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水高庄村

时间:2024/11/22 9:00:3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所在地/隶属: 天津市西青区津静公路附近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水高庄村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先是沙、彭、闫三户人家随移民潮而来,后有高、王、李姓迁入,在此建屋定居。因村址是在河边高台上,又因高姓人丁最兴旺,固取名高庄子。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村子,就是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水高庄村。而创造这神奇的领头人,就是这个村的老书记——高桐胜。让我们一起走近高桐胜,走近这个擅于将神话变为现实的“海河骄子”。

“强村富民”的念头深深植根于他的心中

1985年8月,42岁的高桐胜走马上任了,挑起了村支书的重担。水高庄是一个有四千多人口的大村,但那时村年集体收入只有几十万,在整个辛口镇是倒着数的。农民的年人均纯收入更是少得可怜,仅仅150元。高桐胜深深知道自己面对是怎么一样困难的局面,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自己前面的路多难行。

“再难也要发展集体经济,一定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这个念头在高桐胜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高桐胜首先做的就是把一部分劳动力解放出来,创办乡镇企业,这样既能使农民增收,又能增加集体经济。高桐胜的想法是,不能让全村的老百姓都和土地打交道,而且村里这么多人耕种有限的土地,简直就是浪费人力。

那段时间,高桐胜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创办乡镇企业。为了跑项目、跑审批,他和司机就站在当事人家门口等到深夜十一点;曾经一天之内在市区和水高庄之间往返四次,两年下来,一辆“金杯”车楞被他跑散了,不得不提前报废。

高桐胜凭着一股干劲,凭着“强村富民”信念的支撑,一个个企业建立起来了,一批批优质产品卖出去了,一笔笔资金、款项收回来了。从制锨厂到五金厂,从塑料厂到化工厂,从村办的乡镇企业到后来的拥有钢铁、纺织、塑料、化工等几大门类为主的国家级企业集团。高桐胜带领全村人民经过多年的奋力拼搏,把水高庄村从一个全区有名的穷村,变成了总资产5亿元、年创利税400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13000余元的明星小康村。

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年好于一年的情况下,高桐胜并没有满足所取得的成绩,而是继续思考如何扩大增收渠道,如何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一方面他们对企业发展坚持科学投入,进行技措技改,做大做强企业;另一方面,又开始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筑巢引风”,一方面收取租金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带动地方税收。水高庄村已建成工业园区标准厂房6万平米,入驻企业12家,每年增收400余万元。

在发展乡镇企业上做得顺风顺水的高桐胜,始终没有偏离农业重心这条主线。“我们是农民,不能偏离农业发展这条主线。但我们要做新时期的农民,做现代的农民。”

要发展现代农业,那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怎么搞?现代农业的模式是什么?……这些理论和实际问题摆在了高桐胜这些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村基层干部面前。

要发展现代农业,高效是前提,物质装备是基础,资金投入是保证,科技是支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农业基础设施起步,但建设农业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从哪里来?建起了农业设施如何经营?经济效益如何?投巨资建设一批农业设施,如果经营不好没有效益,农民没得到实惠,集体的收入没得到增加,这个历史责任谁来负?这一连串的问题日夜萦绕在高桐胜的心头。

为此,高桐胜做了三件事:一是坐下来,组织班子成员及相关人员认真研读中央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掌握领会中央及市区政策精神,用方针政策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得出“要跳出农业看农业,要跳出西青农业看西青,要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现代农业”的认识;二是走出去,组织班子成员和农业有关人员到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经营机制和科技成果,进而统一了班子成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坚定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三是请进来,专门聘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规划设计了水高庄农业园区,保证了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起步高、标准高,体现了生态、高效的有效结合。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水高庄村几年来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东淀万亩土地达到农田林网化、交通路网化、生产设施化、灌溉水网化,基本形成现代农业格局。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以后,西青区为贯彻会议精神,决定建设五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并把五万亩的核心区定位在水高庄,因此他们抓住东淀整体开发的大环境,在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对核心区1500亩土地进行了整体规划,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5亿元把核心区打造成集农业风情园区、子牙河风情园区、欢乐谷采摘区、农业生产温室区、休闲温泉区等五大功能区于一体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景区,建成后每年可接纳游客120万人次,可实现各项旅游营业收入2亿元,利税4000-5000万元,并可解决1000名农村剩余劳力就业。

当村干部,不是来享福的

“要想真正当好一个村干部,就得乐于吃苦,乐于奉献。要勇于承担责任,勇敢承担风险。要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就必须得有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凝聚力强的干部队伍,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攻坚克难,干事创业。”

多年的实践经验使高桐胜明白,不管在任何一个时期,发挥党员的先进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为了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高桐胜下大力量抓班子自身建设。在水高庄村,凡是涉及全村发展的大事,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在充分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党委会集体决定;凡是要求党员群众做的事,党委成员要带头去做;凡是要求党员群众不去做的事,党委成员要带头不去做。

在党的建设上,高桐胜全面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坚持围绕经济建设抓好党的建设,努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班子自身建设上,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做到班子团结、办事公道、清正廉洁,以班子的整体合力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以“学习、开拓、勤俭、务实、团结、民主”的十二字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干部,自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党员队伍建设上,严格要求党员目标管理,使党员都能在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为强化班子核心作用的发挥,把支部建在企业上。由企业经理兼任党支部书记,使党支部在锤炼中走向了成熟,真正成为全村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战斗堡垒,成为全村群众拥护和信赖的领导核心。

