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桑珠孜宗堡:桑珠孜宗(乃东藏区13宗之一)的宫堡,这座宏伟的山巅宫堡建筑是日喀则的地标式性建筑,位于桑珠孜区(老日喀则市的新名)的宗山上,人称日喀则小布达拉宫。建于1360年,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宗堡分四层,有房屋300多间。
桑珠孜即如意山顶:代表该地在乃东藏区史上曾有的首府地位:在绛曲坚赞建立的帕竹噶举派政权时期,这里是首府。藏巴汗时期在山下有王宫但这里还是宗政府。1642年固始汗推翻藏巴汗,使格鲁派获得统治权,西藏政治中心重回拉萨,桑珠孜宗政府管辖的范围缩小到本地区,城名中的“桑珠”被取消,仅称溪卡孜,即日喀则。
功能:历史上是寺庙和政府的综合功能地,现为日喀则博物馆。
来源:元顺帝钦封的“大司徒”强曲坚赞掌统全藏大权,他将乃东王朝下面的藏区划分为13个大宗,在每个宗修建了一座宫堡式建筑,集合寺庙与政府的功能,桑珠孜宗堡掌管乃东藏区、后来是西藏的事务。桑珠孜宗的宫堡是最后一个修建的,级别更高,规模大于江孜古堡等。
影响:桑珠孜宗堡是西藏城堡建筑中的代表作,论先后关系是拉萨布达拉宫的风格祖版:1642年固始汗请五世达赖住过它的最上层,西藏首府从(噶玛噶举派政权藏巴汗噶玛王朝的)桑珠孜迁往(格鲁派政权和硕特汗国的)拉萨,他俩在清朝康熙年间重修拉萨布达拉宫,难免吸取其优秀特质,作为样板,只是后来有所增建。又影响了康乾时期那曲地区索县赞丹寺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之庙建筑风格。
景点景观
结构
宗堡在台基型建筑(山顶堡垒一般都有此特征)之上建四层房屋,有房屋300多间。最上层为生活区;第三层供奉佛像及宗教用品,曾收藏全套《甘珠尔经》、《丹珠尔经》;下面两层,设有宗政府办事机构、卫队和司法机关、牢狱、仓库等。
颜色上,大部分是白色,中间用红色。
上面没安金顶,很古朴。因为它在当地主要不是宗教建筑(江孜古堡也是如此),而主要作为宗教建筑的山顶堡垒如后来的布达拉宫、赞丹寺、孝登寺等有金顶,显得华丽。
风格影响
桑珠孜宗堡称得上西藏城堡建筑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作,宏伟、多功能又安全,作为很古建筑样式(它又是参照江孜古堡),影响了多个山巅宫堡的建筑,成为一种风格,就如中国著名的宝塔式建筑风格、西方著名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等等一样。
拉萨的布达拉宫初建于公元7世纪,后毁于火灾,其形制风格与存世建筑不同。据说,固始汗和五世达赖喇嘛在清朝康熙年间重修布达拉宫时,正是以日喀则桑珠孜宗堡建筑作样板,只是(后来的几代达赖)在规模上有所扩大、增高。
这个据说是否成立?论先后关系及当时西藏首府的迁移是如此。1642年固始汗推翻噶玛噶举派的藏巴汗噶玛王国(首都在日喀则),曾请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住过宗堡的最上层,而且固始汗摧毁旧王宫,把其建材运往拉萨去修建布达拉宫和扩建大昭寺,把首府步步迁到拉萨(他军事坐镇日喀则,让长子军事坐镇拉萨,让达赖及其总管执政政府),因此,日喀则——拉萨的迁都过程难免有影响。另外,后期宗堡(又如江孜宗堡即江孜古堡)的建筑样式是高原环境长期比较选择的优秀结果,其优秀特质对于附近后来的其它宫堡的建筑难免有影响。
清朝康乾时代,河北省承德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之庙(乾隆年间)也是如此。
那曲地区索县的赞丹寺,这座格鲁派寺庙坐落于雅拉多山西侧雅拉乡(现索县县城边缘),参考布达拉宫样子建造,下面几层建筑的窗子明显,有自己特色(不是所谓图纸被风雪蚕食而已经不能辨认,区别那么大,凭记忆也会了解的)。
辨别:
天津市所谓“小布达拉宫”位于灵山佛文化景区,前身是“灵岩寺”(后改名极乐寺),创建于金明昌年间,明万历八年重修,是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院。与布达拉宫风格一半相同,一半不同。
临汾市洪洞县青龙观玄帝宫在山岩上,下面部分也类似布达拉宫的下面部分。创建于七世纪二十年代的唐代开国初年。庙观建筑共6层,依山而建,层层重叠,洞中藏洞,蔚为壮观。临汾古历山建筑群有点像它,长治市平顺县岳家寨坐落于悬崖峭壁上,随地形高低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也有点像它。
地理环境
地标
作为西藏自治区第二大城市的日喀则,历史上有两处宏伟的纪念碑式建筑,一处是著名的扎什伦布寺,它是历世班禅大师驻锡之所,屹立至今,并有增建;另一处,则是鲜为外人所知、却在当地享有极高声誉的、山巅宫堡式的桑珠孜宗堡(见图。新华社记者觉果摄),人称“小布达拉宫”。
桑珠牧区位于日喀则市的东部,在这里有一栋像极了“布达拉宫”的建筑,高高的坐落在(桑珠孜宗的)宗山之巅,是这座区域一个醒目的标志。
东西长280米,高92米,共五层,建筑面积有1.2万平方米。
现在是日喀则宗山博物馆,可以免费去参观,里面主要分为了若干个展馆,想游客介绍了日喀则的历史及各个县的文物古迹,平时也会展览一些书法字画。里面收藏了各类藏品4000多件,其中珍贵文物60多间。
