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舜帝祭典

时间:2024/9/19 22:55:2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现代的舜帝陵祭典活动以“尊祖爱国、传承文明,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为主题,祭祀礼仪既保持了传统的祭典程式,又新添了具有现代气息的献花篮、行鞠躬礼、民俗文艺表演等内容。整个祭祀仪式分迎宾仪式、导引仪式、祭典仪程、瞻仰仪式、谒陵仪式和祭文碑揭碑仪式,既传承历史,又与时俱进,显得隆重而富有地方特色。2011年5月23日,舜帝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Ⅹ-132
  • 申报地区: 湖南省
详细介绍

舜帝简介

《孟子》:“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帝舜生于公元前2277年甲子,卒于公元前2178年癸卯。死后,禅位于禹。《史记》说舜名重华,晋代皇甫谧又说他字都君。舜又称虞舜,据说是国号有虞,舜帝像(17张)按先秦时代以国为氏的习惯,故称有虞氏。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华”,字都君。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帝尧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舜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后居妫汭而得妫姓,故有时籍贯也被认为是在山西,但舜原籍姚地(今河南濮阳,一说浙江上虞)。

舜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是我国道德文化的创始人。《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2002年至200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湖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九疑山玉琯岩舜帝陵庙遗址,是始建年代早,延续年代达1600多年,且规模宏大的祭祀舜帝的纪念性建筑。经专家论证评审2006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大禹舜帝陵始,历经各个朝代,祭祀舜帝陵暂成定制。据有关史料载,夏禹、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朝南望九疑遥祭舜帝陵。秦汉以后经南北朝、隋、唐、宋、元等朝代,祭舜香火不绝。南朝宋武帝刘裕遣官张邵、颜延之,唐玄宗李隆基遣官张九龄赴九疑祭舜,并留有祭文。明朱元璋于洪武四年(1371)亲制御祭文,遣翰林院编修雷燧到九疑山祭舜。据统计,明代御祭15次。清承明制,御祭达45次。民国省祭4次。现舜帝陵内仍存在清代祭祀碑30方,民国祭祀碑4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前,舜帝陵庙因年久失修,濒临倒塌,而间断了一段祭祀活动。随着九嶷山的旅游开发,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已有一些民间零星的祭舜活动。九十年代起舜帝陵修葺一新,共举行过10次规模较大的祭祀活动,其中省祭2次,市祭2次,县祭3次,民间团体祭3次。由此以官方带动团体,由团体带动民间的祭祀活动日渐濒繁。特别是海内外舜裔宗亲组织到九嶷山祭祖谒陵更是陆续不断,从而体现了从古至今舜陵祭祀的一脉相传。

现代的舜帝陵祭典活动以“尊祖爱国、传承文明,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为主题,祭祀礼仪既保持了传统的祭典程式,又新添了具有现代气息的献花篮、行鞠躬礼、民俗文艺表演等内容。整个祭祀仪式分迎宾仪式、导引仪式、祭典仪程、瞻仰仪式、谒陵仪式和祭文碑揭碑仪式,既传承历史,又与时俱进,显得隆重而富有地方特色。

“舜帝祭典”确是一个值得保护的文化遗产,它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流传下来的,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宝库中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尤其是舜裔十大姓两亿华人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将对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远的影响。 ?

历代祭舜活动

舜帝陵位於湖南省宁远县九嶷山,系中华民族尊祖祭舜之圣地,《史记》载:“舜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九嶷山因此成为炎黄子孙向往的圣地。

祭祀,在古代,是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现代增添了缅怀、悼念之意。古代非常重视祭祀,《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祭祀与战争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灾、求福、报谢。

《礼记》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段话就是说古代制定祭礼的原则是,只有为国为民作出了贡献的人才能享祀。舜帝“勤民事,苦忧人”;缔造了以人的社会行为规范为主的伦理道德,“德自舜明”;开创了“自强不息”、“至孝笃亲”、“天下为公”、“和合万邦”的人类文明,是中华民族世代崇敬的人文始祖。

从夏代开始,九疑山就建有祭祀舜帝的庙宇。最初建在九疑大阳溪,当地人呼为大庙,由於离陵山还有二十多公里,也只能远望陵山而祭祀,因而当地望祭的山岗称为“望岗”。

大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开始,四千多年来,祭舜活动传承不辍。

秦汉直到唐、宋、元时期,舜庙筑於玉琯岩前,祭祀礼仪多在舜陵庙举行,有了固定的程式。祭祀礼仪不仅规定了仪程,也规定了祭品的陈设,整个礼仪已经包含了乐祭、歌祭、舞祭、物祭、文祭、燎祭等内容。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游,率左臣相李斯、太子胡亥,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

