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钟楼,对老衢州人来说,是一个地理坐标,是衢城生活的人文记忆,更是城市沧桑演变的一个缩影。
2010年9月,衢州古钟楼完成全面修复。作为文化部门的代表,本文作者自始至终参与了古钟楼的修复工作。在钟楼即将迎来全面修复一周年的日子,本报刊文记录钟楼修复全过程,亦为留存一段难忘的城市历史。
景点景观
位于衢州市区北门街南端十字路口。据明天启《衢州府志》卷之七《建置志》记载,钟楼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以条石筑成四门塔式基座,高4.3米,长、宽各12.92米,券门高3.96米,平面呈正方形。基座上建有重檐歇山式二层楼阁。楼上悬置大钟一口,重达3000余斤,由祥符寺僧兼司昏晓。1942年,大钟被日军掠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木结构楼阁因年久失修而成危楼,被拆去。目前所见木结构钟楼系2010年复建。此钟楼即为蒲松龄《聊斋志异》“衢州三怪”之一“独角怪”的出处。
1982年,钟楼被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钟楼与衢州城墙一并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钟楼与衢州城墙一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钟楼为明万历年间太守张尧文所建。楼高七丈,在当年的衢州城,这巍峨壮观的钟楼傲然独立,雄视三衢,不仅是一处景观,更重要的是既报*又兼报火*。楼上重达1.5吨的大 钟,声音洪亮悠远。钟声舒缓悠长,报的是晨昏时辰,街巷平安;假如钟声急促激越,报的一定是让人心跳的火光之灾了。这口钟不仅声音浑厚优美,在大钟上还铸有经文、铭词,及各种精美的花、草、鱼、虫图案,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可惜在抗日战争期间,这口大钟被入侵衢城的日军盗掠,运回日本,从此钟楼无钟,钟声也随风飘逝。钟楼现只存基座,由于年久失修,日渐损坏,终于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上面的钟楼被拆除。由石头砌成的楼的基座还顽强地坐落在这繁华的闹市区,四个宽敞的楼门,分东、南、西、北,四方通畅。有人说它象征着衢州自古就四省通衢。衢州夜静时,人莫敢独行。钟楼上有鬼,头上一角,象貌狞恶,闻人行声即下。人弛而奔,鬼亦遂去。然见之则病,且多死者。
荣誉及其他
1982年,钟楼被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钟楼与衢州城墙一并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钟楼与衢州城墙一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衢州钟楼底】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衢州钟楼底 小编为您整理衢州钟楼底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