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项目
1、面花(阳城焙面面塑),编号:Ⅶ-5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阳城县
(3)保护单位:阳城县文化馆
2、面花(闻喜花馍),编号:Ⅶ-5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闻喜县
(3)保护单位:闻喜县人民文化馆
3、面花(定襄面塑),编号:Ⅶ-5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定襄县
(3)保护单位:定襄县文化中心
4、面花(新绛面塑),编号:Ⅶ-5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新绛县
(3)保护单位:新绛县文化馆
5、面花(岚县面塑),编号:Ⅶ-53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岚县
(3)保护单位:岚县文化馆
6、面花(郎庄面塑),编号:Ⅶ-5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冠县
(3)保护单位:冠县文化馆
7、面花(黄陵面花),编号:Ⅶ-53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黄陵县
(3)保护单位:黄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黄陵县文化艺术中心)
发展历史
面花艺术品在传统节日期间已进入市场,手艺较好的艺人大批制作,拿到集市和县城、市区销售,很受城里人欢迎。这样一来,“面花”不仅仅是节日中的食品,而且已经以“中国民间艺术品”的面目出现在商品市场上,产生了经济效益。据初步调查:浚县的正月会,淮阳的二月会、登封的三月会上都有出售“面花”的艺人,沈丘槐店乡的艺人们,过去大多是在春节前后才捏制、出售“面花”,变成长年制作出售,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于小孩过生日,老人作寿都要买些面花以示祝贺。值得一提的是远至北京,近到山东、河北、安徽等省的一些传统民间美术收藏家、美术工作者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都加入了购买的行列,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收藏和学术研究。
山东面花
山东是以面食为主的地区,面制品在供祭天地祖先、庆贺生婚嫁娶以及岁时节气礼仪风俗中,是决不能缺 少的。大型的枣糕、枣馒头以及印压花纹的锅盔大饼之外,胶东沿海一带中国民间普遍的“饽饽子”果模制品的“鱼儿果子”和“巧果”,更是手制面花的衍生品种。大大小小、各式花样十分可爱的果模都离不开传统纹式,如鱼、鸡、八宝、小狮子、蝉、瓜果、莲子蓬、石榴桃儿、蝙蝠等。
在婚丧嫁娶、生辰寿岁和一年的吉日节期中,有经济能力的人家都要烙上传统称鱼儿果子的果模制品赠送亲友。每年七月七日和孩子们的生日,家中要烤烙小型果模巧果,用红线串起来,像项链一样挂在儿童的脖子上,代表着祝福并胶合着人际关系。工匠刻制的果模造型与中国民间蓝印花布的花纹造型十分相似,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显得分外协调。
黄骅面花
黄骅面花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古代黄骅土地贫瘠,小麦产量很低,人们生活清苦。每逢年节,人们没什么物品相送,就把不多的小麦磨成面粉,蒸成寿桃、鲤鱼等面花送给亲戚朋友,图个吉利。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加之面花相比馒头等口感较好,就被人们逐渐接受,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面花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蒸面花有了更深的寓意。
文化传承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民间面花艺术中,以豫西的灵宝和豫东的沈丘顾家的面花最为有名。灵宝面花,据考证明清时期已有。早年的面花是伴随着当地民俗活动应运而生的,叫“窝窝花”,是当地群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赶庙会,用来“祭神”的贡品。据老年人说:凡参加庙会的人,都要到庙里来拜神,对神特别虔诚的人,便达成协议,轮流主持每年一度的盛仪。轮到谁,谁就要负责筹资,并在进入腊月后,把当地有名气的“巧巧”们(有一手做面花技艺的巧媳妇),请到自己家里捏“窝窝”(面花)。这些艺人文既心灵手巧,又格外虔诚,她们浴吃斋,精心捏出不重样的面花,有龙、风、狮、虎、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等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面花做好后,分别插在用麦草绑成的3个2米高的草塔上。到了庙会这天,鞭炮齐鸣,香烟缭绕.主持人把“巧巧们”做好的“窝窝花"、“草塔",摆放在庙院当中,供神享用,求神保佑乡民们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的不断进步,如今的农村已经向现代化迈进,农民用科学种田,基本上实现了旱涝保丰收,那种靠天吃饭,求神保佑的迷信思想已经逐步减少或捎失。面花这一古老的面食艺术,已由供神的祭品,变成了新民俗活动中馈赠亲友的礼品。如青年男女订婚,小孩“作九”、“作满月”,乃至建屋上梁,都要制作面花馈赠亲友,达到吉利、祝贺的目的。
传承意义
面花艺术既是秦东虎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被誉为古老虎文化的活化石:它既积淀着中华民俗文化的历史沿革、风俗变迁,恩潮涨落,宗教替代的丰富内容,也是秦东人民现代智慧的结晶,可以毫不夸饰地说面花艺术是秦东文化与中华民苠整体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本土文化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从它的起源、发展中不仅能挖掘虎文化的形成轨迹,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圪文花,周文化、伍文化的形成运作规律,揭示宫廷文化与中国民间文化的联系,瞥夏秦文化与周文化、哦文化、夏文化、楚文化,齐鲁文化的交融与同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意义;同时,面花艺术作为秦东人民原始文化心理,古代文化心理和龙代文化心理的综合艺术物化,对于研究西部文化精神结构,进一步开发西部,亦具不容忽视的文化现实柞用基于此,本文拟对华州面花艺术的杜会功能作粗浅分析,以期引起同仁对此文化现象的关注。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面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