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梁坤,原名梁坤,1813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人,中国职业武术家。年幼时就非常嗜武,到处寻访名师。后来有机会遇到洪拳巨子、福建莆田少林寺的觉因和尚,对他的武功非常敬仰,遂拜其为师,入广州白云山能仁寺带发修行。
主要经历
铁桥三(1813年-1886年)
原名梁坤,广东南海县人。年幼时就非常嗜武,到处寻访名师。后来有机会遇到洪拳巨子、福建莆田少林寺的觉因和尚,对他的武功非常景仰,遂拜其为师,入广州白云山能仁寺带发修行。在寺中学艺七年,得到觉因的悉心教诲,尽得其师真传,成为洪拳传入广东后的一位代表人物。
铁桥三:口耳相传中的侠义之士
据说电影《英雄》去参加奥斯卡颁奖礼的时候,巩俐说中国还用武打片去闯世界,是中国的悲哀(大意如此)。如果传闻属实,那么巩俐小姐的理解能力实在平平。她不知道在中国武术这个领域里,拳打脚踢的武打功夫其实只是表象,侠义精神才是文化内核。当然,张艺谋是否把侠义精神拍出来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从荆轲到虬髯客,从梁山好汉到清末民初的革命志士,似乎中国从来不缺侠客,但是坦白地说,我们顶多只是知道名字及其背后的零散故事而已,他们所具备的武功套路究竟如何,又有多少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会去关心吧。名字可以流传到今,故事仍然脍炙人口,如果单单只是打打杀杀的功夫,而不是其中浓厚的侠义精神,我还真是难以信服这个解释的原因。
年少时读唐诗,非常羡慕“不斩楼兰终不还”这样的气概,对文弱诗人竟然也写这样的诗句感到大惑不解,更想不通的是,李白的梦想是着一身青衫,秉一柄长剑,游走天涯。后来看到学者陈平原的一本书,书名就叫《千古文人侠客梦》,似乎豁然开朗。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都在做着侠客梦,侠义精神的深入人心可想而知。
中国的武术可真是平常人理解的那么简单?金庸小说的一拍再拍,香港影视剧的一滥再滥,虽然谁都知道是些凭空想像甚至瞎编滥造的奇人异事,却从来不缺乏观众,就是这个道理。
或者是因为年代久远,或者更因为只是个民间人士,今天可以找寻得到的有关铁桥三的记载实在有限,即使有,基本也都是时间上毫不连贯的传说故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市民百姓偏偏对这些传闻中的故事津津乐道,那些武功高强的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固然与故事本身具有传奇性的原因有关系,恐怕更多的还是电影电视剧的功劳。
一位武术研究专家的见解很有代表性,他说,其实无论从客观生理上还是物理现象的角度来看,影视剧中的功夫都是不可能达到的,大多是后人对前人的想像性、文学化的虚拟。
在民间,一直有“广东十虎”的提法,铁桥三是其中之一。偏居中国南部的广东之所以看起来武风很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也就是说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产物。19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清代末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平常百姓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而广东省地处南方,治安更为恶劣,不少百姓为了保护自己,开始纷纷习武自强,几乎每个村镇、行会都会聘请武术高强的武师任教,既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又可以让族中子弟强身健体,渐渐地,南粤大地练武成为一种风气。
尤其在广州,随着诸多武馆的相继设立,并且因为都公开招揽学生而形成竞争。正所谓同行是冤家,武馆之间为了确定江湖地位,以及争夺市场利益,彼此间比拼武艺,或者接受别人的公开挑战,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一场比武决战后,胜者有更多学生慕名而至,而败者则只能含羞远走他乡。有关铁桥三的几个传说,基本都是在与他人的比试武艺中形成的。在口耳相传中,比武的真实情况不可避免地被夸大乃至神化,这也是在无形中为胜利的一方做了最好的广告。
当然,在残酷的竞争下,如果只凭着花拳绣腿显然是不行的,没有真正的武功是不可能在广州立足的。或许正是这种残酷竞争的环境,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南派拳术的发展,如今许多至今还在流传的南拳均始创于这个时代。
铁桥三所创的铁线拳即使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在南拳中自成一派并占有重要一席却也是事实。更幸运的是,铁桥三的后面还有一个流传更为广泛的后辈黄飞鸿。据说,在佛山,仍有一位洪拳师傅掌握着这套武功。
其实,放到今天的社会来说,我们真的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证传说的真实性。毕竟,在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中,面对栩栩如生的武林义士,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浓浓的民间鲜活气息,给生活增添许多斑斓色彩,这是不是就已经足够了?
