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钱沣

时间:2023/5/13 16:35:55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钱沣(1740年~1795年),字东注,号南园,清代官吏、书画家,云南昆明人,是昆明有名的文人墨客。钱沣曾入昆明五华书院学习,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湖南学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钱沣的诗文有很高的造诣,主要著作有《南园诗存》、《南园存》、《南园集》等。

  • 中文名: 钱沣
  • 别号名称: 钱南园
  • 出生日期: 1740年04月26日
  • 性别:
  • 民族: 汉族
  • 出生地: 云南省昆明市
  • 去世日期: 1795年10月30日
  • 代表作品: 《南园集》

一、钱沣

  • 钱沣(1740年~1795年)字东注,号南园,清代官吏、书画家,云南昆明人。
  • 钱沣曾入昆明五华书院学习,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湖南学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 钱沣的诗文有很高的造诣,主要著作有《南园诗存》、《南园存》、《南园集》等。

二、钱沣

钱沣(1740年4月26日~1795年10月30日),字东注,号南园,清代官吏、书画家,云南昆明人。

钱沣曾入昆明五华书院学习,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湖南学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钱沣的诗文有很高的造诣,主要著作有《南园诗存》、《南园存》、《南园集》等。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钱沣幼时家境贫寒,偶然得到些残篇断简,便熟读深思,曾入昆明五华书院学习,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湖南学政、通政司副使、江南道监察御史、通政司参议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工楷书,学颜真卿,又参以欧阳询、褚遂良,笔力雄强,气格宏大,行书参米南宫笔意,峻拔多恣。后之学颜者,往往以他为宗,如清末翁同龢、近代谭延闿、谭泽闿兄弟等都是学钱沣而卓然成家者。钱沣又擅画马,神俊形肖,世争宝之。其诗文苍郁劲厚,正气盈然,著有《南园先生遗集》。

主要经历

艺术经历

以直闻名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国史馆纂修官、江南道御史、通政司副使、湘南学政、湖广道察御史、值军机等职,时和珅用事,钱沣曾当面指责。又曾上疏弹劾过陕西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等人的贪污营私案,因此《清史稿》中赞他“以直声震海内”。

钱沣所处时代,是满朝上下皆学董其昌书法的时代,而惟有他对鲁公情有独钟。平生仰慕颜真卿为人,书亦法之,得其神而不袭其貌,堪称学颜第一人。大楷临摹《颜氏家庙碑》、《告身墨》、《中兴颂》、《麻姑仙坛记》、《东方画像赞》;行草从颜真卿《争座位稿》、《祭侄文》、《十二意》入手,晚年以颜为本,参以欧、褚笔法,行笔颇为沉着痛快,亦有八面出锋之势,苍劲雄健,耐人寻味;小楷则博采众家之长,习过王羲之、王献之、钟绍京等历代书家的精品。晚年还得益于褚遂良、米芾书法的精髓。钱书小楷刚健婀娜;大楷笔力遒劲,力透纸背;行书、草书风神独绝。他学习古人而迈出古人的法度,自成一家。在清代,学颜书的人必先从学钱南园入手。如誉满全国的另一大书法家何绍基即刻苦研习钱字而卓然成家。

艺术特色

李瑞清云:“能以阳刚学颜公,千古一人而已。岂以其气同耶。”包世臣《艺舟双楫·国朝书评》列其行书为“佳上品”。杨守敬《学书迩言》曰:“自来学前贤书,未有不变其貌而能成家者,惟有钱南园学颜书如重规迭矩。此由人品气节不让古人,非袭取也。”

钱沣一生走的是纯帖学之路,由约到博,以德养字,以文养字,故其作品虽韵味有余,然难得高古之妙,这也是他得中有失主处。

钱沣还善画马,尤爱画瘦马,风鬃雾鬣,筋骨显露,神姿逼人。当时画名反在书名之上。直到嘉道以后,书名方显。钱沣的诗文有很高的造诣,主要著作有《南园诗存》、《南园存》、《南园集》等。

身致富贵,躬守清贫。亦严履蹈,不苟笑嚬。

正色立朝,遇事直陈。戆章每上,权杵怒嗔。

公不为动,中心安仁。我瞻眉宇,咄咄逼人……

——清·施有奎《钱南园先生像赞》

官场经历

清乾隆年间最大的宠臣是和珅,最能与和珅顶着干的是昆明人钱沣。

钱沣(17401795)号南园,清乾隆年间考中进士后步入官场,一生高风亮节,刚正不阿,极富传奇性,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泰山北斗。

当时朝廷内外贪腐成风,钱沣初入政坛,一反官场明哲保身之风,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之事,查实之后,毕沅被处分降级。钱沣由此声名鹊起,有“鸣凤朝阳”之誉。

