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竹纸制作技艺

时间:2024/9/20 3:35:2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竹纸制作技艺是古老的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四川省、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的竹纸制作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技术,已经传承了两千余年。蔡伦发明造纸术时,使用树皮、废麻为原材料;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之后,从晋代开始,竹开始被作为一种新的造纸原料使用,中国的造纸术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6年5月20日,竹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Ⅷ-71
  • 申报地区: 浙江省,福建省,湖南省,四川省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竹纸制作技艺(浙江省),编号:Ⅷ-71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富阳市
(3)保护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富阳竹纸文化保护与传承发展促进会
2、竹纸制作技艺(泽雅屏纸制作技艺),编号:Ⅷ-71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
(3)保护单位:温州市瓯海区文化馆
3、竹纸制作技艺(福建省),编号:Ⅷ-7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将乐县
(3)保护单位:将乐县文化馆
4、竹纸制作技艺(蔡伦古法造纸技艺),编号:Ⅷ-71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耒阳市
(3)保护单位:耒阳市蔡伦纪念馆
5、竹纸制作技艺(滩头手工抄纸技艺),编号:Ⅷ-71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隆回县
(3)保护单位:隆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6、竹纸制作技艺(四川省),编号:Ⅷ-71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夹江县
(3)保护单位:夹江县文化馆

历史沿革

竹纸制作技艺发展经历了晋、唐及宋初的竹纸脆而易碎的低质量水平时期,不断改进技艺,最终达到了所制纸张让“工书者”也喜爱不已的高质量程度。竹纸从此大行于世,在产量上渐渐超过皮纸、麻纸,成为中国纸业的重要品种。在机器大生产出现之前的历史中,手工造纸技艺的世代传承,是竹纸制造业延绵不断的前提。就竹纸制作技艺的产生时间来说,欧洲制造竹纸的最早时间为19世纪,中国的竹纸制作技艺则比其早了千年左右,足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之一。

主要特点

竹纸特点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被人们赞之曰“淡画不灰、淡泼浓、浓泼淡、诗有烟霞气,书兼龙虎姿”。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赞之为“国之二宝”。

主要流派

以竹造纸,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南方盛产竹的地方,如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等省,竹纸业都曾盛极一时。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分类介绍

夹江竹纸

夹江的环境适合竹类生长,当地在唐代即开始以“竹料手工造纸”,竹纸制作技艺兴于明,盛于清。自唐代,夹江即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所产手工纸素以质量佳、品种多、技术精、规模大、历史悠久而载誉巴蜀,名扬海外。早在清代康熙年间,夹江手工纸便成为上贡朝廷的贡纸。乾隆年间,夹江纸更成为上贡朝廷的考场专用文闱卷纸。

夹江竹纸制作保持着完整的传统工艺,它以手工舀纸术制作,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生产流程完全与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工序相合,用料讲究,生产工艺复杂。特别是“操纸”一道环节,操纸师傅每一细小的动作都可影响纸质的成败,技艺高超的师傅连操数百张纸,其纤维排列、纸张厚薄、沁润速度、抗拉能力等完全一致。

随着时代的变迁,夹江手工纸生产面临危机,原材料供给困难,传承乏人。夹江全县虽还有一千多家造纸作坊,但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手工纸生产已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对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这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抢救、挖掘。

夹江建制始于史的悠久,不可否认。

夹江的竹纸制作技艺,在清代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制作出的竹纸除了被定为“”,供宫廷使用而外,还在科场考试中被大量使用。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高质量和高产量,是夹江竹纸立足于中国纸业重要地位的关键所在。时至晚清,夹江和中国其他地区的竹纸制造业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在外国机器造纸业的冲击下,夹江手工竹纸制作一方面开始严重衰退,另一方面则开始了工艺改进的探索,少量尝试性地使用机器制纸。民国时期,一些有识之士和当时的政府出于对民族纸业的扶持,对传统竹纸业提出了改进建议,然而,由于时局的混乱和财力的缺乏,收效甚微。抗日战争爆发后,夹江依赖于地理优势而较少受到战乱影响,夹江纸的需求量由此猛增,这使得大量的手工竹纸制作坊——槽坊恢复生产。在此期间,对夹江竹纸制作技艺的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张大千在抗日战争时期亲自来到夹江,与当地竹纸制作者共同探讨和反复试验,对夹江的纸品之一连史纸的制作在用料、竹帘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使其制作技艺大幅度提高,夹江连史纸也成为了可与安徽泾县宣纸匹敌的上乘书画纸,具备细腻、光亮、润湿吸水性好、保留墨色效果佳等特点。为纪念这次制作工艺的飞跃和张大千的贡献,这种纸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命名为“大千书画纸”。

夹江的手工竹纸制作技艺,无论是操作过程还是用料、时间的掌握,都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国竹纸制作技艺的经验与智慧,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杀青》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当时闽赣交界山区的山民造竹纸的整个过程,与夹江的手工竹纸制作技艺的沤 [òu]、蒸、捣、操四阶段和七十二道工序相吻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夹江的竹纸制作者们在青山、绿水、翠竹中打磨着先辈们传下的竹纸制作技艺,生发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加工细节。比如,夹江在“抄纸”这个决定纸质好坏的关键操作环节上,就与其他许多竹纸制作地不同,它没有使用一人抬帘、一人掌帘的双人操作,而是采用了单人执帘。这些独特的技艺技巧,使夹江的竹纸制作技艺打上了深深的地方印记,成为当地人引以为豪的文化,也丰富了中国造纸术。

