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吴氏著存堂

时间:2024/11/23 17:10:39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 所在地/隶属: 广东汕头潮阳铜盂河陇村老寨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吴氏著存堂--河陇吴氏著存堂大宗祠,也称贺陇老祠。位于河陇村老寨内中街巷头,坐东北向西南。肇建于清嘉庆年间,以上寨老爷宫来龙入首,跌宕起伏,尽尾而结,后埕为生化脑,后沟水环抱绕过面前,前掘“水门仔”风水池,溪边溪水逆朝有情,诚为美地。 整体建筑为三进旁门砖瓦木结构“卧狮”造型,前中后脊俱飞火星檐,三山略去,设倒反照壁,内设正殿正龛,拜亭,灰岗岩石旗杆夹多座,雕栏画栋,气象万千。嵌瓷、木雕、石雕、泥金等特色工艺随处可见。吴氏著存堂不设旁龛,正龛供贺陇(河陇)吴氏一世天元公,二世玉昆公、玉岗公牌位。

历史沿革

建祠缘由

吴氏著存堂为河陇村吴氏祖始天元公(约1500-1580)家庙。前因等级之限,汉族不得立祠,至明代嘉靖“始许民间联宗立庙”,但不得称“家庙”“家祠”,可以“祖祠”“宗祠”名之。自明万历始至清乾嘉300年间,河陇吴氏子孙已播衍15辈子孙,人口近2000。随着劳力物质不断发展,亦为附风雅,族人乃倡议建祠以祭祖认宗,命名“吴氏祖祠”。

1、秦汉时期

勾践灭吴后不久,越国又灭亡,继续分析出百越诸族。在吴亡后,王室各贵族分支为适应生存,混于越人继续迁徙,艰难生存。历经岁月,吴人越人已难分清,延陵季子后裔也不能幸免。隐忍辗转至汉代,始有季札后代一支苍头特立,活跃于岭南,代表人物是吴霸。史料记载,吴霸,字子公,西汉末年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人。吴霸先世是吴亡后迁到越国的吴人又随越人南迁的一支。清代《广东通志》记述了吴霸的生平。吴霸年轻时非常强壮,就任地方军官。他曾带兵驻扎浈阳(今广东省英德县),并施行军屯,招揽流民开垦荒地,后人为纪念他的开发之功,将他曾驻守的山命名为吴山。后来吴霸又升广郁(今广东巴马、凌云县一带)都尉,负责监视夜郎国。他的族人希望借助其势力迁居广郁肥沃之地。被吴霸以扰民为由制止。吴霸此举深为当地百姓敬佩。汉昭帝时吴霸又升任(片羊)(片可)太守,(片羊)(片可)郡大约在今贵州省西部,其子孙后代极其兴盛,播迁岭南。《广东通志》说,吴霸后裔兴旺,五岭以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大部分是吴霸的后代。

2、魏晋至唐初

魏晋后,该支吴氏又逐步没落,不断与百越当地俚僚诸族融会结合,不断生存繁衍。岭南地域辽阔,中央政府或象征性设立郡县州府,实际仍任命当地土司酋长管理,中央集权形同虚设。族群各自为政,原住居民信仰不一,汉俚合会后,因地理位置,战火少及,与中原政权无争,惟同心戮力,抗击天灾,属自然生态,自由发展,空间甚大,亦为唐末五代十国至宋代期间中原移民大潮创造条件。在习俗上,逐渐受影响,已初步具有俚、僚、僮、苗、畲等百越民族各种习俗的影子。

3、唐朝至明朝

潮阳自古“省尾国角”,朝廷时或鞭长莫及,贺陇一屯一里,府县之志必少。西汉末年,吴亡后迁到越国的吴人又随越人南迁的一支生活于岭南。 岭南吴氏至唐代,已分布于广东潮州、嘉应、南雄等地。唐大历8年(773),岭南道吴姓先民受召参加剿讨循州刺史哥舒晃。后受募垦殖铜盂。几经迁徙辗转,至明万历年间,天元吴公始定居潮阳贵山都贺陇,为贺陇吴氏一世祖先,开枝散叶。至清嘉庆年间,子孙乃集资肇建贺陇吴氏著存堂,共祭祖先。

贺陇吴氏祖先甚远,由岭南一支可溯至延陵季子, 世尊泰伯。 家训“延陵世泽,渤海宗风”诚是也。《广东通志》:五岭以南,特别是广东一带的吴氏,多为吴人在吴亡后,又随越人南迁之后代,不虚也。

