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合江楼

时间:2024/9/20 11:00:44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合江楼是惠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广东六大名楼之一,与广州镇海楼、肇庆阅江楼等齐名,也是苏东坡寓惠首居之所。遗憾的是,战争年间就屡遭破坏的古合江楼,在解放后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拆城运动中彻底湮没,踪迹难寻。由于原址被占用,现在的合江楼为2006年异址重建,坐落于东新桥东岸。楼体俊朗挺拔,造型为清代官式风格、重檐攒尖顶造型。合江楼灰瓦白墙,红柱青台,彩画斗拱梁枋,整体建筑逐步向上收窄,二层以上每层均有挑台环绕。

  •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水东西路40号

一、合江楼

  • 合江楼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水东西路40号,地处东江和西枝江的合流处,为广东六大名楼之一。
  • 合江楼主体墙面的青灰色花岗岩,体现清雅肃穆的格调。
  • 建筑造型为清代官式风格,灰瓦白墙,铁红色柱子,彩画斗拱梁枋,整体建筑逐步向上收窄。
  • 顶部采用重檐攒尖顶,造型俊秀,二层以上每层均有挑台环绕。
  • 主体建筑8层加基座共9层,占地面积1058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高48.77米。
  • 合江楼是惠州拍建筑、拍江景、拍夜景的好去处。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合江楼(Hejiang Attic)在惠州府的东北部,东江和西枝江的合流处,为广东六大名楼之一,与广州镇海楼、肇庆阅江楼等齐名。苏东坡抵惠后,前后在这里住了一年又一个多月,写下了《寓居合江楼》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合江楼历来是惠州府城的东城门,也称小东门、合江门。

建筑设计

主体结构

合江楼主体墙面的青灰色花岗岩,体现清雅肃穆的格调。建筑造型为清代官式风格,灰瓦白墙,铁红色柱子,彩画斗拱梁枋,整体建筑逐步向上收窄。顶部采用重檐攒尖顶,造型俊秀,二层以上每层均有挑台环绕。主体建筑8层加基座共9层,占地面积1058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高48.77米。

内部设计

合江楼一楼进行惠州土特产和工艺品展示销售,市民可免费进入。从锈迹斑驳的古钱币到风华未尽的古玉,从老式的“海鸥”相机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风靡一时的“大哥大”。那些记录了历史和时代进步的展品吸引着广大游客的眼球。

二楼和六楼摆设刻有苏东坡诗词以及名家书写的“合江楼赋”的雕花屏风。二楼以上均为书画展厅。墨韵飘香、古香古色,展厅的墙壁上挂满了诗词、游记、楹联、门联、国画等墨宝,内容多与苏东坡有关,下笔或苍劲、或飘逸、或灵动,风格迥异,却无不清奇脱俗。

香港中华艺术馆进驻四楼,为香港中华艺术馆惠州展厅。

七楼主要展示反映苏东坡寓惠期间的诗文书法作品,八楼则展示楹联文化。

三、五楼布展仍在进行当中,将用于工艺品、旅游产品、茶文化的展示和销售。

历史沿革

合江楼是苏东坡寓惠第一站。

宋代,合江楼原是三司行衙中皇华馆内的一座江楼。皇华馆是朝廷官员的驿馆。皇华之名盖取于诗经“皇皇者华”之意,相当于现代的高级干部招待所或高级宾馆。

按理,苏东坡作为一名贬官,是不能住进合江楼的。但惠州太守詹范对苏东坡敬仰非常敬仰特意安排其入住。

光绪版《惠州府志》第三册卷六记载,明洪武三年重建惠州府城池,“今城为门七,东曰东阳,西曰平湖,南曰横冈,北曰朝京,小东门曰合江,小西门曰东升,水门曰会源。”

张友仁编著《惠州西湖志》卷五记载:“合江楼,在府城东北,当东西二江合流处。宋苏轼尝寓此。《府志》城上楼也。南宋时圮。”

合江楼在清康熙年间重修,至于毁于何时,有报道称,“民国初年拆城”时被毁,陈甫、梁大和、苗庆庚、林晓燕等人在《惠城文史》第二十辑上撰文写道:“‘民国初年拆城’当指1925年10月,东征军攻进惠州城后的拆城,但当时多数城楼未拆,因此,‘1935年12月,成立惠阳电报局,地址在府城小东门城楼,’(见1999年《惠州文史》第9辑、林宽《惠州邮电通信业发展简史》)即合江楼上。”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合江楼】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合江楼 小编为您整理合江楼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