乾隆帝宠臣和珅权倾一时,贪污受贿,无所不为。和珅的党羽国泰做了山东巡抚,竟敢贪污府库银两,被钱沣奏了一本。钱沣查到国泰写给和珅的信,知道二人准备借银填库,应付检查。将此信奏报乾隆帝。和珅探得风声,要收买钱沣,遭到拒绝。钱沣坚持封存府库,彻底清查。国泰被揭穿,终于伏法。钱沣名声,更震动全国。

钱沣此举得罪了乾隆帝,后来被乾隆找个借口降了官。一直到死,钱沣也没有得到重用。56岁时,钱沣又准备弹劾和珅,却突然病死在北京云南会馆。在钱沣枕下,发现了奏本底稿,写了几千字,开列了和珅罪状20多条。据说钱沣是被和珅用毒酒害死的。钱沣逝世后5年,和珅终于事发,被抄家,赐自缢。

钱沣生于昆明银匠之家,年幼时家贫,无钱买书,就从水德庵惜字炉旁的废纸中拣出残篇断简,熟读深思。在外做官时,钱沣仍念念不忘故乡。昆明经常发生水灾,钱沣曾提出治理六河方案,并捐资家乡水利工程。

人物经历

钱沣的父亲是一位银匠,家道贫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钱沣中了举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中三甲第十一名进士,入仕后任监察御史,祖籍江苏省江宁县(今属南京),先祖钱铸在明成化年间作为朝廷命官幕宾,来到昆明,从此安家落户。钱家世代寒素,过着亦耕亦读的平民生活,没有高官显贵,也没有富商巨贾。因世代读书,受儒家影响很深。钱沣父亲钱世俊由于社会动乱,家境破败,继承了祖传的银匠手艺;母亲李氏出身破落士人家庭,初识文字,是虔诚的佛教徒和贤妻良母。钱沣六七岁时开始读书,但因家贫,弟妹又多,他身为长子,每天除读书外,还要帮做家务、照顾弟妹,一度打算辍学,但母亲坚决反对。钱沣于是更加发奋,十几岁即才艺初显,人称“滇南翘楚”。但功名并不顺利,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才考取秀才,三十三年(1768年)考取举人。同年冬赴京参加第二年春天的会试,又落第了。他去湖北公安投奔在此做知县的好友万钟杰。乾隆三十六年又回京参加“恩科会试”,中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为检讨,充任国史馆纂修官,前后任职将近十年,乾隆四十五年与正考官邵晋涵到广西主持乡试。次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到通州稽查粮仓。清乾隆六十年(1795)八月卒,享年55岁。钱沣死后归葬于昆明龙泉镇羊肠村北山,今墓已修复,被列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翠湖东畔旧时有钱沣祠,俗称“草公馆”,馆前小巷又称“学士巷”。1995年3月,钱沣逝世200周年之际,“钱南园纪念碑廊”在昙华寺中园落成。

贡献影响

艺术成就

除政声清廉外,钱沣的书画名气亦很大。其书法摹颜、欧、米诸家,而又自成一体,笔力雄劲,结构严谨,气势开阔。钱沣(南园)的书法,端庄厚实,气势雄伟,使人“初见敬而畏之,愈久愈可爱”。也许会有人说,常见的颜体字怎么会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其实书法作品达到经久耐看是不容易的,要达到较高水平,必须经过会、通、精、化的艰苦历程。钱南园的书法有此显著成就,是与他的人品气质和刻苦磨练分不开的。他为人耿直,敢于当面指责乾隆皇帝的权臣和珅的过失,先后曾上书弹劾过陕西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和布政使与易简等的贪官营私重案。《清史稿》称他“以直声震海内”。五十岁后曾两次到湖南任学政。他从小爱好书法,遍临各家,专攻颜体,终身不懈。这与他景仰颜真卿的人品气质有关。他的性格气质与颜真卿有相似之处,虽然时代不同,遭遇各异,但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性格是相同的。因此,南园一生专攻颜体不是偶然的。他不仅在书法上有卓越的成就,还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和诗人。他善于画马,当时颇有名声,人称瘦马御史。其画以马为主题,尤喜画瘦马,风鬃雾鬣,筋骨显露,神姿逼人,笔墨凝重而傲岸有神。钱沣的诗、文、书、画、联都很有名。被誉为“滇中第一完人”。其书法集诸家之长,尤其精于颜体,笔力雄劲。钱沣书联,结构严谨而刚劲清润,如筇竹寺中二联,都是珍品。其身后著作《钱南园遗集》、《南园诗存》、《南园文存》等行世。其楷书代表作有《枯树赋》、《冒雨寻菊序》、《守株图诗》、《端阳竞渡序》,行书代表作有《桂花厅记》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钱沣】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钱沣 小编为您整理钱沣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