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嘉善田歌

时间:2024/9/19 22:29:0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嘉善田歌是浙江省的地方民歌,属于吴歌的一个品种,是浙江一种独特的歌谣形式,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歌声。2008年6月7日,浙江省嘉善县申报的“嘉善田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Ⅱ-87
  • 申报地区: 浙江省
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在嘉善、青浦、吴江的芦墟一带农村小范围内传唱的田歌非常有特色,而且保存得很好,在嘉善收集到的曲调更完整,故称嘉善田歌。

田歌的起源恐怕不会产生于某年某月,而是随着整个的农耕劳动。从收集到的田歌资料来看,其主要内容是唱劳动、唱农村生活、唱在村野田发生的爱情。劳动与爱情确实是所有民歌永恒的主题,嘉善田歌也不例外。它反映了在平原水乡的农耕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凸现。歌中歌唱的是农耕劳动的辛苦,农村生活的艰苦,农村贫富的矛盾,还有农民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期望等等,它是这一带农村昔日的生活写照。

根据现存田歌所反映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来看,嘉善田歌最盛行的时代就在清中后期。在田歌资料中有“铜镜”、“三寸金莲”、“青油灯台”、“螭壳窗”等物的描写,推断为清代中后期。还有,清代中期的嘉善农村种棉花盛行,有“十二个月棉花”一歌中唱道:“十月棉花白飘飘,松江客船只只到。”自明后,“魏塘纱、松江布”为天下知,嘉善出棉花,纺棉纱,为松江布作前道。当然,从历代的田歌中可以看到嘉善农村的生动景象,田歌,也就在清中后期达到辉煌的境地。

艺术形式

田歌有独唱、对唱和以三人、五人、七人、九人组成的歌班形式演唱,最常见的是把当地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编成长篇,到处演唱。田歌的曲调有“滴落声”、“大头歌”、“羊早头”、“落秧歌”、“平调”、“急急歌”、“小快板”等。

代表曲目

田歌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吴声歌曲”中就收有嘉善田歌。十二月花名体的《五姑娘》是嘉善田歌的代表作,这是一首以发生在清朝咸丰年间嘉善洪溪乡塘东村的一个真实爱情故事的叙事田歌。1955年初,以沈少泉等7人组成的一个田歌班曾演唱《五姑娘》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民间间音乐舞蹈会演,获得演出奖。

流传地区

嘉善田歌历史悠久,主要流传地区是嘉善县及其临县,是江南吴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唱腔清亮优美,有滴落声、落秧歌、埭头歌、羊骚头、急急歌、平调等多种曲调,时而平稳流畅,时而悠扬高亢,时而急如口语。嘉善田歌产生于劳动,产生于生活,因而不同的田歌曲调有其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嘉善田歌的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齐唱、联唱等嘉善田歌十二月花名《五姑娘》在民间已传唱了一个世纪,曾被改编成越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展现过。

传承意义

“嘉善田歌”是江南地方文化中的极具个性色彩的优秀民歌品种,清亮优美,富有江南水乡韵味,是一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嘉善田歌作为嘉善本土优秀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价值上,特别是在音乐价值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文学价值

首先是要说说它的文学价值。昔日的嘉善农村与其他农村一样,农民多半不识字,田歌的传唱流于口头,它是一种借助于音乐的口头文学。它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一些叙事歌曲中,它们往往有人物、有情节、有故事,而且这些叙事歌还有一定的长度,也就是说有一定的文学容量。但是,在一段时间内轰动的叙事田歌竟有二千句以上的发现,那实在是有点玄虚了。毕竟歌是唱出来的,是口头艺术而不是书面艺术。在嘉善田歌中,最古老最长的的也没有超过二百句。我们是汉族,即使在当年落后的农村中也不可能有长期积极丰富的民歌。而且这些叙事歌反映的也都是很近的清末时期。我们只要看《孔雀东南飞》就明白了,它的文人加工痕迹很明显,而且唱法失传,只成了书面文字的作品——纸面上的歌。因此,我们在肯定田歌文学价值的同时,不能把它说过了头。

另外,嘉善田歌中的地方语言和衬词非常有特色,嘉善话属吴方言,吴方言因地方风俗民情的特殊性,以及吴地农耕文明的前锋性,使它的语言非常复杂,至今有许多词汇在现代汉语中难找到替代。嘉善方言比一般吴语更具地域性,田歌中大量的“三连音”就是方言语调带来的影响。方言对地方文学的影响,对地方作家的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

音乐价值

其次是音乐价值,也是嘉善田歌的魅力所在。因在田地劳作时歌唱,曲调非常自由,乐句的长度随着劳动的时间和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但又因在旷野之地歌唱,必须传得远,其唱法为真嗓直音的原生态唱法,代代相传形成特色。从声学的科学分析,嘉善田歌的发声为打开胭腔,使胭腔往左右扩张。在强烈的气息冲击之下,形成又扁又亮的声音。笔者从小生长在嘉善农村,听到祖母的歌唱,声情并茂,气息很重,全身心的投入,状态十分动人。嘉善田歌的几种曲调旋律都很优美,都是五声音阶,以“3”、“5”、“6”为骨干音,在演唱长音时往夹着衬词,在三人轮唱中的“了卖田歌”的“了”段没有唱词,唱的全部是衬词。高吭挺拔,完全不同于吴歌中的“小调”腔,所以也有人认为它是传统民歌中的“长调”。(试唱),另外,一些叙事歌中因容量大,有情节,但劳动时间有限不能唱得太长,所以就有了“急急歌”的念唱。这实际是传统民间说唱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没有音阶相符,但却有腔有调,与地方语言的声调很一致。这就是它在传统民歌中的特殊地位,究其根源很有音乐文化的学术价值。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嘉善田歌】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嘉善田歌 小编为您整理嘉善田歌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