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时间:2024/9/19 22:53:3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淄博地区从8000多年前就开始烧制陶器,西周时,齐临淄城内已经设立制陶作坊。魏晋南北朝时期,淄博开始生产瓷器,唐宋时期,制瓷技艺不断提高,瓷窑遍布各地,有名的瓷窑有寨里窑、磁村窑、博山窑。明清时期,博山成为全国一个重要的陶瓷生产销售中心。建国后,淄博陶瓷开拓创新,开发出许多新瓷种,刻瓷艺术独具一格,形成自己的特色。现在,日用陶瓷、建筑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等产品已经远销海内外70多个国家地区。2011年05月23日,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中国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Ⅷ-190
  • 申报地区: 山东省
详细介绍

技艺历史

约前6010年—约前5600年(后李文化时期)

据考古工作者对淄博地区最早的古文化遗址——临淄区齐陵镇后李官庄“后李遗址”出土的陶器考证,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先民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已开始制作陶器。其早期产品均为夹砂陶,以圆底器为主,器类单调,均以手制。是我国最早制作陶器的产地之一。

约前5500年—约前4300年(北辛文化时期)

中国财富陶瓷城一侧的张店区傅家镇浮山驿村、黄家村附近皆产陶器,所制器物有钵、鼎、壶、罐等工艺水平较后李文化时期有明显进步,开始大量制作泥质陶,具有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北辛文化的鲜明特色,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约前4040年—约前224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

陶器生产较前有新的发展,生产范围扩大。主要分布在今张店、临淄、淄川境内,迄今已发现此时期的遗址30余处,其早期产品多为红陶,中晚期为灰陶、白陶及彩陶,在使用原料、成型、烧成等方面,先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经验。

1558年(明·嘉靖三十六年)

颜神镇窑业空前繁荣,“陶者以千数”,四方商贩,聚集于此,八陡窑以生产琉璃瓦独擅其能。

1665年(清·康熙四年)

颜神镇人孙廷铨所著《颜山杂记》成书,对当地陶瓷、琉璃、煤炭生产作了较详细记载,是一部研究博山清代早期陶瓷历史的重要著作。

1670年(清·康熙九年)

叶先登篡《颜神镇志》成书,其“物产”篇对当地陶瓷记载颇细。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淄川峪头河村(今渭头河村)孙氏建窑生产黑陶碗,乃此地最早陶瓷厂家。

1753年(清·乾隆十八年)

博山陶瓷业空前兴旺,北岭、务店、山头、窑广、八陡、福山为当时7大窑场,产品各俱特色,争奇斗妍。博山城内商旅辐至,已成为相当繁盛的陶瓷生产中心和销运输。

石金元在博山北岭村创办“义祥窑厂”,杨佃福在山头创办“福同德窑厂”。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山东省工艺传习所总办黄华委古董商王子久于博山下河街(今博山消防队附近)设立工艺传习所,研究改良博山陶瓷。这是山东第一个官办窑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博山县成立商会,窑行、炉行为分会。

1909年(清·宣统元年)山头窑匠侯兆良试成茶色、燎绿、燎蓝颜色釉。

1910年(清·宣统二年)陶瓷艺人陈希龄在博山工艺传习所研制成功茶叶末釉,使失传数百年的这一历史名釉恢复生产。

1911年(清·宣统三年)博山工传习所研究白瓷、烤花,出品尚佳,后因受颜料所限未能推广。 ?

技艺特色

淄博陶瓷充分利用当地的陶瓷资源,创造了色彩缤纷的陶瓷文化,在制作工艺上形成了粗犷豪放、简洁明快的风格。

淄博陶瓷题材广泛,从日用品到陈设品再到园林建筑用瓷,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当时鲁中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面貌。现代细瓷中的滑石瓷、高长石瓷、高石英瓷、骨质瓷荣获了国家发明奖,被选为中南海、钓鱼台、人民大会堂用瓷,成为“淄博陶瓷,当代国窑”的重要标志。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淄博陶瓷烧制技艺也面临着机械化、高科技的冲击。上世纪80年代,以淄博陶瓷延续百年的圆窑(俗称“馒头窑”)逐渐退出为标志,传统的陶瓷烧制技艺也面临着老艺人相继退休、去世,手工制作技艺濒临失传的局面,急需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小编为您整理淄博陶瓷烧制技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