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1949年2月8日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改称为人民教育馆,1951年正式命名为文化馆。文化馆现有馆舍面积6000余平方米,馆内设有:馆长室、办公室、创作调研部、文艺辅导部、活动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现馆内设置活动项目有:报刊阅览室、奕棋室、棋牌室、京剧票友活动中心、舞蹈排练室、展览厅、多功能厅、录音棚等活动室。于1993年9月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标准馆,被省评为江苏省一级文化馆,2004年6月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三级馆,200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如皋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滨江近海,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与苏州的张家港隔江相望,是长江三角洲较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县,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万,千百年来,如皋人携手自然,铸就了独具魅力的三张名片,长江、长绿、长寿,享有世界长寿养生富地、中国花木盆景之都、江苏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其他信息
荣誉成就
数十年来,如皋市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全年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头羊,为满足全市市民的文化需求,为传承保护传统历史文化遗产,为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作各类文艺作品、群文理论研究论文等,多次荣获国家、省级的各类奖项、参赛演出和刊登等荣誉。同时为上级行政部门和国家、省部文艺团体输送了大量优秀干部和文艺人才。
文化馆近年来为“三个文明”建设,为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把先进文化送进千家万户,每年组织各类品牌活动几十场。其中“雉水之夜”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活动4—5场,“百姓大舞台”演出10场以上,“文化大讲堂”3期,举办各种展览5—6次,配合中心开展文艺活动4—5场,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10期,举办各类文艺赛事4—5次,编辑出版“雉水文化”内部交流刊物4期。文艺辅导足迹遍布全市城乡、社区、机关、校园、军营、企业,使如皋的群众文化开展得红红火火,文化馆的老年舞蹈队、少儿舞蹈队,京剧联谊会、实验剧团活动正常开展,如皋的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如皋市文化馆多年来在文艺创作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形势喜人,每年都有十余篇作品在国家级发表、获奖,省级以上获奖更是不计其数。由文化馆挖掘整理的民间舞蹈《木虾舞》和女声独唱《美丽的梳》、《溜溜的水乡》均荣获文化部群星奖,民舞《扒沟狮子》、《妹子玩耥灯》均获江苏省一等奖,蒋萍同志撰写的两篇论文入选文化大视野,其中《把握五个关系——发展群文事业》获文化部社文司论文集二等奖,缪新华的《我爱故我在》获文化部社文司随笔大赛三等奖,葛继延的散文《难忘的往事》发表于《中国散文诗集》,丁春华的论文“雉水之夜”的星空越来越闪亮发表于《中国文化报》;吴学根、徐晖的多幅国画作品被日本民间美术组织收入画册,高如、周霞创作的歌曲《乡村老戏迷》获省五星工程铜奖,歌词入选《21世纪初中国优秀歌词选粹》并荣获一等奖,高如、缪新华创作的《长江情长》由中国广播艺术团青年歌手朱砂演唱并入选《中国民族歌曲选粹》,缪新华创作的歌词《大江南》获省“五个一工程”入选奖,高如创作的歌曲《快乐老师》发表于《儿童音乐》,歌曲《乡里乡亲》由江西电视台播放,缪新华作词的《打开春天》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演唱,由葛继延创作编导的小品《飞翔的维纳斯》获“中国戏剧节·沙家滨”三等奖。
该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9年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又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其中如皋“杖头木偶戏”、“倒花篮”、“如皋董糖”、“如皋盆景”、“如皋莲湘”被评为省级保护项目,“白蒲茶干制作技艺”、“白蒲黄酒制作技艺”、“林梓潮糕制作技艺”、“林梓红木雕刻技艺”、“如皋香袋制作技艺”、“如皋风筝制作技艺”、“如皋工艺丝毯”、“黄氏玉容丸”被评为南通市级保护项目。公布我市非遗第一和第二批项目传承人共19名,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个,南通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5个;此外,如皋木偶团、盆景研究所、麒麟阁食品厂和文化馆成功被审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与如皋公园一并被审定为南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江苏省如皋市文化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