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项目
1、嵊州竹编(浙江省),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06年(第一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嵊州市
(3)保护单位:嵊州市文化馆(嵊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竹编(东阳竹编),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东阳市
(3)保护单位:东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3、竹编(舒席),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安徽省舒城县
(3)保护单位:舒城县文化馆
4、竹编(安溪竹藤编),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安溪县
(3)保护单位:安溪县家居工艺商会
5、竹编(瑞昌竹编),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瑞昌市
(3)保护单位:瑞昌市南义竹编工艺厂
6、竹编(益阳小郁竹艺),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益阳市
(3)保护单位:益阳市朝阳小郁竹艺有限公司
7、竹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3)保护单位: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8、竹编(梁平竹帘),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梁平县
(3)保护单位:重庆市梁平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9、竹编(渠县刘氏竹编),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渠县
(3)保护单位:四川刘氏竹编工艺有限公司
10、竹编(青神竹编),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青神县
(3)保护单位:青神县文物保护中心
11、竹编(瓷胎竹编),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邛崃市
(3)保护单位:邛崃市文化馆
12、竹编(道明竹编),编号:Ⅶ-51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崇州市
(3)保护单位:崇州市文化馆
历史源流
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米粟和猎取的食物稍有剩余,为了不时之需,就把食物及饮水存放起来。这时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中国的陶器也始于新石器时代,它的形成与竹编的编制密切相关,先人在无意中发现涂有黏土的容器在经火烧过后不易透水,可以盛放液体。于是以竹藤编制的篮筐作为模型,再在篮筐里外涂上糊泥,制成竹藤胎的陶培。在火上烘烤制成器具。后来人们直接用黏土制成各种成形的胚坮,就不再使用竹编编织。但是还是对竹藤几何图形十分喜爱,便在陶培半干状态在其表面拍印上模仿篮、筐、席等编织物的纹样作为装饰。
在殷商时代,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在陶的印纹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像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见精细。
战国时期还出了一位致力于竹编技艺研究的人,他就是泰山。
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也已经十分发达,出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秦汉时期的竹编沿袭了楚国的编织技艺。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铜马车”底部铸有方格纹,据专家分析,这方格纹就是根据当时竹编席子编织的方格纹翻铸的。
此外,竹编也被能工巧匠们制成小孩的玩具。灯节活动自唐代以来就在民间流传,至宋代已经十分流行。一些达官贵人往往会请制灯艺人创制精致的花灯。其中一种就是以竹篾扎骨,在外围糊上丝绸或彩纸。有的还用竹丝编织作为装饰。
龙灯起源于汉代,到宋代更为盛行。龙头,龙身大多以竹篾作内骨编制而成,龙身上的鳞片也往往用竹丝扎结。
还有一种叫“竹马戏”的民间小戏。自隋唐起流传至今。戏的演出与马相关,如《昭君出塞》等,演员骑的马用竹子做成。
明代初期,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游街窜巷上门加工。竹席、竹篮、竹箱都是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尤其以竹编最为著名。益阳的水竹凉席创始于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竹编的用途进一步扩大,编织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的画盒、盛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描大圆盒等。
”褐漆竹编圆盒“是明代官宦人家使用的一种竹编圆盒。
明清时期,特别是乾隆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竹篮。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各地的工艺竹编勃勃兴起。竹编技法和编织图案得到完善,汇集起来已经由150余种编织法。
