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马仙信俗

时间:2024/9/19 23:02:4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马仙信俗是闽浙民众世代传承、崇信马仙的传统民间习俗。马仙,又称马孝仙等,是闽东北、浙东南地区崇信的女神。因嫁不久夫亡,数十年间,婆媳相依为命,忍辱负重,殷勤奉姑至终老。其孝感动天,传为佳话,殁后被祀为神。唐肃宗时敕封为“马氏护国夫人”,与妈祖、陈靖姑并称为闽浙三大女神。
  • 遗产项目编号: Ⅹ-152
  • 申报地区: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
详细介绍

民俗介绍

马仙信俗是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民俗。

马仙信俗是闽浙民众世代传承、崇信马仙的传统民间习俗。马仙,又称马孝仙等,是闽东北、浙东南地区崇信的女神。因嫁不久夫亡,数十年间,婆媳相依为命,忍辱负重,殷勤奉姑至终老。其孝感动天,传为佳话,殁后被祀为神。唐肃宗时敕封为“马氏护国夫人”,与妈祖、陈靖姑并称为闽浙三大女神。马仙孝行,也被上层社会奉为孝德典范,历史人物李阳冰、刘伯温、冯梦龙等均撰文赞颂之。马仙信仰于宋元间即传入柘荣,不仅被奉为孝德楷模,而且也成为民众祛病化厄、禳灾御患的精神寄托。每年举行的“迎仙”庙祭仪式,各家之母亲或婆婆则率女、媳到庙祭祀,讲述马仙孝道故事,传递孝德精神,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马仙信俗。明清时,马仙信俗在福宁府(今闽东)广为流传,根深蒂固。柘荣是马仙信仰中心地带,柘荣马仙信俗活动典型。其影响波及闽、浙、赣、粤和台湾及东南亚等地,信众达2000多万人。被誉为“仙山”的柘荣东狮山是闽浙边界信众朝拜马仙的圣山,传说山上灵岩洞是马仙修炼处,中心场所在城关仙屿马仙庙。马仙信俗千年传承留下了诸多的文物名胜,有始于宋代的灵岩洞、始建于元代的马仙庙、明代东狮山摩崖石刻等县级文保单位,还有明、清时期牌匾等,有百丈岩、仙人足迹、仙人溪、仙掌泉、仙屿等名胜。

表现形式

马仙信俗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起举行游盛会。其活动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接仙,从灵岩洞起始;献祭、醮仪,中心场所在城关仙屿马仙庙;游境,在十三境依序巡游;送仙,将马仙神舆隆重地送回灵岩洞。同时,举行民间艺术展演活动,主要有:台阁、戏曲、木偶、灯艺、杂技、舞蹈、灯谜等。接仙期间,母亲带儿女、婆婆带媳妇祭拜马仙。马仙以孝德楷模受顶礼膜拜,逐渐演变成为民众祛病化厄、禳灾御患、保佑平安的地方保护神。

马仙信俗活动是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愿景,十三境社境和谐的联谊、传统道孝德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以及民间传统艺术的展演。马仙信俗中提倡侍母孝姑、和睦邻里、行善济世,具有道德教育价值;其通过十三境联谊、对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启示价值。马仙庙祭期间,各家庭母亲带儿女、婆婆带媳妇祭拜马仙,传扬马仙孝顺公婆的美徳,使传统孝德教化代代相传,促进家庭和谐,有利于幸福家庭和文明社会建设。“迎仙”仪式中,信众以孝德、和谐、健康、平安理念贯穿活动全程,特别是倡导和传播婆媳和谐、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孝德文化,具有社会道德深层教化特征,值得在当代效仿和推行。在当代对传统孝德教育缺失之影响下,马仙信俗所倡导的孝德、和谐、健康、平安等理念,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契合当今社会的道德教育,对弘扬传统文化,建构和谐社会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主流价值。马俗信仰活动为柘荣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提供了一个载体的作用,许多民间艺术如提线木偶戏、布袋戏、地坪戏、抬阁装饰、灯饰剪纸等技艺,在仪式活动中得以传承和巩固,并为为艺人的技艺创作及发展创造机会;马俗信仰活动,为政府了解和保护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完整的资料,为当代现代文化建设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及参考价值。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马仙信俗】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马仙信俗 小编为您整理马仙信俗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