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端鼓腔

时间:2024/9/19 22:51:53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端鼓腔发源于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的微山湖沿湖一带,由于端鼓腔的传艺是口传心授,迄今没有发现任何有关历史文献记载,但它的演出剧目及唱腔苏北方言较浓,与江苏北部民间的“香火调”似有共同渊源。据老艺人讲,它始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因唐王李世民许愿请河神而来。端鼓腔演出剧目繁多,它是以说唱为主,同时夹杂着歌舞的综合性艺术。它承载着湖区许多重大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保留着濒临失传的湖区民间艺术及民间风俗,是微山湖区历史文化的见证,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价值。
  • 遗产项目编号: Ⅴ-114
  • 申报地区: 山东省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端鼓腔(山东省),编号:Ⅴ-114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东平县
(3)保护单位:东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2、端鼓腔(山东省),编号:Ⅴ-114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微山县
(3)保护单位:微山县文化馆

历史渊源

“微山湖端鼓腔(端公腔)”发源于山东省微山县境内的微山湖沿湖一带,它的渊源并无确切历史文献记载,但专家推测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乡人傩”,是微山湖渔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祈祷祭祀、追溯历史、祝寿祈福、喜庆丰收的礼仪习俗。在长期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端鼓腔”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曲牌调式、统一的舞蹈表现形式、统一的演唱内容,促使这一粗犷豪放、独具水乡特色的汉族传统演唱艺术逐渐走向成熟。

表现形式

“端鼓腔(端公腔)”演出剧目繁多、曲牌丰富、旋律优美,唱起来转换调颇为自如,是研究古代汉族民间音乐的重要资料。

相关习俗

“端鼓腔(端公腔)”大多是在逢会设坛时演唱。一年之中几乎每月都有会,农历正月有灯会,二月土地会,三月圣母娘娘会,四月泰山大会,五月太平会,六月雷祖、马王会,八月祈祷平安会,九月大王会,十二月封湖冬会、造船会等。

演出程序

“端鼓腔(端公腔)”分四节,每节又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其程序是开坛、展鼓、拜坛、请神。“端鼓腔”的演唱是一种庄严肃穆、虔诚祈祷式的,表演时有说有唱、有坐有舞,一唱众帮,一领众合,一人说众人唱,唱词格律与押韵方式奇巧多样,曲调优美、热烈,舞步轻盈别致、步伐奇异,有“二龙出水”、“穿花”、“圆场”、“走灯”、“走八字”等,所演唱的内容要根据设坛的目的而定。

唱词内容

“端鼓腔(端公腔)”的唱词内容十分丰富,可用古老的、也可用创新的方式歌唱喜庆、丰收的场景。现代的演出,无论哪场演出首先要唱的是“十谢”,一谢共产党万万岁;二谢中华民族繁荣富贵;三谢北方太子座龙床;四谢钱、心弟子来烧香;五谢行善并五岳;六谢六甲六丁神;七谢泰山御奶奶(皇上的女儿);八谢南海观世音;九谢九条先师女(羊皮鼓祖先)十谢满案众神灵。微山湖的莲花、芡实、鲤鱼、湖草、渔船等都编成了唱词,如“莲花开花一条腿,芡实开花噘着嘴”、“鲤鱼鲘子连母生”、“白米虾浪里逃,竹节(虾)草虾顺草梢”等等。

唱腔特点

“端鼓腔(端公腔)”的地方风格较浓,其唱腔特点十分突出。唱腔结构以板腔反复体为基础,五声音阶的“宫”、“徵”变换的调式结构,词格多是十言或七言的诗赞体,曲牌丰富,演出剧目众多,整个演出包含了汉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剪纸、绘画等艺术形式,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艺术。根据戏里不同人物特点分为生、旦、净、丑等不同角色;在唱腔的情感上分为喜、怒、恐、思、忧、悲、哀等不同的情绪。

伴奏形式

原生态“端鼓腔(端公腔)”的伴奏乐器是几面羊皮鼓,声音单调烘托不出气氛。新中国成立后,健全了乐队,增加了扬琴、笙、二胡、笛子、琵琶、三弦、中阮等乐器,特别是以高胡作主弦,用3至7定弦,声音嘹亮、清脆,颇具水乡风味。“端鼓腔”唯一的伴奏乐器是几面状如团扇的单面羊皮鼓,鼓柄约10厘米长,末端有直径约10厘米的铁圈,圈上套着9个小铁环,叫“九连环”或“三环九扣”。伴奏时左手把鼓端在手中,右手用竹制的鼓签敲击鼓面,随着不同的鼓点晃动下端的铁环子会发出悦耳的声音。

代表剧目

“端鼓腔(端公腔)”演出剧目众多,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篇幅较小的段子,如:《小秃闹房》;二是民俗性较强的中篇故事,如:《刘文龙赶考》、《张郎休妻》等;三是传奇性较强的神话故事,如:10部神书《魏征梦斩小白龙》、《五鬼昼夜闹皇宫》、《唐王宫中许愿》、《袁天罡长安卖卦》、《老魏征拒诏入监》、《魏九官九岁见唐王》、《替父职九郎请神》、《闯龙宫借马得鞍》、《魏九官巧得神鞭》、《唐玄奘西天取经》。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端鼓腔”凝聚了微山湖区人民的才能和智慧,贯穿着微山湖区的历史进程,保留着濒临失传的湖区汉族民间艺术及民间风俗,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

“端鼓腔”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以说唱为主,同时夹杂着汉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武术、杂技、绘画、剪纸等表现形式,整个表演活动洋溢着浓郁的远古气息,有着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它承载着湖区许多重大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保留着濒临失传的湖区民间艺术及民间风俗,是微山湖区历史文化见证;同时,微山湖区文化是运河文化的一部分,对研究湖区发展变化和弘扬运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端鼓戏”不仅能够娱乐,更能教育人。通过端公腔故事使人们再也不义气用事、感情用事了,但待人却更加厚道了,民风变得也更加淳朴、文明。

保护措施

2006年12月30日,微山湖端鼓腔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号:6-9,批准文号:鲁政发(2006)第149号,项目名称:端公腔,项目类别:曲艺,申报单位:山东省微山县、东平县。该剧由微山县昭阳街道爱湖村杨家六代传承。正在向国家申遗中。为传承保护微山湖端公腔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山东省微山县端公腔庄户剧团日前在昭阳街道爱湖村成立。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端鼓腔】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端鼓腔 小编为您整理端鼓腔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