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卧龙山位于福建长汀县城北。《古今图书集成·州府山川考》载:“环城四面皆平田,就中突起一山,不与群山相属,如龙盘屈而卧,故名。又名九龙山,亦名无境山”。自宋以来即为汀州名胜,曾被称为汀州八景之首。山上有北极楼、金沙寺、千松亭、风香亭、新乐亭等名胜。尤以建于宋代的金沙寺较完整地体现了我国名山风景区的寺观建筑艺术。 登上金沙寺俯览长汀城内,名胜古迹,东三尽收眼底。
景点景观
北极楼,又名玄武楼,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重建。坐北朝南,土木结构,由门楼、经楼、正殿组成。占地2000平方米,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2层楼阁,台梁式木构架,楼下左侧墙上嵌有清康熙三十年重建北极楼碑记一方。
实用信息
周边公交信息:长汀1路、长汀2路、长汀3路、长汀6路、长汀7路、长汀8路、长汀9路
历史沿革
卧龙山位于长汀城北,又叫北山。长汀县城的环城环绕卧龙山一圈,卧龙山是长汀城中心。自宋以来即为汀州名胜,曾被称为汀州八景之首。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与群峰相属,如龙盘屈而卧,中分九支”,故名“卧龙”,又叫“九龙天境”。山上有北极楼、金沙寺、千松亭、风香亭、新乐亭等名胜。
唐代古城墙从山顶向东西两边各自蜿蜒而下,使城半壁高挂山巅,婀娜多姿,汇合于汀江之滨,故有“观音挂珠”之说。山后峭壁矗立,陡不可上。宋时在山巅又建金沙寺,明代崇祯年间知府唐世涵重建北极楼,又名玄武楼,还塑吕洞宾像以祀之。清代康熙、道光年间皆有修葺。楼内尚存《重建北极楼碑记》,碑头刻有双龙戏珠图纹。北极楼内还有“雄镇闽西”四字大匾额。徐曰都诗云:“无境山高楼更高,虎头回望白云遥,金沙万户春风早,绿松清江晓放桡。”民国二十四年又进行维修,布局由门楼、藏经楼、正殿组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1978年,新建庙门,在藏经楼重塑十八罗汉。卧龙山在历代中得到人们的保护,山上芳草萋萋,树木葱茏,宛如翡翠玉屏。
卧龙山四周有石径直通山顶,而从横岗岭南麓登巅更为便捷。拾阶而上,目不暇接,只见山花吐艳,青枝葱茏,龙鳞古松,挺拔直立,山风过处,松涛阵阵。 东边建有“东翘舒啸”烽火台,巍然屹立于卧龙山东侧岭头。沿袭清代汀州知府王廷伦重建时取晋陶渊明“登东皋而舒啸”之意,题额为“东翘舒啸”之原名。城墙一直修到东城墙的张宅后门,长游览者登上山顶,停步歇息,读古诗词,品味无穷。 登上卧龙山巅,放眼四望,山如龙盘曲而卧于汀江畔,一头扎在河岸边,匍匐着喝汀江水。四面群山环拱似向卧龙作揖行礼。气势雄伟,苍松直耸云端,每当雨过天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故有“龙山白云”之美称。宋代汀郡太守郭祥正赞曰:“卧龙胜事堪图画,迥压闽南七八州”。
卧龙山东麓还有一处令人陶醉的风景,穿过东门后街背,沿一山谷拾级而上,可见两山合抱,郁郁葱葱,耳边鸟声婉转,松涛阵阵,其境清幽宜人。行至半山,浓阴处飞出屋檐翘角,这就是斗母阁。斗母阁始建于明代初年,盛于万历年间,明清两代均三座庙有修葺,但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圮塌,仅存灶君庙。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人们捐资重建,今有灶君庙、如是庵、观音寺等宇,观音寺壮丽,塑有金碧辉煌的千手观音,后殿是宽敞雄伟的大雄宝殿。现在游人常往,络绎不绝。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卧龙山】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