,对于说唱音乐的演唱、创作和创编都有重要作用,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演唱与教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 主要曲种湖北小曲是中国说唱音乐曲种之一,在丰富多彩的说唱音乐曲种如鼓词类,弹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时调小曲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地方特色浓郁,说唱音乐特点鲜明的时调小曲类说唱音乐。它泛指流传于湖北省的各类民间说唱小曲,集中体现为汉滩小曲和天沔小曲。 汉滩小曲,又称汉滩丝弦,外江小曲,清代光绪(公元1875—1908)年间已盛行于长江沿岸的武汉、沙市、江陵、宜昌、九江等城镇。 天沔小曲,又称内河小曲,碟子小曲,原是流传于襄河(汉水)流域的天门、沔阳、潜江、汉阳等地,以丢棒、敲碟、徒歌散唱相结合的俚歌俗曲。约在清末民初(公元1911年前后)天沔小曲艺人开始接先生(琴师)习唱汉滩小曲。由于汉滩小曲艺人用汉口语音行腔报字,天沔小曲艺人用天沔语音发声吐字,形成了湖北小曲中的外江与内河两个流派。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 主要形式 ]湖北小曲b]二胡湖北小曲多为联曲体,曲调包括南曲、文词、西腔三个腔系,连同其它曲牌,小调共有一百余支,以南曲腔系为主。一个唱段由若干不同宫(G宫、C宫、F宫、D宫)的曲牌联缀而成。曲牌连接自由灵活,并可通过伴奏乐器四胡定弦法的转换(sol、re、re、la、la、mi、do、sol)来变换调门,以增强音乐的变化,加强表现力。汉滩小曲的曲目有《秋江》、《抢伞》、《红娘递柬》等;天沔小曲的曲目有《拷打红娘》、《补背褡》、《麻雀歌》、《铜钱歌》、《照花台》等。新曲目有《看铁牛》、《雷锋参军》、《江姐进山》(以上为汉滩小曲)、《赶秧雀》(天沔小曲)等。唱词除七字句、十字句外,还有长短句、垛句等,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湖北小曲以唱为主。表演形式灵活自由,可一人自拉自唱,或拍板站唱,也可一人拍板,一人敲碟坐唱或走唱。伴奏乐器以四胡为主,其它乐器有三弦、二胡、琵琶等,可增可减。著名演员有张明亮、喻义和等。 湖北土家小曲表演唱 - 濒危现状 ]民族文化b]湖北小曲也和其它的说唱音乐曲种一样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危险。民间文化忠实地映射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是民族文化的一条主脉。在时代的脚步开始产生强大冲击波的今天。如何把“根”留住,这是每个炎黄子孙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抢救音乐遗产,探究传统音乐规律,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湖北说唱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曲种都形成了它自己丰富的润腔技巧、学习和掌握这些润腔技巧,对于说唱音乐的演唱、创作和创编都有重要作用,对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演唱、与教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是湖北小曲唱腔特色长于抒情,善于叙事,刚少柔多,细腻委婉,特别注意运用各种润腔技巧,使唱腔更显丰富多彩,人物塑造更为鲜活生动。

传承意义

由于鼓盆歌的表演与民间习俗密切相关,所以它在艺术本身的价值之外还有着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多重价值。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鼓盆歌与其他民间艺术形式一样出现了生存危机,需要加以重视和保护。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鼓盆歌】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鼓盆歌 小编为您整理鼓盆歌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