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先秦时赣江被称为杨汉,汉代称湖汉,古代赣亦写作“灨”。
对于赣江得名,主要有章贡合流说和赣巨人说。
1、章贡合流说是最流行的一种说法。章水和贡水在赣州汇合为赣江,左章右贡构成“赣”字。此说的问题在于“赣”字先秦就已产生,而“赣”字则出现在唐代以后。
2、赣巨人最早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晋郭璞注《山海经》:“今交州南康郡深山中皆有此物也。长丈许,脚跟反向,健走、被发、好笑,雌者能作汁,洒中人即病,土俗呼为山都。南康今有赣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
荣誉及其他
河流特征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5河之首,由南至北纵贯江西全境。赣江上游称贡水,发源于石城县石寮岽,主河道(干流)至吴城人湖口全长766公里,流域面积83500平方公里,占鄱阳湖流域面积的51.5%。按流域面积居长江八大支流的第七位,按水量则仅次于岷江、湘江、沅江居第四位,而单位面积产水量则居八大支流之首。赣江水系支流众多,河长大于30平方公里的干、支流共125条,集水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00余条,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有19条。
上游
赣州以上为上游,山地纵横,支流众多,主要有湘水、濂江、梅江、平江、桃江、上犹江等,分别汇入章水和贡水。东源出自赣州市石城县的武夷山黄竹岭,称绵水,流经瑞金,在会昌县与湘水(江西)汇合,称贡水,流经于都、赣县、章贡区,为赣江正源;西源章水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流经大余、上犹、南康、赣县、章贡区。
中游
赣州至新干为中游。赣州至万安段,由于河流切割遂犹山地,多峡谷和险滩急流,万安水电站建成后,险滩多已消失;万安以下,河流进入吉泰盆地,河面渐宽,水势和缓;吉水到新干段,切穿武功山余脉,形成一较长的峡谷带。
下游
干流
新干至吴城为下游,长208公里,江阔多沙洲,两岸筑有江堤。
水文特征
2007年,赣江南昌水文站水位为14.12米,为80年来有记载的历史最低水平,但赣江的相应流量仍比历史最小流量大2倍左右。此前,赣江外洲水文站最低水位纪录为14.54米,南昌水文站最低水位纪录为14.44米,均出现在2007年2月16日8时。南昌市水文部门初步分析,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成因是前期流域降雨偏少。
2010年11月,南昌市水文信息网站的水位资料显示,赣江南昌段水位只有13.75米。而昌邑段则只有12.27米,为赣江最低水位。而受水位不断下降的影响,赣江的大面积河床已经干枯,裸露在外,部分河床出现干裂。据了解,2010年9月初以来,赣江的水位一直呈下降趋势,赣江已经提前进入枯水期。
2011年,由于降雨偏少和河床下切等原因,赣江中下游水位相继跌破历史最低记录,并对沿江部分城市的供水造成影响。2011年以来江西降雨持续偏少,截至12月中旬,江西省平均降雨量仅为1266毫米,比同期多年均值减少20%。进入12月份,降雨更是明显偏少,比同期多年均值下降39%左右。
流域概况
赣江是鄱阳湖流域第一大河,流域范围涉及赣州、吉安、萍乡、宜春、新余等市所辖的44个县(市、区),面积为83 5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国土面积51.5%,赣江下游尾间地区所涉及的南昌市、南昌、新建、永修等县划归鄱阳湖区。上游流域区,区域范围包括整个赣州市所辖各县(市、区),以赣州市为中心;中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整个吉安市所辖各县(市、区)及乐安县(属抚州市),以吉安市为中心;下游流域区,范围包括新余所辖各县(市、区)及宜春市除丰城市外各县(市、区)。
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
赣江流域呈现山地丘陵为主体的地貌格局,山地丘陵占流域面积的64.7%(其中山地占43.9%,丘陵20.8%),低丘(海拔200m以下)岗地占31.5%,平原、水域等仅占3.9%。赣江流域西部为罗霄山脉,构成赣江水系与湘江水系的分水岭,由一系列北东向山脉构成,自北向南依次有九岭山、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南端地处南岭东段,主要山地有大庾岭和九连山,大致走向东西,构成赣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端也主要由若干北北东向山地构成,其南端为武夷山,系赣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北端为雩山,系赣江水系与抚河水系的分水岭;流域南部为花岗岩低山丘陵区,并在其间夹有若干规模较小的红岩丘陵盆地,中部为吉泰红岩丘陵盆地区,北部则为赣江下游,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体兼有低丘岗地和少量平原的地貌组合类型。 [9]
这种地貌格局自南向北沿着赣江的流向呈阶梯状分布,流域上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83%,低丘岗地占15.6%,平原仅占1.5%;中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56.7%,低丘岗地占38.1%,平原占5.2%;下游区山地丘陵面积占37%,低丘岗地占55.9%,平原占7%。很明显,山地丘陵依秩减少,低丘岗地则渐次增多,河谷平原面积相应扩大。
气候特点
赣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非常适宜植物动物人类生长,年均降水量1400~1800毫米。