汉武帝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至於盛唐,望祀虞帝於九疑。限於当时的交通条件,帝王们只能望祀九疑。

汉代後期开始遣官致祭。如南朝宋武帝刘裕遣官张邵、颜延之,唐玄宗李隆基遣官张九龄赴九疑祭舜,并留有祭文。

舜帝陵祭祀礼仪活动,经过唐宋文化鼎盛时期,逐渐成熟。明朝开始,规定三年一大祭,每年两祭,时间为农历的二月、八月上甲日,“遇国有大事”,遣官专程告祭。

宋代朱熹所作的“虞庙乐歌”,成为祭祀礼仪中的歌祭祭文。礼仪仪程中使用的“乐章”也正式规定下来。迎宾、沐浴、省牲、盥手等也进入了礼仪活动中,并成为定制。明代御祭十五次,清承明制,御祭达四十五次。与此同时,“民崇舜德,世代禋祀”的民间祭祀活动,逐步行成自己的祭祀礼仪,具有著民间不同风格的祭祀文化特色。

民祭的仪程、音乐、祭品,有自己的规制。特别是司仪和读祭文,其朗朗上口、节韵分明,有“唱”读的旋律味。

近几年海内外地舜裔宗亲团体,纷纷来九嶷山祭祀,甚是火爆。湖南省政府、舜帝陵基金会、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等都举行了大型祭祀活动。

官方祭祀

官方祭祀可分为告祭、例祭、公祭。

告祭,多为国家大事,如靖边除患、万寿晋徽、即位亲政、立储册後、抚民禳灾等均先期遣官祭告。如洪武四年,明代皇帝朱元璋派遣翰林国史编修雷燧於九嶷舜帝陵告祭改朝换代。祭文为:“朕生後世,为民於草野之间。当有元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大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前世,作蒸民主,大德无穷,垂法至今,後人不忘者,以其量同天地故也。朕典百神之祀,考君陵墓在此,然相去三千馀年,观於帝典,大哉圣德,非天者何?虽窃慕於心,奈禀性之愚。时有古今,民俗亦异,仰惟圣谟,万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灵不昧,尚其鉴纳焉。尚飨!”

例祭,由官方明确规定时间,例行祭祀。每年春秋二祭,由地方官代祭,并规定祭银数量。清乾隆二年(1737)定祭祀银一百五十两。

公祭,则提前公示,公众参与,官民同祭。据志书记载,古代舜帝陵祭典,规模浩大,祀礼隆重。朝廷派遣四品以上京官出任祭祀官,择日从京师出发,前面以伞仗龙旗引路。祭祀大使至,地方官出城跪迎,恭奉御祭文、香帛于龙亭内,行三跪九叩礼。择定祭期,使者致斋三日。地方官备鼓乐、仪仗,各官穿吉服,行一跪三叩首礼,迎龙亭至祭所。当地瑶总率瑶族青年男女百余人敲锣打鼓,盛装列队五裏外,沿途铺以松针翠柏。

舜帝陵官方祭祀流传至今,主要是公祭大典。礼仪既有承袭,亦有与时出新。整个祭祀礼仪分为迎宾仪式、导引仪式、祭典仪式、瞻仰仪式、谒陵仪式和祭文碑揭碑仪式。

祭典主要仪程:毛血、迎神、行礼、初献礼、奠酒、进帛、进爵、读祝、行亚献礼、行三献礼、饮福受胙、撤馔、送神、望燎(焚帛书)。分为鸣金、击鼓、鸣炮、就位、盥手、敬供品、敬香、献酒、行鞠躬礼、读祭文、焚帛书、献花篮、乐舞告祭、礼成等。每一项均演奏专用乐章,各官与参祭人员均按司仪的呼请行跪拜叩首之礼。其中,亚献礼奏恢平之章乐曲时,由朝廷太常寺乐舞生伴干戚舞;终献礼奏靖平之章,由九嶷山瑶族男女青年三十二人伴舞。

民间祭祀

民间祭祀多为家庭家族、民间社团。除清明节、舜诞日外,其馀均由祭祀人自择日期,四时不拘。民间社团的祭祀仪式多依照各地的祭祀程式进行。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舜帝祭典】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舜帝祭典 小编为您整理舜帝祭典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