铁桥三自小酷爱武术,到了十四五岁,已经练得一身好功夫。后来,铁桥三拜名闻江南的少林寺觉因和尚为师。他练功刻苦,又能恭敬侍候师父,很受觉因的赏识,把拿手本领都传给他。经过不断努力,铁桥三的功夫日见高深,他把双臂伸开,能挂起六条大汉,步行数十步而面不改色,因此远近知名。
有一次,他去赴友人的宴会,座上有个叫胡海的教头,想把铁桥三打败,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还没散席便请铁挢三较量。当下双方摆开阵势,铁桥三取守势,只用双手招架,使胡海无计可施。
铁桥三看准机会,三一进马,便破他门户,再把手一挥,胡海便扑倒在地。胡海还不死心,来一个“黑虎掏心”直取铁桥三。谁知铁桥三早有了防备,闪身避开铁爪,一个“龙马扬蹄”把胡海踢个四脚朝天。
众人哈哈大笑,胡海满面羞愧,但无可奈何,只好悻悻离去。众人里面走出胡海的师弟,假装上前扶铁桥三入座,想出其不意将他掀倒,但铁桥三像座铁塔,纹丝不动。
胡海老想报复,他找另一个武功高强的教头马南,说铁桥三在背后骂马南是一个肥猪,不堪一击。马南暴跳如雷,想去找铁桥三算账,胡海忙上前献上一计,马南听后吩咐依计行事。
这天,有个人来找铁桥三,说是马南派他来请铁桥三去赴宴的,并呈上马南亲书的请帖。铁桥三与来者交谈时,觉得那人神色紧张,语无伦次,心知有诈。他跟来人上路,到了江边,只见一只小船停在那里,有个船家模样的人立在船尾,来人请铁桥三快些上船。
铁桥三上了船,见这条船甚为可疑,便暗发功力,只见船头慢慢下沉,一会便没入水平线下了。忽然铁桥三听见耳后有风声,将身一侧,抬起一脚,那人掉下江去,原来是那个送请帖的人。铁桥三哈哈大笑,一个鹞子翻身飞上岸,回头看时,那只小船已在江中底朝天了。
原来,胡、马二教头想欺铁桥三不识水性,企图骗他上船,让他在水中出丑。这时只见二位教头从江边大树走出来,齐向铁桥三拱手,表示折服。当下,胡、马二教头在附近找了个酒店,设宴向铁桥三赔礼道歉。从此,铁桥三更加出名了。
洪拳·代表
南拳据说最初是出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总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南拳的代表是广东南黎,广东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洪拳是其中声名最盛、生徒最多的一家。
传说中的福建南少林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清兵火烧南少林后,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洪拳传入广东后,包括五行拳(金拳、夹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龙拳、蛇拳、虎拳、豹拳、鹤拳、狮拳、象拳、马拳、猴拳、彪搴等十大象形拳)。铁桥三及其弟子林福成、黄泰、黄飞鸿、林世荣等是洪拳中最大的一派。
洪拳在明末清初中传入广东,在广东流行甚广,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拳之首。其代表人物有铁桥三(梁坤)、林福成、陆亚采、王隐林、林世荣、黄麒英、黄飞鸿。黄飞鸿随父黄麒英学习伏虎拳以及先辈以龙、蛇、虎、豹等的象形及特性创编的洪拳,并尽得铁桥三“铁线拳”的真传,又向苏乞儿学习“醉八仙掌”,创“无影脚”“飞砣”等绝技。他武德高尚,正直真诚,除暴安良,扶弱济贫。曾助父开设宝芝林药店,生产“大力丸”、“刀伤散”济世,并向青年传授武艺。1894年受聘为刘永福黑旗军的武术总教习,在行军时管带一营。曾有一句流行语:“刘永福打番鬼,越打越好睇”,这与黄飞鸿教习武艺有关。
洪拳在海外的传播,主要是黄飞鸿传下的拳术。先后刊印的《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拳谱,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加、欧洲、东南亚等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洪拳流传。
绝技·铁线拳
铁线拳,属于少林外家拳之内功手法,专为锻炼桥手之用,是铁桥三的绝技,后由铁桥三首徒林福成传授给黄飞鸿。