伴随在夹江的竹纸制作技艺周围,以这一技艺的传承为基础而衍生的文化,这些文化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例如:竹麻号子是当地人非常熟悉的歌谣,它在人们造纸捣料、奋力劳作时,以一领众和的形式演唱,抒发着造纸劳作者的情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被当地人尊为“纸圣”,不但立庙供奉,而且成为春祈秋祀的巡游、礼拜对象,于是,纸圣信仰与农业信仰天然地融为了一体;纸业行会蔡翁会的总会与地方会组织有序,以蔡伦生日(农历四月十八)为会期举办蔡翁会,共同筹资开展各种公益事业,良好地发挥了民间组织在当地民众中的救助、协调等作用。

富阳竹纸

浙江富阳素有“土纸之乡”的称号,其竹纸制造技艺始于南宋,世代相传,已有一千多年。富春竹纸主要产于富春江南岸山区及青云、龙羊、新登等地。

历史上,富春竹纸名品竟出,以其纸质柔软、卷舒虽久而墨中不渝,不为虫蛀的特点,享誉国内外。竹纸制造技艺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以当年生嫩毛竹为原料,包括制浆、造纸等72道大小工序,主要品种有元书纸、京放纸、高白、海放、花笺等近20种。

富春竹纸在继承中国传统造纸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如制浆技艺中的“人尿发酵法”,抄制技艺中的“荡帘打浪法”等,均是富阳竹纸生产的绝艺,为其他竹纸产区所无。富春竹纸制作技艺是富阳造纸工匠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伟大发明造纸术的重要例子。

历史上,富春竹纸名品竞出,行销国内并出口日、韩、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其中,昌山纸获1915年农商部最高特货称号和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1926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京放纸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1926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元书纸和乌金纸获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特等奖,刷黄纸和五千元书纸获1929年西湖博览会一等奖。

伴随着富春造纸技艺的传承,富阳地区还派生出一年一度祭祀蔡伦、纸工谚语、山歌和长篇民间叙事歌谣《朱三与刘二姐》等民俗文化内容,说明富阳造纸技艺中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生产陷于窘境,加上造纸匠人大都年事已高,富春竹纸传统制作技艺后继乏人,濒临消亡,亟待抢救、保护。

黄岩竹纸

黄岩的手工造纸在唐代就负有盛名。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的《书史》记载唐文宗李昂手诏,称赞黄岩藤纸:“以台州黄岩藤纸捶熟,揭其半用之,滑净软熟,卷舒更不生毛。”北宋年间,黄岩又有玉版纸闻名天下。苏轼的《东坡杂志》记载,名士吕献可对苏说,天台玉版纸质优,超过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澄心堂纸。玉版纸是否产于天台?南宋台州陈耆在编撰《嘉定赤城志》时,考证玉版纸的产地:“今出黄岩者,以竹酿为之,即所谓玉版纸也。”从此文可证黄岩竹纸生产也有近千年历史。明中叶黄岩《万历县志》也记载,优质的藤纸产于西部山区。清乾隆末,临海宋世荦《台郡识小》亦记载黄岩藤纸。清中叶之后,因机器造纸的兴起,手工造纸渐渐衰落,玉版纸与藤纸不再生产。至清末民国以来,黄岩的竹纸生产,大多转为生产“千张”(或称福寿纸,是焚化给亡人的冥纸,取“福寿”意为生者吉利)。在黄岩,“千张”产地有屿头、宁溪、富山、上郑等乡镇。

“千张”的生产完全沿袭了世代传承下的竹纸制作技艺,选用黄岩西部山区丰富的苦竹为造纸原料。当地农民因地制宜,沿坑两岸盘盘竖碓捣料,搭厂造纸,户户做“千张”。它先将苦竹截成约3尺长,用水碓舂成碎浆,再用蛎灰水纳入窖中发酵,月余后取出,洗净灰质,然后舂成粉状落入槽中,用手抄成一张张。晒干后刀切成块,再两边交叉对切。因日捞千张,或千张成“一作”而得名。这里生产的“千张”制作精巧,以纸质上乘而名声远播。与半岭堂相邻的宁溪岭根也是西乡“千张”的著名产地之一,过去西乡到处都有“千张”碓。至今半岭堂、岭根的山路砌石上,还留有当年拖苦竹磨擦而成的条条半圆形的痕迹,可想当地造纸历史的久远和当年竹纸生产的盛况。

解放后,“千张”销路低落,做“千张”的也同时减少,为解决资源和劳动力的出路,黄岩曾办过造纸厂,试图恢复竹纸生产,后因造纸厂规模小、产量低而停产。但半岭堂一带的竹纸(千张)生产仍在延续,并保持了手工造纸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技艺。近来,做“千张”又“红火”起来,会做千张的又旧业重操,但“千张”板(纸)大都是从温州购来,这里落后的抄纸术将被淘汰。

2008年4月竹纸制作技艺被区政府列入黄岩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5月列入市政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6月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竹纸制作技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竹纸制作技艺 小编为您整理竹纸制作技艺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