赣江流域南北地跨4个纬度,干流天然落差达937m,导致南北气候出现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气温,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3℃左右,流域平均气温17.8℃,以于都19.7℃最高,南高北低;相应≥10℃的积温,上游区>6000℃,中游区>5500℃,下游区<5500℃,同样无霜期南部比北部长。但由于南北地势不同,南部山地多,北部低丘岗地多,南北年平均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差别不大。②降水,最突出的是赣江中游区是全流域的降水低值区,泰和年均降水量仅1413.2毫米,比流域平均值低247.7毫米,为低值中心,流域雨季(4~6月)降水量最少的也在该区的万安为619.9mm,比最多的弋阳(1023.6mm)少403.7毫米,也正是降雨的这种分布特征,吉泰盆地和赣南50多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大暴雨;三是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大体上上游区辐射强度大,为全流域的一个高值区之一,日照时数也较多,无论上、中、下游区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东部均高于西部。
生态环境
赣江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高于鄱阳湖流域平均值,达到63.6%,赣江水质在南昌以上水质达标率为78.7%,除萍乡、新余外其他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级别均在二级。
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森林质量不高,存在结构性矛盾,林分结构不合理,针叶林比例高,阔叶林比例小,林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例高,成熟林、过熟林比例小,森林郁闭度小,活立木蓄积量低,森林防护功能差;二是水土流失仍然较严重,上游区水土流失面积占该区面积22%,中游区占该区面积16.7%,下游区占该区面积21.6%,中游区水土保持较好;三是中游区降水量是全流域的低值区,水土流失虽较少,但易旱,是流域旱情发生较多的区域;四是赣江赣州江段污染较重,一般为Ⅳ类水质,尤其是下游区支流袁水的新余江段污染严重,出现V类或劣V类水质,同时新余、萍乡降尘超标,空气质量较差。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赣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702.89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48.2%,占全省的45.5%,地下水资源量为188.43亿立方米,占全流域地下水资源量的52.3%,占全省的49.6%。
赣江径流量以赣江下游控制性水文站(南昌外洲水文站)实测值计算,多年(1956~2000年)平均为687亿立方米,以此代表赣江年均入湖水资源量,河流含沙量0.144kg/m3。
土地资源
赣江流域土地面积占鄱阳湖流域土地面积51.5%,其中农业用地面积占90.4%,建设用地占4.5%,未利用土地占5%。农业用地中林业用地551.4万h㎡,占农业用地面积的71.5%,占区域土地面积的64.7%。
土壤类型以山地黄壤、黄棕壤、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海拔800米以上主要是黄壤和黄棕壤,800米以下的丘陵岗地广泛分布有红壤,而流域紫色土主要分布在该区,水稻土分布在丘问谷地、河谷平原和阶地,此外海拔1400m以上还分布有山地草甸土。
森林资源
赣江流域森林面积541.4万立方米。,占全省森林面积的57.0%,活立木蓄积量15504万立方米,占全省活立木蓄积量的53.5%,森林覆盖率63.6%。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组成以壳斗科常绿种类为主,其次为樟科。南亚热带暖性树种越过南岭山地向北延伸,榕树见于吉安市大码头,岗松见于永丰、乐安的芒箕一岗松一马尾松林中,生长发育好。遂川江以南各县是杉木的中心产区,所产杉木树干通直,材质优良。赣南的马尾松,生长迅速,苍劲挺拔,即使在混交林中也似“鹤立鸡群”。
矿产资源
赣江流域矿产资源有其特色,鄱阳湖流域稀土、稀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该区,有色金属矿中的钨及其伴生矿,以及煤炭也主要分布在该区。稀土、钨矿集中分布在南部上游区,稀有金属矿钽、铌等集中分布在北部下游区,无论储量,还是金属(或氧化物)品种在全国均具有重要地位,而下游区的丰城、萍乡等是全流域主要煤炭产地。
社会
赣江流域2003年总人口1931.2万人,是人口最多的一个区域,但由于土地面积广阔,人口密度为226人/k㎡,低于鄱阳湖区和信江流域,但高于抚河流域、饶河流域和修水流域。
赣江流域有高等学校13所,在校学生6.9万人,高等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低于鄱阳湖区,但高于其他各河流域。中小学教育入学率和义务教育普及率各流域区域相差不大。有医院、卫生院1196所,每万人床位数19.1床,低于饶河流域和鄱阳湖区,高于信江、修水、抚河三流域。
赣江流域交通通讯状况已大为改观,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及沿铁路、公路布置的通讯线路纵贯流域南北,特别是中、上游区交通瓶颈已被打破,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进程,提升了区位优势地位和发展能力。
经济
2003年赣江流域GDP为951.34亿元,占鄱阳湖流域GDP的33.6%,总量在各子流域中列第二位,仅低于鄱阳湖区,但人均GDP值4924元,低于饶河流域和信江流域,列第四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6.8元,仅高于修水流域和抚河流域,而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流域最低的,仅2035元,低于各流域平均数2458元,列第六位。
该流域第一产业占GDP24.95%,第二产业占41.51%,第三产业占35.54%,这种结构状况与全流域产业结构状况类似,反映了近年来,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升高,工业化进程加快。但这种变化速度比鄱阳湖区和饶河流域慢,该两区域第二产业已占主导地位,工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
文化
