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景观
菉猗堂
菉猗堂全名为南门赵氏祖祠菉猗堂,又称菉猗祠、南门菉猗堂、赵氏菉猗祠,位于珠海市斗门区南门村,占地427平方米。由五幢建筑物 (前面三幢,后面两幢) 及祠堂前的一片空地所组成,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清代乾隆年间曾修复过。
菉猗堂是南门当地赵姓居民(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的四弟---魏王:赵匡美的后裔的祖祠,建于明朝景泰5年(1454年)。据文献记载,是由魏王的第15代后人赵隆(即赵晴峰)以其四世祖赵梅南(1296年-1365年)的别名“菉猗”立祠纪念。“菉猗”一词源于《诗经·淇澳》,代表“绿竹茂盛”的意思。民国起,祠堂曾作为村内学校之用。
菉猗堂布局为三进(包括前厅、中殿和后殿)四合式,主体建筑为山墙两坡顶屋面、龙舟脊,硬山搁檩式梁架,使用上大量各式的雕饰:包括了石雕、砖雕、木雕、陶塑、泥塑等,另外四周的墙亦绘有多幅以山水、文人墨客琴棋诗书之乐的图画,十分清新雅致。
菉猗堂的蚝壳墙最引人注目。古人看重蚝壳成本低、防台风性能好,冬暖夏凉等特点,喜欢采用蚝壳造墙。65厘米的墙体上,由无数蚝壳按规律排列砌建,颇为壮观。正所谓“千年砖,万年蚝”。始建于明代的蚝壳墙,历经近600年的历史沧桑,至今仍屹立不倒。据称,菉猗堂的蚝壳墙应该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时代最为久远的蚝壳墙。
接霞庄
接霞庄位于在南门村新围的秀水绿树间,约53500平方米,是个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融入西洋风格,幽静得近乎封闭的村落。同时,由于该村是南宋皇室后裔打造的村,村外设有护城河,村内建筑气派,成为广东独树一帜的古村落。
接霞庄始建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时南门村赵维茂随兄于粤西经经营中药材致富后,买下南门村新围垦的80亩土地,在此建了三间土墙房屋定居。其后子孙繁衍,营商者多,而致仕者亦众,居所大增,至同治年间(1862-1874),已建起带有厢房、书房、画廊、花厅、附间等的青砖石础大屋14栋;至光绪中期,增至26户,环境建设亦日臻完善。
外围挖有护庄河,庄内有长132米、宽4.30米的石板街,有一幢设有72个
门口、占地1000平方米的崇基堂,有文馆、武馆和马房、暖阁,又有亭台楼榭、荷池幽径、曲桥廉船。庄子周围植绿竹、建围墙,按方向分设五道进出闸门,派专人看守,正门设在东南方,面对霞山及霞山祖庙,故取名叫“接霞庄”,又称“接霞里”。《再见艳阳天》、《容闳》等剧组曾在庄内取景拍摄。
毓秀古村
毓秀古村是南门村一自然古村落。位于南门村东北面,座南向北,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40平方米。现存古典院落(不完整)31座,占该村八成五以上。
毓秀钟灵,钟灵毓秀。毓秀古村是个人杰地灵之地,始建于清光绪29年(1903)至民国25年(1936),共建32座房屋。毓秀社的古典院落是清一色清末民初的青砖瓦房,建筑风格统一,布局整齐,有横直巷,大门朝东,横门朝西。
二百多年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但毓秀古村的建筑格局基本变化不大,还保留原来清末民初的古典模式。
荣誉及其他
2019年9月,南门村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南门村】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