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沧州落子

时间:2024/9/19 22:31:0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沧州落子是河北省中部一带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落子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它流传于沧州市地区,尤其以沧县、南皮县最为著名,距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冬季农闲时排练,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演出,以表示人们辞旧迎新、庆祝丰收的喜悦心情。2008年06月,河北省南皮县申报的“沧州落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Ⅲ-46
  • 申报地区: 河北省
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据河北省沧县县志记载:落子是大秧歌中的一个小场子,起源于清代嘉庆和道光年间(1796一1821年)。传统的落子,女的脚踩寸跷(又名踩寸子),手持花扇或小竹板,男的手打霸王鞭。落子的舞蹈特点是,扇花少,舞姿造型多,注重曲线美,讲究韵味儿。扇舞的风格潇洒,板舞的动作幅度大,节奏变化多,非常明快。

艺术特色

表演形式

文落子以歌为主,舞的成分少一些,往往把几支民歌连起来表演。在道具的配备上,是鞭、板、扇穿插配合,也有只用扇表演的。当地人称之谓文落子或小风流。辛亥革命以后,妇女缠足开始得到解放,落子舞中男扮女装的踩寸子也开始被淘汰。因而,落子舞的动作相应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文落子的基础上,适当吸收了一些戏曲中的动作和技巧,与落子舞的动作相糅合,增添了热烈、健壮、欢快、豪爽的气氛,加强了舞和武的成分,使歌的成分相应减少。在道具配备上,只用鞭、板,不用扇。当地人称之为武落子或风秧歌。

艺术流派

一派是杨派落子,最早只有四鞭表演,后改为四鞭、四板的表演。再后来又增加了扇子的表演,分为五鞭、三板、二扇。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每代艺人都对杨派落子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发展,使它日渐完美起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

另一派是帽派落子。起初只有武场伴奏,后加进了文场伴奏。帽派落子不用扇子表演,只用二鞭、八板表演。沧州人喜练武术,长期受武术熏陶,因而,在落子舞中也有明显反映。落子舞中男性演员的基本动作,主要来源于武术中的单刀式。如“虚步捋鞭”,它是男性演员最基本的动作。“虚步”是三角形的行进路线,老艺人谓之“三角铆”。就是说步伐的稳健,就像铆在地上一样。女演员的动作“抽板”、“绕头板”、“蹬步”、“虚步”等,也接近于武术的动作。

传统节目

落子的传统节目,内容大多是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爱情故事和人们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如《茉莉花》、《放风筝》、《叹情郎》、《绣手绢》、《尼姑思凡》等。其中《荣莉花》、《放风筝》经过加工、整理,更加优美动人,成为舞坛上久演不衰的保留节目。

传承现状

已故的著名民间舞蹈家周树棠在继承和发展沧州落子方面有突出的贡献。周树棠从小在“落子坊”学艺,经过四十多年的磨练,自成了落子舞的一个艺术流派。他的舞蹈动律特点是,突出地刻画了女性“三道弯”的舞姿造型:头是歪的,腰是拧的,腿是曲的,线条儿美,韵味儿浓,使人感到典雅、秀美、端庄。在舞蹈步伐上,吸收了我国古典舞和兄弟民族舞的优长。周树棠认为,民间舞不发展,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为了发展落子舞中的板舞和扇子花,他从各民族民间舞中,曾记下许多舞蹈语汇和舞姿动律,经过一番剖析和钻研,把许多舞蹈语言溶化到落子舞当中,进而加工整理出二十多套扇子花和板舞动作组合。这些瑰丽多采、千姿百态的动作,增强了落子舞的表现力,发展了落子舞的传统艺术。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沧州落子】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沧州落子 小编为您整理沧州落子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