从地域角度看,赣文化包含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庐陵文化、袁州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从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角度看,江西的铜文化、瓷文化、书院文化、禅道文化、苏区文化、文学、艺术、哲学等,各自构成了相对独立的系统,它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史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
治理开发
治理
赣江的治理包括洪水治理、航道治理、环境治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治理重点在防洪,在取得重大成效后的二十一世纪则是航道治理、环境治理并举。使赣江两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健康的迅速发展。
2007年,江西省第二条高等级航道赣江(樟树至南昌)航道整治工程日前全面开工建设。该项工程为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总投资1.25亿元,为“十五”跨“十一五”省部合建项目。工程位于赣江下游上段,始于樟树公路大桥,止于南昌市外洲水文站,全长94公里。整个工程将对9个滩群的18个浅滩进行治理,共布置新建丁坝50座,加长老丁坝22座,布置护岸10段,疏浚挖槽17处,炸礁工程1处,布设航标162座。整治后的赣江(樟树-南昌)94公里航道,航道等级将由整治前五级提升到三级,船舶通航能力由原来的500吨级提高到1000吨级,高等级航道可由原来的赣江湖口至南昌延长至樟树,1000吨级船舶可从樟树直达湖口入鄱阳湖进长江。该项目的建成将使江西省船舶进一步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赣江沿岸已经形成的钢铁、发电、纺织、造纸、水泥、地矿业等的工业带,提供一条具有运量大、运价低、污染小、安全平稳等诸多优势的水上运输通道。
开发
水产
赣江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汊港密布,为江西主要水产基地之一,鱼类多达60余种,以鲥鱼最为名贵。
航运
赣江流域平均年径流量687亿立方米,比黄河大,但由于年水量分布不均匀,河床浅平,航运多限于中下游,万安水电站建成后后有所改善,干流上可常年通行100~300吨的轮驳船队和客船。
由于赣江和北江上游的两座城市大余(古南安)和南雄距离甚近,自唐末开辟大庾岭山路至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前,赣江一直是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最主要的通道。
赣江自古为沟通五岭南北及长江中下游主要通道,现中、下游夏季可通行轮驳船队和客轮,盛水期轮船可至于都。港口有南昌、樟树、吉安、赣州。
赣江的便利,除了军用、客用,更主要还是货运。自唐武德元年(618年)赣江清运就很发达,吉安市作为赣江中游的航运码头,曾是货物集散地,这也刺激了吉安的造船业。宋朝就开始在吉安设立了由宦官监督的造船场,造船所需木材,主要从永新、遂川采买。赣江航运运走的是吉安的粮食、矿产、木材、茶叶、陶瓷、蓝能染料及柑桔水果等大量土特产品。到明、清朝时,每年8万余担大米也由赣江“运止于淮”,通过南北大运河,转运到京郊通州。
水电
赣江水能蕴藏量360万千瓦,位于赣江中游惶恐滩头的万安水电站是江西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该电站地处江西省万安县城上游2公里处,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江西南北电力交换中枢,具有调频、调峰、事故备用等作用。
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是一座以航运为主,兼顾发电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建设项目。为赣江赣州以下河段六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三个梯级,是江西航道建设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工程项目,也是实现赣江中游河段渠化建设的关键工程和实现赣州南昌三级航道规划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4.38亿元,总库容7.43亿立方米,装机12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度。
江西赣江永泰航电枢纽工程位于江西吉安吉安市新干县三湖镇上游约1.5公里处兴建一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0000千瓦。
此外,还有井冈山水电站、江西江口水电站等。
水利
万安水利枢纽主要建筑物由混凝土坝、泄洪建筑物、电站厂房、船闸、土坝和灌溉渠首组成。大坝全长1104米, 最大坝高68.1米,水库总库容22.16亿立方米,船闸为2×500 吨单级船闸。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国务院立项审批的中国四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能提高赣江中下游两岸尤其是南昌市和赣东大堤的防洪标准,南昌市的防洪标准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赣东大堤的防洪标准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环鄱阳湖南昌赣江区域水利建设项目位于赣江中下游,坐落于经开区北区。项目建设总规划面积为36261亩。一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赣江区域水利建设工程、水土保持工程、10万吨自来水厂、7万吨污水处理厂、污水提升泵站工程、桥梁工程、场地平整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赣江】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