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美洲红鹮(学名:Eudocimus ruber)羽色鲜红,它们总是成群的在沙滩、咸水湖、红树林和沼泽里觅食,并一起在沼泽中的大树上过夜,因此十分显眼。它们的喙细长弯曲,以泥潭中的蟹类、软体动物和沼泽地中的小鱼、蛙和昆虫等小动物为食。它们的叫声高昂而忧伤。飞行时,身影如同一团团跳跃的火焰,鲜红而热烈,除了长喙呈灰黑色外,浑身上下包括腿和脚趾都呈鲜红色 ,这就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是栖息在南美洲热带及特立尼达的一种朱鹭。它们是特立尼达的国鸟,与棕臀雉冠雉一同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徽上出现。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生长与分布
分布于阿根廷、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巴西、哥伦比亚、库拉索岛、法属圭亚那、圭亚那、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圣马丁岛、苏里南、特里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
旅鸟:阿鲁巴岛、伯利兹、古巴、多米尼克、厄瓜多尔、格林纳达、牙买加、巴拿马、美国。
形态及特征
美洲红鹮体长56-61厘米,翼展101厘米,体重772-935克。最显着的特点是整体羽毛都是红色的,翅膀的翼端具蓝黑色光泽。它全身发红,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之一。除了长喙呈灰黑色外,浑身上下包括腿和脚趾都呈鲜红色。虹膜橙红色,嘴黑色,嘴基及头裸露部分朱红色,跗蹠、爪及胫下部裸露部分亦为朱红色。
雌雄类似,雄鸟的体型略大。幼鸟两颊被有绒羽,其余脸部裸露无羽,橙黄色。体羽缀有烟灰色而具玫瑰色光泽。初级飞羽黑褐色,脚淡褐色,虹膜淡黄褐色。随着成长羽毛上会出现红色斑点,直到两年后才完全达到成鸟的羽毛颜色。
跟鹳鹤等涉禽一样,鹮类鸟都有一张长喙,但比鹤和鹳的喙细,灵巧,前端向前下弯曲,是它们掘食鱼贝的得力工具。当它们站立不动时,它们几乎没有尾巴——短短的尾藏在折叠的翅膀下面。当它们在空中飞翔时,修颈长腿都竭力的伸直,尾羽张开如扇,双翅缓缓地一上一下地拍扇,优美高雅的造型,从容不迫的飞姿无谁能比。有一双伶仃的长腿,长长的脚趾基部有蹼相连,在沼泽地取食时不会陷在淤泥里。
美洲红鹮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鸟类,也是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它全身发红,是世界上颜色最红的鸟类之一。除了长喙呈灰黑色外,浑身上下包括腿和脚趾都呈鲜红色。
常结成大群,当红鹮一齐飞起时,好像一片红云飘起,景象非常壮观!
红鹮现今只分布于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到巴西的部分沿海地带,全身上下均为鲜红色,以海里的小鱼、贝类为食物。
美洲红鹮长56-61厘米,重650克。它们整只都是红色的,在翼端上有一点黑色。它们会在树上筑巢,每胎会产2-4只蛋。它们主要吃甲壳类及细小的水中动物。雏鸟是灰色及白色的,并会在沼泽内吃红蟹,在成长时就会出现红色的羽毛。美洲红鹮在野外的寿命约有15年,饲养下则有20年。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成群的在沙滩、咸水湖、红树林和沼泽里觅食,并一起在沼泽中的大树上过夜。栖息于沿海泻湖、红树林、海滨,特别喜欢内陆沼泽地带。常常在沿海和内陆湿地之间游牧和进行短距离的迁移。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吃甲壳类及小型的水中动物,小鱼、贝类为食物。雏鸟是灰色及白色的,并会在沼泽内吃红蟹,在成长时就会出现红色的羽毛。美洲红鹮在野外的寿命约有15年,饲养下则有20年。它们的叫声单调、暗哑,因为它们的气管里没有鸣管和鸣肌。
繁殖方式
筑巢在9月中旬,产卵从11月上旬到12月下旬。交配5-6天后会产下第一枚卵,每窝产3-5枚卵,孵化期持续19-23天,幼鸟的羽毛在孵化35天后丰满,在75天时就可以完全独立。父母共同负责养育雏鸟,和同属的其他鹮类鸟一样,它们的幼雏是晚成鸟,也就是说,不是像小鸡那样出壳就能活动觅食,而要靠亲鸟哺育一段时间。像鸽子一样鹮类雏鸟从雌雄亲鸟的喉咙里取食半消化的食物。
价值及其他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在我国属于二级保护。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美洲红鹮】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美洲红鹮 小编为您整理美洲红鹮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