1937年后,在侵华日军的铁蹄下,竹编艺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篾刀从事他业,只有少数艺人流落在破庙旧庵继续这门竹编工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的竹编工艺逐渐复苏。20世纪50年代以后,竹编艺术开始名正言顺的归口到工艺美术行业,进入了艺术的殿堂。技艺高超的竹编艺人也大量涌现,有的还被评上了“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的技术职务。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的荣誉称号。
1990年以后,浙江嵊州,四川省青神县和渠县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
进入21世纪以后,竹编工艺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而出现滑坡,其编织技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也有不少竹编艺术家们仍在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艺术,新的作品在缓缓冒尖。
制作流程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瓷胎竹编工艺使用的竹材是经过严格挑选来自成都地区的特长无节瓷竹,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制作出精细的竹丝。瓷胎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瓷胎竹编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
瓷胎竹编产品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层,纤维十分致密,同时进行了特殊的处理,能够耐干燥,不变形,不虫蛀,耐水可清洗。
特点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分类
瓷胎竹编产品按造型主要分为瓶坛包盒具等几大类。花瓶类有小到5CM的单件瓶,也有大到145CM的千件瓶,可适合不同场合的需要。坛罐类有茶杯、糖缸、茶叶罐等实用品。竹包类有两大类六个规格的竹包手袋和挎包。竹编盒类有竹胎、纸胎、漆器胎几种,规格有7CM、9CM、11CM、13CM、15CM等几种,还分为单盒、内三格盒和套三盒等。竹编具类则是工厂的主要品种和技术优势所在。缠嘴过把、紧扣瓷器,精心编织出不同图案,是瓷胎竹编产品与其它任何竹编不同的独特技艺,是最能体现出瓷胎竹编工艺以精细见长特色的地方。按用途分有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具烟具,还有功夫茶具、日式茶具和提梁茶具等等。按规格分,从套二套三的酒具茶碗到十五头二十二头一套的咖啡具都有。按底胎所用材质不同,既有瓷胎、陶胎、漆胎、玻胎,也有台湾客人偏好的紫砂胎。按工艺不同瓷胎竹编产品分为普通编织、提花编织和五彩图案编织。普通编织以古铜色的烤丝为主,配以普通几何图案多用于制作批量产品。提花编织则用新竹青丝经纬等宽,便于编织各类单色图案文字手迹,更以熊猫图案编织为多,主要制作花瓶茶具等产品。五彩图案编织充分发挥五彩丝的特色,运用多种不同的技艺、使用各种不同的色彩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效果,多用于制作展品、礼品和高档精品。使用的技艺主要有疏编、疏细结合编、破经编、换经编、浸色编、浮雕编、立体编等二十多种。采用五彩图案编织方法可制作出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人物故事等维妙维肖的图案。
瓷胎竹编以依胎成型、紧扣底胎为其特色,也受其限制。工厂发挥瓷胎竹编技艺,移植到其他底胎和无胎产品中,开发了竹编首饰盒和竹编包类、竹编动物等新产品新品种。我们将继续努力,创造瓷胎竹编的未来。
产品常规分类: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编平面画。
竹编
工艺可分为细丝工艺和粗丝竹编工艺品(说明:有瓷胎工艺品和无瓷胎工艺品)。成品主要是经对竹子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等工序,将剖成一定粗细的篾丝编结起来制成。东张竹编主要是粗丝竹编工艺。
1、细丝竹编工艺(瓷胎竹编工艺)简介:瓷胎竹编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在制作过程中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进行手工编织,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产品主要有:瓷胎竹编花瓶、竹编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竹编平面画。
2、粗丝竹编工艺(无瓷胎竹编工艺):是指用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的竹编工艺。制作过程是先将竹子剖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切丝、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编结成各种精巧的生活日用品,如竹篮、果盒、屏风、门帘、扇子等。粗丝竹编工艺品主要在我国南方地区盛产。东张镇做为福清市的五大历史古镇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的积淀,因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竹种资源丰富,有淡竹、水竹、毛竹等许多种类。主要产品有竹编凉席、凉枕、扇、箩 、筐、篮、箕畚、摇篮等。
四川逍遥居竹编工艺品
1、四川逍遥居手工竹编平面画接近生活,与网络更深沉次的互联,同时对书画作品文化更新的体验。
2、粗丝工艺品(无瓷胎竹编工艺品):
用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物中,已经出现竹编器具。几千年来,民间竹编凉席、凉枕、扇、箩、筐、篮、箕畚等生活日用品;我国南方地区,则逐渐形成富于地方特点的竹编用具和手工艺品,如安徽的舒席、四川的竹丝扇和瓷胎竹编等。竹编制作,一般经过剖丝、切丝、刮削、磨光、编结等过程。
主要产地有浙江东阳、嵊州,福建泉州、古田,上海嘉定,四川自贡等。四川自贡艺人龚玉璋的扇子,称为"龚扇子",所用篾丝,细如绢纱。
部分作品
《九龙壁》、《渔翁》、《香炉阁》、《伯乐相马》、《三打白骨精》、《五狮戏球》等等。
