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魁星塔是清代晚期建造的小型石塔,平面作不等边八角形,外表七层,竖立在方形的石座上,塔身内部空心,每层平出短檐,首层拱门狭小不能进入,窗作金钱形,塔刹作仰蓬承托圆珠,宝顶石榴形。
中和镇古为儋州州治,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三年于此。由于苏东坡对本地文化的影响,几百年来,这里的人都很爱吟诗作对,中和享誉“诗对之乡”。在怀仁县清凉山海拔1500米的顶峰处,巍然屹立着一座古砖塔——华严寺砖塔,俗称清凉山塔。因塔内塑像为魁星,所以又称“魁星塔”。该塔始建年代没有确切记载,通过现存建筑结构以及其它实物佐证分析,应为辽中期遗物。
景点景观
塔平面呈八角形,八隅每边长1.5米,七级空心。塔高ll米,通体施各种尺寸的沟纹砖砌筑。最下层砖砌单层须弥座,高约1米。须弥座依塔身砖砌数层,逐渐内收,成为束腰,座下施石材,下设方形基座。每面束腰上枋、下枋以倚柱划分成三间壶门,壶门中凸肩收成曲线,高0.26米,宽0.50米。从细部残存物考证,壶门内层可能雕有各种动、植物图案以及飞天、歌舞乐使形象。倚柱做成金刚力士支撑上部平座与塔身。平座由于年久风化,细部做法已难以辨清,可能雕有斗拱等。塔身由外壁、塔心室组成。外壁各转角处都砌成抹角方形壁柱,高约2.5米,上承普柏枋,西南略有假直棂窗隐迹。其它各处已残圮严重,雕刻技法难以辨清。塔身正南门开高1.55米,宽0.60米的砖券门,砖券门置门额便于出入塔心室。塔心室空间较小,平面呈方形,四隅各宽l米,稍有收分。顶部用大小不同的砖翘叠砌成方形和八角形,逐层递减内收,使攒尖顶略收而平,形制较为精细。顶部残存藻井彩画,设色图案已模糊不清。
塔身上檐设仿木结构的四铺作斗拱一周,其上各层不用。斗拱置于普柏枋上,用材较大。配置情况为:角柱上各施转角铺作一朵,其它八面补间铺作皆一朵。栌斗上用足材,泯道拱上承柱头坊,中间隔以散斗,外翘出华拱一道,上托撩檐枋翘撑着塔檐,塔檐雕拼成椽、飞、连檐、瓦口等。翼角为砖木结构,下出老角梁、仔角梁,老角梁均已折落。从残存洞状和朽木看,翼角断面用材恰到好处,使砖、木二者结构和谐统一,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上部六层檐、椽做法亦同。顶部设捍、宝瓶等,其它构件现已不存。塔身上檐柱端及补间均施斗拱,这种结构在同时期建造的塔中常可见到。塔的立面形象呈圆锥体,造型优美,与其它辽塔一样,塔身二层以上骤变低矮,宽度由低到高递减,塔檐距离较近,形成微微膨出的曲线轮廓。根据塔的建筑形制与特征,可初步推断塔的建造年代。塔平面呈八角形,与其它辽塔的平面形状一致,如灵丘县觉山寺砖塔,北京天宁寺砖塔,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辽中京大塔、朝阳凤凰塔等均属此种类型。塔的须弥座有大量浮雕,壶门束腰、柱额、墙面、塔檐等完全仿木构建筑,这是辽、金时期佛塔的重要特征。同时将各种动、植物图案和飞天、力士等雕拼一起更显美观一华丽。塔的最下层很高,其上各层间距特短,外部塔檐层层紧接。各层间不设门,不开窗,在辽塔中这种建筑模式是常见的,塔重叠数层,但毫无重复之感。砖塔形制和雕刻艺术体现出辽代建筑风格。塔砖为辽代流行的沟纹砖,沟纹有五道、七道的。砖规格不同,做工粗糙,不施磨琢,工艺一般。辽统治者崇信佛教,在五京辖地广建寺院。寺院建筑不仅吸收当时传统建筑文化,而且对隋、唐时期建筑的固有结构和施工技术推陈出新,从而建造出许多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佛寺殿塔,如应县释迦塔。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等在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怀仁县华严寺砖塔,不仅为研究当地建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更为研究中国造塔的形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范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1993年和1994年,省文物局和怀仁县拨出专款对砖塔进行全面维修,使这一古建筑群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处崭新而又古老的建筑群,她将作为珍贵的观赏物永留后世。
地理环境
儋州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区别不明显,春季气温高,降雨较少,冬季的儋州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20℃左右,是北方城市居民冬季避寒旅游的最佳旅游时间。每年的9月至11月,是儋州的台风高发期(也有例外年份),出游前应随时关注天台风的预报,以免耽误行程。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正值十一黄金周期间,儋州市都会举行大型的儋州调声节,美丽的海岛风景伴着悠扬的歌声、潇洒的舞姿,相信一定会为您的海岛之旅留下深刻的记忆。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魁星塔】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