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尹吉甫传说” 中关于“中华诗祖·西周太师尹吉甫与诗经相关传说和故事”轰动论坛,引起与会中日专家高度关注,认为 “尹吉甫传说” 博大精深, 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述
《诗经》是我国“四书五经”之首,堪称中华文化的元典。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追寻着《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他就是中华诗祖、2500多年前辅佐周宣王,被赞颂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的西周太师尹吉甫。尹吉甫在哪里?经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十堰市民俗学会和房县文化等部门多年的考察,收集挖整,大量资料表明,尹吉甫是湖北房陵人,即现今湖北房县人。
地位
据十堰市委政策研究室正县级政策研究员、十堰市民俗学会会长袁正洪1982年以来,经过20多年的收集挖整,从五个方面表明,尹吉甫是湖北房陵人。
一是地方志和有关典籍有记载:据《郧阳府志》、《广舆记》、《明统志》、万历《郧台志》、《房县志》等记载:“尹吉甫,房陵人,食采于房,诗人为赋《六月》,卒葬房之青峰山”等。
二是房县尚存有尹吉甫祀庙、碑、墓等文物遗迹及尹吉甫庙、宗祠、宅等史志记载。
三是在房县有许多尹吉甫的民间故事传说。四是尹吉甫后裔居住的房县及丹江口市官山镇和盐池河乡等地广为传颂尹吉甫。五是周太师尹吉甫采风诗经民歌的传说及与诗经相关的民歌至今仍在千里房县大山区传唱等,“尹吉甫传说”已被列为《湖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已申报待评《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要性
傅广典在参加“中日‘非遗’保护鄞州论坛”会上提交的论文是《本土化诉求与全球化演进——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实现》并在发言中说,关于“非物质文化”的概念,在理论上也许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践中就显出某种缺失。任何文化都具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个侧面。
这两个侧面是不可被割裂和被肢解的,更不可将“两个侧面”误判为“两个种类”。这就要求我们在“非遗”保护中,要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实现,即要明确本土化诉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全球化演进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的理论框架里所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是被保护对象具有民族学意义和人类学意义,保护的总原则应该是民族意义和世界意义的双重实现。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进行的强调的是文化遗产的非物质的一面,因而实践中常常就陷于一种判定的困惑:貌似非物质的,可是只保护非物质的一面,而物质的一面不予保护,就出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之事。如我们在做房陵文化的发掘和保护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房陵文化中的诗经文化,毫无疑问是非物质文化的范畴。但是在追及到诗经文化是怎样形成的、是如何传承的问题的时候,就涉及到了它的物质文化的一面。比如,诗经文化形成初期的主要人物西周太师尹吉甫,他是房县人,今天房县有很多尹吉甫与诗经相关的传说和故事,有与尹吉甫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天官坟、宝堂寺等。
如果舍弃尹吉甫这个人物、舍弃尹吉甫的传说和故事、舍弃与尹吉甫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诗经文化遗产的最后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起码在实践上就不能囿于概念,肢解文化遗产,取其一面,而舍弃另一面。由此,文化遗产的保护,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理论上不可含混,实践上不可偏颇。任何实践要不发生问题,理论的正确、概念的准确,永远是第一位的。
所以,对尹吉甫与诗经相关传说和故事,湖北房县既期望申报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要注重这一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实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尹吉甫传说】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尹吉甫传说 小编为您整理尹吉甫传说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