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景观
嘉模公园
嘉模公园位于氹仔嘉模前地百年教堂侧的公园,面临大海,风景优美,公园的设计充满欧洲风味,遍植苍松翠柏,并设有石亭、石凳,供人休憩,是人们散步歇息的好去处。
沿着公园前的之字形小径可通往海边马路,而富有欧陆情调的龙环葡韵住宅式博物馆就坐落在那里。
澳氹大桥
澳氹大桥是澳门半岛与氹仔岛间第一座跨海大桥,是葡国桥梁专家贾多素设计。于1970年6月动工,1974年10月5日正式通车。
大桥全长2569.8米,引桥长2090米,桥面宽9.2米,对开各两车道,两侧还留有0.8米的人行道。大桥由6个桥墩支撑,最大跨度为73米,宽度35米,桥面可行驶大型载重汽车,桥下任何时候大型客轮都可畅通无阻。
大桥原为澳督的名字命名为“嘉乐庇大桥”,后因市民通称澳氹大桥,便取而代之。大桥造型独特,富有节奏感,成为澳门八景之一。
嘉模教堂
嘉模教堂位于嘉模前地的百年教堂,是氹仔唯一的天主教堂,她面临大海,风景优美,教堂下辟建花园,遍植苍松翠柏,并设有石亭、石凳,供人休憩,是人们避暑的理想场地。
镜海长虹
镜海长虹”可包括“镜海”与“长虹”两大部分。“镜海”本是澳门的古地名之一,几百年来见诸于古籍、史料以及多座澳门庙宇的古老楹联中。
“镜海”又泛指澳门半岛与氹仔岛之间的海面,为十字门古航道之一,几百年间为澳门对外贸易航道。如今的“镜海”架起两座大桥,势似“长虹”,横跨“镜海”,成为澳门交通大动脉,蔚为壮观。
花城公园
花城公园位於氹仔新建住宅区的中心。它是一座具中国古典园林韵味的公园,四周有围墙。园内设有凉亭,池塘里种满荷花,有儿童乐园及一处可以滑旱冰和玩踏板车的地方。
菩堤园
该座庙宇雕梁华饰,建筑宏伟,禅院内供奉有全澳最大的释迦牟尼佛像。该尊佛像连底部莲座高5.4米,重约六吨,以青铜铸造,佛像左手平放,右手平举,法相尊严慈祥。禅院占地广袤,除了有大雄宝殿及多个殿堂外,还有菜田斋堂,斋堂对外开放,为游客供可口的素菜。
菩提禅院位于氹仔七潭公路脚,是氹仔最大的庙宇,在庭园外还有一尊泰国的四面佛像。
禅院占地面积很大,除了有大雄宝殿和多个殿堂外,还有菜田及齐堂。齐堂每道到用餐时间对外开放,游客还可以品尝到素食。
龙环葡韵
由本澳八个文化界的代表评定为澳门八景之一,「龙环」是氹仔岛的古老地名之一。氹仔天后宫、北帝庙等庙宇的楹联石刻中均有出现龙环、龙头环等字句。
「葡韵」是指氹仔后背湾一带的欧陆风韵,该处往昔临海,风景优美。海湾昔日曾为水上飞机起落点,一九六八年后形成了海滩一大片红树林。整个景点包括海边马路的五栋葡式住宅、嘉模教堂、图书馆和两个小公园,尤其海边马路葡式建筑群,这五幢翠绿的小型别墅,是氹仔重要的文物建筑与文化遗存,同时也是澳门极富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这几幢建筑於一九二一年落成,曾是政府高级官员的官邸,亦是一些土生葡人家庭住宅。八十年代,澳门政府旅游司(现澳门旅游局)将之收购,重新粉饰。於一九九二年,该五幢建筑更被评为具有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群。政府将这一建筑群进行彻底修复,其中三幢被改建为博物馆,由东到西分别建成「土生葡人之家」,「海岛之家」及「葡萄牙地区之家」,另外两间分别是「展览馆」和「迎宾馆」。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实用信息
小贴士
天气:澳门位于我国东南,珠江的入海口,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整个辖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南濒南中国海,北靠中国珠海,因此常年深受海洋气候和季风气候的影响,全年平均气温为22℃左右,气温变化较为平缓,雨季多集中于4-9月,有台风气候。从气候方面来讲,澳门的全年均可作为出游的最佳时间,不同的季节则有不同的风景和旅游项目。