传承意义
审美价值
胎竹编经过悠久的历史演变,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艺品再到收藏品,它们的造型多变,装饰特色富有形式感和节奏感,带给我们独特的审美体验。
实用性价值
竹编日用品能在民间广为流传,材料易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统竹编的实用性,这是传统竹编最初兴起的原始动力。
装饰审美价值
1.造型之美
瓷胎竹编根据胎底的造型转变随之带来丰富多变的造型。但由于竹篾的柔韧性有限,所以胎底一般不会出现尖锐的棱角,因此瓷胎竹编一般造型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转折处圆润柔滑,这样的目的在于避免使竹篾在制作过程中产生断裂的情况,同时造就了瓷胎竹编温润柔和的美感,这种美感拉近了人与器物之间的距离感,让人有回归自然的释然。
常见的瓷胎竹编造型主要有瓶、坛、盒、屏等。其中花瓶类尺度多变,瓶高小至5CM,大至2M,图案有的素雅,有的缤纷。瓷胎竹编的造型通过其依附的瓷胎展现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当总体呈圆润、平滑的姿态。
2.编织纹样
胎竹编上的竹编一个是对瓷胎起保护作用,另外就是形成特殊的装饰效果。瓷胎竹编制作方式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而越来越丰富,如提花、染色等工艺竹编的出现,使瓷胎的装饰文案图像化,多元化。作为竹编传统工艺,竹编的编制方法始终是通过合理的经纬交织穿插组合而成的,这种纵横交错的装饰方法,形成了传统瓷胎竹编所特有的极具韵律的美感。现在我们一般常见的瓷胎编织结构有人字编、十字编、六角编、螺旋编、绞丝编等,每种编织结构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表现方式,一件物品在编织过程中几乎不需要粘胶或使用钉子就可以做到连接紧密,整体严谨美观。
制作竹编需要将竹篾按照薄厚、粗细不同进行细分,根据各类竹编器具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竹篾种类不同,或者相同的竹篾在器物的使用位置不同,也会形成宽与窄、疏与密、点线面的构成感,体现着均衡、对比、连续、重复等等形式美的法则。而传统观竹编的这种工艺方式与审美特征,也成为现代设计的借鉴来源。
3.图案之美
竹编在编织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编织手法自然能够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纹样,几何纹样具有规律的组织结构,体现了劳动的节奏感和基本的形式法则。除了几何纹,人们在编织竹编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图案纹样也是丰富多彩的,有花卉、果实等植物纹样、动物纹、人物、书画等等。成都瓷胎竹编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装饰图案,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熊猫图案尤为突出。经过染色处理的黑白双色竹丝构成熊猫的纹样部分,图案主题和瓶颈、瓶底的编织手法差异开来,形成编织纹样的对比同时,凸显熊猫主题的特征,彰显地域特色。
4.色泽之美
虽然现在瓷胎竹编以原色为主,体现传统风格,但经过一些特殊的着色工艺,传统瓷胎竹编的色彩愈加丰富多彩,更是增加了瓷胎竹编的魅力。
经过着色的竹丝有橙色、黑色、红色、蓝色和紫色等,在编织竹器时,颜色或互相搭配或与单色与原色组合,同时运用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形成颜色多变,色彩各异的瓷胎竹编。由于竹子材质所具有的光泽度,经过染色的竹丝呈现出瓷胎竹编特有的色泽,温和而明亮。
文化价值
魅力的外表之下是瓷胎竹编深刻的文化内涵:天人合一的造物观。
瓷胎竹器工艺从材料的选择到编制过程,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准确,竹子搜集时间不当容易造成竹子生虫或者发霉,竹龄选择决定了竹子的柔韧性,从而决定了瓷胎竹器的编制难度和美观程度,而一件瓷胎竹器的价值更重要的决定权在于瓷胎竹编制作者的水平。《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名,工有巧,才有美,和此四者然后才可为良。”瓷胎竹编的材料选择的时节、地域,传统竹编的制作工艺、制作水平最终决定了一件瓷胎竹编是否材美工巧。传统竹编虽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展望
创品牌,打造精品,已成为新时期竹编工艺品生产的一个亮点。至2005年,在国家级、省、部级工艺美术大展、大赛或博览会上,东阳竹编工艺品共获奖项95件,其中金奖以上42件、银奖18件、铜奖15件、优秀奖20件。获奖成绩在全国县市级竹编同行中遥遥领先。其中何福礼的竹丝白鹤鼎、大象、咏鹅图、哪吒闹海等金奖作品,卢光华的大型竹编壁挂《兰亭序》、百马图、威虎图、苏东坡前后赤壁赋书法、立体竹编《唐寅山水画》等金奖作品,徐经彬的千禧龙盘金奖作品,都在各自的工艺领域中达到了出类拔萃的艺术高度,为全国专家、行家和广大群众所称道。其中卢光华的《兰亭予》、《八骏图》和何福礼的《八仙竹丝花篮》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何福礼在1997年为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庆祝香港回归而特制的2500米长的巨型龙灯,由香港特首董建华亲手为其点睛开眼,获当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奖牌。中央电视台也曾多次报道东阳竹编传统技艺。
然而,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竹编技艺后继乏人,情况看,东阳竹编主要靠45岁以上的一批艺人支撑着,年轻人当中几乎没人肯学,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一东阳竹编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竹编】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