铁线拳是一套养生拳,以运动肢干,畅通血脉为主,具有壮魄健体,反弱为强的功能。其大纲不外分外膀手与内膀手二式,外膀手属外功即手、眼、身、腰、马;内膀手属内功,即心、神、意、气、力。它以刚、柔、逼、直、分、定、串、提、留、运、制、订十二支桥手为经纬,阴阳并用,以气透劲,又以二字钳羊马势保固腰肾,练此拳法要求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放而不放,留而不留,疾而不乱,徐而不弛,无论男女老少,皆能习之,恒久练习,有祛病延年之效。
广东十虎
“广东十虎”这个称号,许多人都从粤语长片或者电视剧集里听说的。一般的说法是,在清末年间,广东省内称十位武功极高、声望极高的武林人士为“广东十虎”,这个称号在当时是确实已经存在的。
但是,因为这种提法基本只是市民老百姓的口耳相传,并非武术届人士的一个选举或共识,因此关于“十虎”的说法很多。除了民间耳熟能详的黄飞鸿外,其他的几位武学家到底是谁,以及其中的排序究竟如何,就一直充满争议。比如说,有人认为铁桥三是“广东十虎”之首,但有的看法又认为他是排第二甚至第五。
作者笔名为“我是山人”的陈劲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武坛二虎》自序里说,“广东十虎是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黎仁超、苏乞儿、黄飞鸿、铁桥三、铁指陈、谭济鹤”,这种说法的可信度较高。
其他信息
人物事迹
始以“铁桥三”扬名
觉因和尚在110岁时圆寂,梁坤失去恩师后不想继续在寺中修行,于是离开寺庙下山居住。据传说,有一天他在长堤散步,见到有人在表演武术,围观的人很多,气氛甚为热闹,纷纷扔钱捧场。梁坤见到是这种江湖武功时,心里颇有些不以为然,于是比武兴致大动,主动说也要给众人表演一番。他挑选了围观的六名群众,让他们吊在自己的手臂上走了上百步,却始终面不改色心不跳。群众惊讶得简直不敢相信,都说他的铁臂是前所未见的神力。凭着这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坤开始在广州扬名,很多人都想拜他为师,而众多富人家庭也都纷纷请他教授子弟。因为他在家排行第三,所以当时人便称他为“铁桥三”。
创铁线拳,列“广东十虎”
从此,铁桥三以一身武艺行走江湖,不仅广收门徒,而且经常资助穷苦子弟,行侠仗义。到清朝光绪年间,他已经是名满南粤大地的武林高手,位居广东晚清“十虎”前列。
在广州期间,铁桥三主要居住在海幢寺。他经常与寺中的和尚尘异、修己、智圆等人互授拳棍之术,切磋武艺。这个时候铁桥三已经创出铁线拳,他把自己的绝技悉数拿出来与众和尚交流,而寺中和尚也把一鼠尾棍法传授给他。
一生追求武学
当时,广州河南(现海珠区)富商蔡赞、富家子伍熙官等相继聘请铁桥三到家中教习。铁桥三利用这个机会,更加加强了自己在武功上的修炼,同时还有意收了一些有天分的徒弟,例如育善堂中医施雨良及孖指添、区珠以及林福成等人,这些徒弟拜入他门下后,铁桥三都把铁线拳法传授给他们。铁桥三曾对众弟子说,铁线拳是洪拳至宝,弟子们一定要谨记在心,切勿滥传轻泄于世。他的首徒林福成后来把铁线拳传授给黄飞鸿,让这套拳法益发发扬光大。
铁桥三对武学之道从未感到知足,不断精益求精,即便是到了晚年。当他听说新会的外海乡茶寇庵寺有名叫做意诚的和尚非常擅使五点梅花棍,不顾年老体迈,亲自前往讨教,直到把这套棍法都学到手才回到广州。
铁桥三在武术上博采众长,声誉传遍武林,却深受鸦片烟癖之害,进入老年之后身体一直很虚弱,最终也是因积弊已久,在73岁时逝世。
人物逝世
正名梁坤,有洪拳大师之称。少时拜少林名手金钩李胡子为师,平生好习拳技,游览各地,寻师访友,苦练少林武术,练得桥手如铁。好与佛家往还,在广州市彩虹桥广昌梁布厂任教,技压各方拳勇,声名大振。生于逊清嘉庆年间,历咸丰同治两世,卒于光绪十二、三年间。铁桥三之死,乃因在海幢寺随圆光和尚练习三十六点铜环棍,积劳成疾,铁桥三因染有阿芙蓉癖者,圆光和尚命其戒烟,铁桥三从之,决心戒绝,苦练棍法,但因年事已老,体力不胜,染病而卒,享寿七十高龄。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梁坤】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