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趣闻探索榜 > 正文

鼷鹿

时间:2024/9/16 0:31:5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鼷鹿别名小鼷鹿,体形略比野兔大,体重1.3~2.0kg,体长420~630mm,肩高约200mm,是仅次于蹄兔目成员最小的有蹄类动物,也是鼷鹿科种体型最小的一种。鼷鹿面部尖长,无角,雄性有发达的獠牙,四肢细长,前肢较短。鼷鹿习惯于夜间生活,主要在黄昏活动,以植物的花果及其他落地野果为食。鼷鹿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屿,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中文学名: 鼷鹿
  • 拉丁学名: Tragulus javanicus
  • 别称: 小鼷鹿,鼠鹿,小跳麂,马来亚鼷鹿,小鹿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纲: 哺乳纲
  • 目: 偶蹄目
  • 科: 鼷鹿科
  • 属: 鼷鹿属
  • 种: 小鼷鹿
  • 分布区域: 中国,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
详细介绍

生长与分布

栖息环境

鼷鹿是真正的林栖动物,中国云南亚种生活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西南部的勐腊、尚勇、勐远等地的丛林深草中。活动于低海拔地区的热带山地丘陵茂密的森林灌丛和草丛。热带森林的中的次生林、灌丛、草坡,特别在河谷灌丛和深草丛等生境,有时也进入农田地带。

分布范围

中南半岛,包括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缅甸,并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及其附近岛屿。中国仅有一个亚种分布且仅是本种分布区的边缘,只见于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

形态及特征

现生鼷鹿的祖先是(古)鼷鹿,出现于晚始新世。(古)鼷鹿也很可能是反刍类动物的祖先,其主要的一些特点与现生鼷鹿类似,体形大小如兔,头上没有角,四肢细长,脊背弯曲,但有一条较长的尾巴,脚也比较长,而且掌骨和跖骨都是分离的,所有的牙齿都存在,但3个上门齿较小,显然正在趋向消失。

现生鼷鹿是有蹄类动物中最小的一种,小鼷鹿体形很小,大致同家兔差不多,体长为42-48厘米,尾长5-7厘米,肩高不足33厘米,体重只有125-210克,看上去很像是还没有长角的鹿类幼仔。它不仅是最小的鼷鹿,也是中国有蹄类中最小的动物。但因为体型迷你,眼睛大,看起来比较像啮齿类动物。雄兽和雌兽的头上都没有角,第一枚门齿呈铲状,第二、第三枚门齿和犬齿都呈条状,铲状的门齿之间还有空隙。雄兽的犬齿较为发达,露在外面形成獠牙,是它决斗时的主要武器。背部、体侧、腿侧等处的毛色为棕褐色,脊部略深,上面还有浅色斑纹,喉颐有白色纵行条纹,胸部、腹部为白色。

前臼齿高冠具锐利切迹,吻尖而窄,鼻孔似裂缝,无颜面腺和足腺,脚长而细,每足具4趾。反刍,胃分3室,第3室退化。

生活习性

鼷鹿是一种夜行性动物,但主要在早晨和黄昏活动,白天隐藏于草丛中,动作敏捷机*,奔跑时就像兔子一样,也善于隐蔽,一般不远离栖息地。性情孤独,大多单独活动,偶尔也成对生活。到发情期雌雄成对相聚一起寻食,交配后即各奔东西。主要以无花果、炮仗花、刺桐花、云南石梓等植物的花果及其他落地野果为食,也吃青草、幼苗、大豆叶、红薯、木薯等的嫩叶和草根。据说它很怕水,一旦被迫下水,出水后就会卧地不起,很长时间后才能活动。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每年主要在6~7月交配,其他月份也可繁殖。妊娠期120~155天。每胎产1~2仔。数量极少。

产崽后就发情,可以一边哺乳一边怀孕,孕期四个月,因而一年几乎能生育三次。但因其天敌较多,现存数量稀少。

人工繁殖

2014年4月,在西班牙的佩恩顿动物园内一只人工繁殖的鼷鹿出生。

价值及其他

保护级别

鼷鹿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鼷鹿】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鼷鹿 小编为您整理鼷鹿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趣闻探索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