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襄阳商业零售商圈主要集中在樊城区,人民广场商圈在我市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襄阳重要的地标之一。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改造人民广场已成为历史的必然。2012年1月6日,樊城区与上海宛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襄阳市人民广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建设框架协议书》,项目总投资11亿元。并融入襄阳汉水文化精髓。整个广场的绿化将体现生态、自然的风格,诸葛亮、孟浩然、米芾、刘秀、宋玉、卞和等襄阳历史人物的雕塑也将被安置在广场上。
建筑特色
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有很多的娱乐场所,不仅可以提供住宿,还能购物,这里是住宿,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还有一条购物的街叫劳动街和地下商城。
参观信息
周边交通
位于市中心交通非常便利.
途径公交站点:
襄阳1路 [ 火车站 - 岘山 ]
襄阳9路[ 卧龙桥北- 襄阳东站]
襄阳4路 [ 米公祠 - 唐白河 ]
襄阳7路 [ 人民广场 - 郜营车站 ]
襄阳16路 [ 解放西路 - 钢铁厂 ]
襄阳19路 [ 襄阳五中 - 水上派出所 ]
襄阳22路 [ 沿江大道东站 - 襄阳五中 ]
襄阳27路 [ 解放桥(襄阳五医院) - 后贾洼(安迈电气) ]
襄阳511路 [ 火车站 - 万山西站 ]
襄阳540路 [ 长虹桥北 - 新日电动车 ]
建设沿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市政府经常组织群众集会,而樊城又没有一个像样的广场。因此,1951年修建解放桥时,市政府组织群众在樊城城墙外平整了一块一百多亩的荒地,先后建成了人民广场、人民体育场、工人文化宫等设施。初期的人民广场比较简陋,仅在广场西面(现人民广场地下商场入口附近)垒了一座土台,当成集会时的主席台。
1952年,市政府在广场西侧建成了人民公园,人民广场被一分为二。1953年,市政府首次改造广场,不仅翻新了主席台,还在主席台后建了三间房子,作为会议准备、领导休息和放置物品的地方。1968年市政府第二次对广场进行改造。当时是‘文革’时期,由于政治上的需要,主席台从人民广场西面移到了东面,同时还在广场四周修建了部分围墙围栏。1990年4月,经市政府同意兴建的广场人防工程竣工。1992年,市政府对广场进行第三次改造。这时候的人民广场在市民心中早已不只是政治集会的地方,而已经变成了市民晨练和节假日休闲的去处。因此,这次改造的规模宏大,建了楼房、喷泉、草坪、护栏等大量先进的配套设施。
活动及其他
历史回顾
襄阳市政府修建的第一座广场
人民广场是襄阳市政府修建的第一座广场,它的发展经历了由简陋到漂亮的过程,它的功能则经历了由政治活动中心到休闲娱乐场所的转变。现代广场是城市的“客厅”,一座城市中心广场的发展变化,可以反映出这座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人民广场始建于1952年,地处樊城区最为繁华的地段。1978年以前,这里一直是政治集会的场所。1996年,襄阳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把人民广场定位为“城市客厅”“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场所”。1997年进行了一期改造,2000年启动了二期建设。
为集会需要而建的广场
新中国成立初期,襄阳市政府经常组织群众集会,樊城没有一个像样的广场。因此,1951年修建解放桥时,襄阳市政府组织群众在樊城城墙外平整了一块一百多亩的荒地,先后建起了人民广场、人民体育场、工人文化宫。
1968年襄阳市政府第二次对广场进行改造。当时是“文革”时期,由于大型群众集会的需要,主席台从人民广场西侧移到了东侧,同时还在广场四周修建起了围墙、围栏。
改革开放前,人民广场是一个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地方。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公开处理犯罪嫌疑人、政治批斗……几乎每次都有上万人参加。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在人民广场举行五六次。
定位“城市客厅”
进入20世纪80年代,阶级斗争逐渐淡出市民生活,人民广场的定位逐渐变为“城市客厅”、“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场所”。1990年4月,经襄阳市政府同意兴建的人民广场人防工程竣工。1992年,市政府对广场进行第三次改造。这时候的人民广场在市民心中不再是集会的地方,已变成了襄阳市民晨练和休闲的去处,但正式明确这一定位还是在1996年。
这一年,襄阳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下决心彻底整治人民广场环境。次年4月1日改造工程正式动工,拆除门面房119间,拆除违章建筑近1万平方米,使广场总面积达到64200平方米,其中种植草坪25000平方米,铺装花岗岩9600平方米,铺装人行彩色地面砖6700平方米,安装了喷泉、花钟、广场休闲椅等设施,装备了照明系统及草坪喷灌系统,改建总投资1100余万元。这次改造还拆除了广场沿大庆西路一段的围墙,人们进出广场更加方便了。
1999年,人民公园借大规模改造之机,拆除了与人民广场间的围墙,也取消了收费制度。许多来公园玩的人会顺路到广场游玩,广场的人气因此又增加了不少。
2000年9月13日,经市领导讨论并通过了广场改建的规划方案,将其作为十二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工程概算投资1490.14万元。这次改造后,人民广场基本上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颁布《管理条例》
为确保“客厅”管理有章可循,市政府于1997年6月颁布了《襄樊市人民广场管理暂行条例》,这是市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就一个区域单独颁布的第一个文件。文件颁布不久,广场在香港回归前夜就接受了一次考验。
当夜,人民广场接纳了自建成以来最多的群众。数以万计的群众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涌向人民广场,庆祝香港回归的百年盛事。与此同时,一个担心也浮现在人们心中:几万人将人民广场管理处24名管理员“淹没”了,“客厅”的美丽能保持多久?
但到第二天,人们的这个担心就没有了——广场设施完好无损,市民的文明举止使管理者对管好城市客厅信心大增。
三个中心重新定位
为了使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成为经济繁荣、交通畅通、环境美观、风貌独特的城市中心和“城市客厅”,2007年5月,襄阳市规划局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襄樊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的规划编制工作。
本次规划编制工作于2008年7月25日启动,市规划局组织召开了《襄樊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专家评审会,来自南京、武汉、襄樊等地的专家组成了专家组,提出了专家组意见,该意见于2009年1月20日获得市政府批复。按照《襄樊人民广场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广场周边59.7公顷的区域纳入统一规划,并分为三个区域,分别定位为市民休闲中心、商业旅游中心和商业文化中心。新建8处街头小游园,使绿地面积增加1.2公顷,同时配套完善了公厕、停车场、医疗点、文化景观长廊等设施,使之继续保持城市中心广场和商业文化中心的地位。
此次对人民广场的改造,拆除原有的过街天桥建设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通道,缓解地面交通路口和主要道路人车混行状况。改造后的人民广场,是一个以文化、艺术为生命和核心的场所、公众社会活动的中心,集中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建筑空间,成为襄阳城市真正的客厅和名片。此次对地下空间改造,挖出10.4万平方米的空间,分为地下两层,建成以服务区域居民为主的丰富商业业态,形成以购物、休闲、餐饮等主要目标的区域性商业中心。同时,还将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襄阳人民广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襄阳人民广场 小编为您整理襄阳人民广场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