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涪陵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中山西路18号,前身为1926年成立的“涪陵县公立图书馆”,1999年3月,由原帜城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合并,成立涪陵区少年儿童图书馆。被文化部和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评定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和重庆市“先进图书馆”。
展厅展馆
该馆占地面积约2400余平方米,馆舍面积5100平方米。全馆设有图书借阅室、报刊阅览室、亲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红岩文化室、读者自修室、多功能厅、明善古籍文献馆和共享工程涪陵少区支中心。2009年起我馆全面实行免费开放,现已发展成为全区少年儿童的文献收藏中心和课外阅读活动中心、少年儿童工作者学习交流和文献信息检索中心、各中小学图书馆(室)业务研究和辅导中心、全区古籍普查和保护中心、少年儿童校外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馆藏实力
馆占地面积约2400余平方米,馆舍面积5100平方米,现有藏书22万余册,其中古籍图书1.2万余件。2008年被涪陵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涪陵区古籍保护中心,201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重庆市古籍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26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全国各地修志,涪陵县当即响应,并决定成立图书馆,任命肖沂为筹备人,张希仲为筹备员。
1928年“涪陵县公立图书馆”建成并开放,同时成立了以周光南为首的董事会,委任李懋方为馆长。
1940年,日本飞机首炸涪陵,图书馆被迫疏散,将所存书籍装箱存放并闭馆。
1942年,涪陵公立图书馆董事会决定将“涪陵县公立图书馆”改为“涪陵县私立存古图书馆”。
1945年抗战胜利后,又将全部书籍运回,于当年12月10日对外开放。
1949年涪陵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存古图书馆。1950年涪陵县文化馆成立,存古图书馆将全部藏书及阅览工作交文化馆办理。
1956年,涪陵县人民委员会建立涪陵县图书馆,馆址仍设在中山公园内县文化馆隔壁。
1957年,文、图两馆合并,张韫德任副馆长(馆长空缺)。
1979年1月,县革委决定两馆分家。
1983年,涪陵县图书馆改为涪陵市图书馆。
1996年,撤销县级涪陵市,涪陵市图书馆改为涪陵枳城区图书馆。
1998年7月,涪陵三机关合并,1999年3月,由原帜城区图书馆和文化馆合并,成立涪陵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其他信息
机构设置
1、办公室
协助馆领导做好全馆后勤保障工作;负责本馆规章制度、工作计划、总结、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修订和上传下达;做好财务、人事、工资、档案、固定资产、医保、公积金等的管理工作;做好对外接待、对外宣传和车辆管理等工作。
2、保卫科
负责全馆的安全生产、安全保卫工作,做好对物业人员的管理和重要场所的监控工作;负责全馆考勤、请(休)假登记和办公、业务用品的采购、登记、发放和保管工作;做好对外接待和联络工作,负责协调各种会议、活动的场地、音像的布置和运行。
3、辅导部
负责本馆业务研究工作,做好对基层图书室、流通点的业务辅导工作;负责策划、组织区级青少年系列读书活动,组织优秀选手参加市级、国家系列读书活动;负责红岩联线的协调、管理和活动开展;负责本馆各种宣传专栏和标语的制作。
4、流通部
负责借阅管理和读者管理工作;利用馆藏资源开展好新书推荐、送书下乡、读者咨询和读者活动工作。
5、特藏文献部(古籍保护分中心)
负责我区古籍普查、申报、保护和利用工作;负责本馆1976年以前历史文献的整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加强古籍保护的学术研究、对外交流和科研工作。
6、数字文献部(共享工程支中心)
负责本馆自动化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资源系统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做好共享工程涪陵少区支中心建设与服务工作。
7、采编部
负责本馆各种类型文献的采编、回溯建库和文献典藏等工作。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涪陵区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