时势讹误

一、延陵季子后裔:季札后代在吴国灭亡后,随越人播迁。至西汉末年,吴霸家族兴起,占据岭南一带,广东大部分吴姓为其后代。经过历代兵戈战乱,饥荒灾祸,已经慢慢没落。为生存需要,与当地俚僚人融合,世代居住该地,为本地居民。魏晋至隋唐,发展缓慢。明清后,始迅猛发展。史载汉代末年揭阳人吴砀,举孝廉,为安成长。然古揭阳地域宽广,含漳浦,接龙川,吴砀后人及世系未可详考,便是一例。亡吴王室遗民继续生存,及至唐宋后,再与陆续由福建迁入之移民融合,历经发展,共同成为本地区主人。但本地住民居多,外来迁入汉人仍为少数,这是不争的事实。“六指番”为百越土著,仍欠商榷,晚近有权威遗传生物学Y染色体《闽语支人群Y-SNP质谱图》,仍证实本地区外来汉人父系血统为少数。

二、历史讹误:潮汕吴氏由闽入潮一说甚盛,皆为好大喜功及攀附权贵之流为之。

福建人喜欢冒籍光州固始的现象,自晚唐起,宋代即已盛行。当时福建各地的大族修谱、志墓,纷纷伪托祖宗自光州固始来。当时莆田籍的著名史学家郑樵、文学家方大琮就发现了这一敝俗,著文揭露了这种攀附伪托的恶习,并分析说:光州固始人王审知在唐末入闽建立了闽国,“以桑梓故,独优固始人,故闽人至今言氏族者皆云固始”。说明这种敝俗的起因,在于羡慕帝王的荣耀,以及贪图取得帝王故里人的种种政治、经济特权。可惜的是,这种现象虽经有识者如郑樵、方大琮等的揭露抨击,仍相沿不替,且越演越烈,明末以降,连唐初就在闽南建立了赫赫功业的“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一部分部将的后裔,也不能免俗,将祖籍改为固始。这些情况,在明嘉靖时编成的《龙溪县志》和《广东通志》都还得到正确的反映,万历之后漳州一带的私家谱牒和据谱牒而书的方志才改窜陈元光及一大部分部属的祖籍为光州固始。但因作伪者学识浅薄,在有关历史人物、职官、地理、避讳等方面漏洞百出,时时露出作伪的马脚,不能取信于人,吴氏著存堂天元公牌位就是例子。现存天元公牌位:考镇守使天元吴公,妣宜人苏氏。使人一目了然:此事为民初所设。盖考诸明代,未见镇守使职衔,妣苏氏封宜人,正五品,亦未有类似职位匹配,且未尝见府县志。民国废帝制实行共和,镇守使一词始现,按封建制度论,恰好符合条件。亦印证了当时之人虽学识浅薄,仍摆脱不了作伪的陋习。

至于原系土著蛮獠,后来汉化汇入福佬人中的那些家族,他们世居闽粤赣边,而非南迁固始人后裔,更是不言而喻的。

三、自元末贺陇建寨至清嘉庆500年间,乡民无序发展,世系模糊。时因形势需要,论争无用,绅耆乃经协商,共推“著存堂”为贺陇吴氏“大宗祠”,世下各派后可据需另建私祠,以成一统。乃至后来有不通书法者因各私祠“吴”字写法不同而臆测附会颇多,甚而炮制出“贺陇吴氏来自芦溪吴驹之下”的“拉郎配”闹剧。

系下代表

吴玉岗,吴氏著存堂二世。生年不详,卒于1597年(丁酉)。明万历年间同知潮阳县,从六品衔,葬本山公山东南麓,墓冢为文保单位。后人建有“玉岗祖祠”奉祀。

吴至锐(1938-),吴氏著存堂十九世。洋美村人,大学文化,能诗文书写。历当教师,教研员,县镇领导。1985年当潮阳县长,1986年任汕头商校校长(处级)。1991年起任潮州市委副秘书长、统战部部长、政协副主席。

吴鹄(1927-2009),吴氏著存堂廿一世。幼年家贫,曾宿三山国王庙。1941年参加游击队。历任华阳山游击队、小北山武工队、潮汕人民抗征队潮揭丰边独立大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领导。所属部队参与抗击由有“杀人魔王”称号的国民革命军暂五军中将喻英奇。追赶由上将胡琏所部国民革命军第12集团军,使其退守金门。解放后历任潮阳县委常委。1958年组织万人钢铁师赴梅县炼钢,任师长兼政委。2009年(己丑)葬本山高低埠牛皮坦。其墓冢按明代礼仪,尊古法由名家营造,为三进阶全建石建筑。主碑仍依当地习俗镌刻阴文“考太学生常财吴公,妣太孺人某氏墓”字样,明代当地墓葬习俗得以体现,颇具特色。究其极,则“寸白”法、“生老”法及“丁兰尺”之应用无不尽其极。因年代较为晚近,当地文保部门暂未入编“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吴氏著存堂】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吴氏著存堂 小编为您整理吴氏著存堂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