节日:如果考虑到澳门的节日,那么去澳门最好是秋、冬季节,此时,澳门的气候温和不说,而且节日安排也非常密集,传统节日有中秋节、重阳节、圣诞节、元旦、农历新年、苦难耶稣圣像巡游、土地节、复活节等,还有澳门艺术节、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等活动。
去澳门旅游,可以不用准备太多的衣物,只需在冬季的时候,带上几件毛衣即可,而在2-5月去澳门最好能穿全棉料衣服,因为此时澳门的气候非常潮湿;另外,澳门在台风季节,都会悬挂风球以提醒人们注意,悬挂8号风球时,则意味着会有台风来临,因此需要避开,最好是呆在房间里,注意保护自己。
货币: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内,港币和澳门元的汇率是1:1,可通用,人民币通用,也可以刷卡,只是在刷卡的时候要按当天的澳门币。和人民币的汇率先进行换算,然后再从卡上扣除金额,在澳门提供货币兑换的场所很多,有银行、商店、酒店以及专门的货币兑换处等,汇率根据当天通用汇率和兑换场所的不同而有所浮动。
交通运输
氹仔虽是离岛,但与澳门间现有三条大桥连接,分别是嘉乐庇总督大桥(俗称澳氹大桥)、友谊大桥及于2004年12月落成的西湾大桥。
其中西湾大桥更是澳门首条双层行车跨海大桥,于台风来袭时下层通道将会开放,以维持澳氹间的交通不被中断。而氹仔南面则有路氹连贯公路连接路环岛。但由于地市的持续发展,土地资源不足,路氹之间的地段已经填平,连接路氹之间的道路因而扩大,而路氹之间区域划分为路氹城。
澳门国际机场位于氹仔东面,填海兴建而成,于1995年启用,有通往中国大陆和亚洲十多个不同城市的航线。澳门国际机场也是台湾旅客间接前往中国大陆的一个主要转运站。
地理环境
氹仔在澳门半岛以南,路环岛以北,地理位置正好位于澳门的中央。氹仔面积约为6.33平方公里,人口约104,000人。氹仔内既有如龙环葡韵、官也街、地堡街等的葡萄牙式小区风貌,也有如澳门运动场、澳门赛马会等的大型现代建设。
氹仔岛的山脉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为东北至西南走向,并支配全岛丘陵呈起伏状。其中最高的是大氹山(鸡颈山),海拔159.1米。
氹仔岛原是弹丸之地,面积仅有2.57平方公里,由大氹仔和小氹仔两个小岛组成,后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填海,将两座小岛合二为一,使氹仔岛的面积达到6.33平方公里,西沙、平民屋、赛马场、松树尾及中心市区等地均为填海所得。氹仔岛的西北岸海水较浅。
历史沿革
在古代,氹仔岛又被称为“龙环”、“鸡颈”、“潭仔”、“龙头环”。但其葡文名称于字面上则与上述名称皆无关。
有传说指当年葡萄牙人于氹仔登陆,向当地人询问地名(“名称”、“名字”一词在葡文称为“Nome”,英文则称为“Name”)。
由于双方言语不通,当地人把葡萄牙人发问“Nome?”听成“糯米?”,认为葡萄牙人在询问当地人会否售卖糯米,当地人于是回答“大把”(意即“大量”),音译变成葡文词语“Taipa”,葡萄牙人于是把该地方命名为“Taipa”。有趣的是,“Taipa”一词在葡文碰巧也解作“夯土”──葡萄牙人昔时建屋用材。
早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初期,氹仔岛上只有两座小山丘和一个海港,专供商船停泊使用,印度人便是在海路和中国从事贸易来往。
船只盛载着棉纱及各种制成品,沿着珠江运往广州,回程的时候则购买茶叶,丝和瓷器等中国特产,再转销到世界各地。
经长年累月的泥土堆积,氹仔两座小山丘渐渐连成一体,一些居民开始在这片土地里种植蔬菜,或着饲养家畜。后来,氹仔还一度发展成炮竹厂的集中地。
随着澳门经济的稳步发展,氹仔岛也日渐繁盛,除一些两、三层高的平房建筑外,还兴建一些高层洋房、大厦及别墅,环境幽雅。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氹仔岛】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