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翼城琴书

时间:2024/9/19 22:50:56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翼城琴书因说唱时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故名 “琴书”。翼城琴书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曲艺。相传起源于元代末年,流行于以山西翼城为中心的河南、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地区。唱腔分为以小钹击节的“钹儿腔”和以八角鼓击节的“鼓儿腔”两类。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翼城县申报的“翼城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Ⅴ-99
  • 申报地区: 山西省
№目 录
详细介绍

历史渊源

翼城琴书是在山西翼城这方有着数千年文化底蕴的沃土上,土生土长的民间说唱艺术,俗称“本地书”。据《翼城县志》《梨园百年琐记》记载:翼城琴书,起源于元代杂戏兴盛时期,流行于以翼城为中心的河南、陕西、山西等3省区域。历史悠久,独具风韵,堪称曲艺艺术的奇葩。

翼城琴书早期是民间演唱的小曲,演唱艺人们,带着一架小琴、一个木鱼和一个八角鼓,自弹自唱,走村串巷。每到一地,就在街头巷道或百姓庭院里,摆起一张桌子,一人手持小钹或打琴,一人手拉四胡,同时,一脚踩着系有绳子的木梆子,击打着固定在桌子上的小木鱼,手脚并用,连打带唱。演唱动情高潮时,主唱者又手持八角鼓,用手指边击鼓点,边舞动鼓身的丝穗,更显得格外地优美精彩。

明清时期,琴书班子人员,逐渐增加到三至五人,同时,增加了板胡、笛子等乐器。曲调也有新的发展。清末民初,又逐渐形成以人包本演唱,多人伴奏的“地摊子”演唱艺术。

从20世纪70年代起,翼城琴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革。翼城县文艺工作者尝试着将翼城琴书分角色的演唱,改为演员扮人物角色演唱,从“地摊子”说唱,搬上舞台表演。同时,在音乐上,增添了鼓板、马锣、小锣及高音板胡的配乐,经数年的磨炼与改革,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新生的地方剧种,被称为“翼城琴剧”。1982年,翼城琴剧团正式成立,标志着翼城琴书由曲艺形态正式向戏曲形态的转变。

翼城琴剧在不断发展中吸收了当地蒲剧、眉户、民间音乐的精华,使得唱腔和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在剧目选择上,对传统戏 《善士亭》《贤良传》等进行了认真的加工排练,使这一新生的琴剧艺术,在戏剧舞台上大放异彩。与此同时,琴剧团还不拘一格地编排了现代戏,使琴剧名声大振。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亭亭玉立的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翼城琴书】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翼城琴书 小编为您整理翼城琴书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