而高桐胜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处处表现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2009年全市18个区县互学互看“大比武”中,水高庄的东淀都市型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兄弟区县的一致好评。但在这背后,高桐胜付出的艰辛深深感动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个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老书记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到建设现场把每个项目巡视一遍,下班后又把每个项目遛一遍,而且白天的工作时间内还不知要来多少次。每一个项目的建设情况,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凡是重点施工进程,他全都亲临现场指挥。那段时间,老书记不分白天、黑夜的往建设现场跑,他的工作精神带动了每一个建设人员,虽然工期紧、任务重,但我们还是在老书记的带动下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前不久的村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中,高桐胜以参加选举的党员全票通过而再次当选该村的党委书记。面对全村党员和村民们的信任,这位已年近古稀、满头花白头发的老人知道,自己不能像其他老人那样安逸地度过晚年,还要继续带着村民们在致富的道路上前行。

发展集体经济,是为了给老百姓干实事

“只有一心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办事,老百姓才拥护你,才买你的帐。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还是要想方设法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让百姓尽享发展带来的成果。”实实在在的想法,朴朴素素的语言,没有一丝华丽的词藻,却直接表达了高桐胜一片赤诚为百姓的信念。“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我们要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好事,为民解决好他们最关心的事。”

2009年,水高庄村农户们种植的各种蔬菜比其他村农户们的蔬菜总是提前半个月上市,这样一来,自然能卖个好价钱,收入增加了不少。村民兰万学一提起村里帮忙修建的二代日光温室就乐得合不拢嘴:“我家的温室大棚是村里帮忙建的,不用我们自己掏一分钱。以前家家都是简易棚,收成好的时候,每亩的收入在一万元左右。去年村里帮我们建起了高标准砖混结构温室大棚,这种棚采光好,蔬菜长得快,比简单大棚里的蔬菜起码早上市半个月,每亩地的年收入能达到2万多。我家一共3亩地,每年能收入6万多块钱。”

建这样一个温室大棚,不算市、区的财政补贴,每个大棚村里还要投入2万多块钱。仅2009年,村里就为农户修建了408栋二代以上日光温室。

千方百计让农民增收的同时,还要尽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过去的水高庄村,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一到晚上到处黑漆漆的,没有任何公共照明设施,卫生条件差,娱乐设施不敢想。

通过新农村建设,水高庄村可是大变样了!按照新农村建设“四化”的标准,村里投资1000多万元进行了村容、村貌的改善。如今的水高庄村,不管你住得多么偏僻,不管你从村里的哪个角落出来,都不会是土质的路面,仅2009年新修、改建的路面就达到8.2万平米,村民们下雨天再也不会两脚泥;为了让村庄晚上亮起来,几年来全村共安装路灯450盏,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实行安全饮水入户工程,全村全部饮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居民生活排放的废水,再也不是打开门随便泼倒,村里铺设了12000多延米的地下排污管网,建造了排污站,全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生活用水能通过地下管网排放到排污站,做到了污水净化,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让整个村庄绿起来,农田绿化、村庄绿化,再加上环境绿化,水高庄村的绿化面积已达到三千多亩,绿化覆盖率超过30%,村民们每天生产、生活在一个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切身感受到了绿化带来的好处。

为体现共建共享,加大了对村退休干部、退休老人、残疾人、特困家庭的补助力度,逐年提高生活补贴。水高庄村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每年可享受2400元以上的退休金,还为全村村民免费上了新农合,减轻了重病家庭的负担。

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村居条件有了改善,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也不能放松。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群众文化娱乐阵地建设,投资200多万元修缮了青老年活动中心,改善了村民学校,完善了图书室,新建健身场所2处、中心花园3个;还投资200多万元购置了远程教育系统,利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拓展农民致富信息。经常组织村民开展文艺演出、民乐演奏、健身表演等文艺活动,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风风雨雨二十多载,坎坎坷坷近三十个春秋。高桐胜凭着对党坚定的信念,凭着自己对这片热土的一腔赤诚,凭着一心想为百姓带来幸福的坚定目标,使水高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高庄村人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这么一位好书记;水高庄村人民是幸福的,因为铺在他们面前的致富大道越来越宽,越来越长!

历史沿革

高庄子村名延用400多年后,到清朝末年,有一过路文人曲念徐借宿于此,见水淀围村,荷花遍布,云蒸霞蔚、渔歌唱晚,风景十分醉人,便吟诗一首:隔堤一望似汪洋,红有芙蓉绿有秧,门泊渔舟墙晒网,村名不愧水高庄。

有人说,是因有了“村名不愧水高庄”的诗句后,高庄子才从此改名为“水高庄”。我觉得此一说值得商榷,读诗可知,诗人是被“汪洋、荷花、晚霞、渔歌”等水乡美景和特点所感染,才称赞“水高庄”村名叫的准确,雅致而且名很符实无愧于水高庄之名,应该理解为曲念徐作诗时此处已经叫水高庄。否则的话,诗人会说“村名应叫水高庄”了。

水高庄高姓也是明初永乐年间大移民时离开山西洪洞县原籍的。高氏始祖高广最初是迁于山东,生二子,即高怀,高亮。后来,兄弟二人又迁至水高庄。据不完全统计,高姓后裔已繁衍2000多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水高庄村】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水高庄村 小编为您整理水高庄村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