当地人,一些称它桑珠孜宗堡(正名),一些称它小布达拉宫(别称)。
区别:山巅宫堡大体相同,又有差异。网上一些文章混淆了日喀则地区的两个宗堡:桑珠孜宗堡与江孜县城的江孜宗堡(江孜古堡),附近有江孜宗山英雄纪念碑,纪念1903-1904年抗击英军。二个宗堡所在山岗大小不同,建筑风格有较大差异,江孜宗堡所在山岗大,因此建筑群有一些分散。
地理
在古老而繁华的日喀则市区,在雪强路、帮加孔路和江洛康萨路十字路口看到一个很特别的建筑,很像拉萨的布达拉宫,经询问得知这便是宗山上的日喀则博物馆,也叫桑珠孜宗堡。
一座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傲然耸立在城北的宗山之上,俯视着这座历经600多年风雨的后藏重镇。
作为山巅城堡式建筑群,日喀则博物馆的规模和气势仅次于布达拉宫,由于酷似布达拉宫,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从远处看,“小布达拉宫”红白相间的墙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显眼,即使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得到它伟岸的“身影”,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它都是日喀则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历史沿革
摘要:元末明朝曾一度是全藏的政治中枢。据《元史·百官志》等文献记载,元至正年间(1341 1368),出身于西藏上层郎氏家族的大司徒绛曲坚赞(1302~1364),以“帕竹葛举派”取代“萨伽派”的统治,后又废除“万户制”,将前后藏区划分为十三个大宗(政教合一的行政单位),并将政治中心从夏鲁迁到日喀则,属地初取名“溪卡桑珠孜”,“溪卡”意为庄园,“桑珠”近于“如意”,“孜”表示“颠峰”,“溪卡桑珠孜”即“如意山庄”,成为日喀则这座城市的旧称。1642年固始汗推翻藏巴汗、格鲁派取得统治权,全藏政治中心重回拉萨,桑珠孜宗政府管辖的范围缩小到本地区,城市名称中的“桑珠”亦被取消,仅保留简称“溪卡孜”,即“日喀则”,“溪卡桑珠孜宗”也只能称“日喀则宗”了。而桑珠孜宗堡(当地称“桑珠孜宗宫”、“宗山”、“宗宫”等)的美称却在民间流传下来。从历史上看,“桑珠孜宗”为十三宗中最后设立的一宗。所谓“宗”,本是建筑的称谓,特指“碉堡”、“堡寨”,后引申为地方政府及其所在城堡的指称,也作“宗山”、“宗堡”,如著名的江孜宗山即是。堡内有经堂、佛堂、宗府、僧、俗房舍、监房、仓储等设施。这些城堡的原型多来自藏族地区的山地“碉楼”。
由于日喀则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和绛曲坚赞的直接过问,桑珠孜宗堡在尺度规模、形制等级和精美完善程度上均高于同期建造的其他宗堡,以致在落成后,绛曲坚赞满意地认为“完成了自己理想中的一切夙愿”。
桑珠孜是地名,即如意山顶:“桑珠”近于“如意”,“孜”表示“颠峰”。——日喀则是汉译溪卡孜,即山顶庄园。“溪卡”是西藏封建庄园通名(晚期也引申出一级行政单位的含义)。溪卡孜(日喀则)并非“溪卡桑珠孜”的简称,因为溪卡、桑珠、孜三个词各有意思,可独立搭配:桑珠为如意,溪卡桑珠孜是该地为(从绛曲坚赞的“帕竹噶举派”政权到藏巴汗的噶玛噶举派政权)西藏首府时期的称呼,和硕特汗国时期首府迁移到拉萨,取消赞美词(也意味着地位)桑珠(如意),溪卡桑珠孜改名为溪卡孜——可见,桑珠孜的含义地位很高。
宗堡:宗(某个群体)的(统治机构的)堡垒,城的堡垒称城堡,宫殿(统治者住的建筑群)堡垒为宫堡。
桑珠孜宗堡(桑珠孜宗的宫堡)的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元顺帝钦封的“大司徒”强曲坚赞掌统全藏大权,他将乃东藏区(强曲坚赞创立的乃东王朝下面的藏区)划分为13个大宗,在每个宗修建了一座宫堡式建筑,集合寺庙与政府的功能。掌管日喀则地区事务的桑珠孜宗堡,是最后一个建造的,1363年落成。最后一个宗堡,那么应该参照了江孜古堡,因此建筑功能和样式的考虑很周全。
藏巴汗噶玛王国(首府在日喀则)时期,宗山之下建有王宫,因此宗堡在当地的地位相对而言降低了层次。
1642年固始汗推翻噶玛噶举派的藏巴汗噶玛王国,曾请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住过它的最上层(生活区),达赖在宫中举行过新政权(和硕特汗国及其授予达赖系统的权力)执政庆典。
说明:网上一些文章谈及桑珠孜宗堡和布达拉宫,都只说五世达赖而不提及固始汗,是不全面的,容易产生严重误解,以为五世达赖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不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多民族交叉混合(是客观历史),事实上,当时是固始汗推翻藏巴汗噶玛王国,把和硕特汗国发展到顶峰阶段,达赖政府只是政权体系的要素之一,而军事大权还在固始汗(国君),迁都(从日喀则到拉萨)及授予格鲁派达赖、班禅以大权,也是出自固始汗,格鲁派称之护法王。
荣誉及其他
专家介绍
博物馆负责人张勇介绍:“‘小布达拉宫’历史悠久,正式名称叫日喀则博物馆。其实,它的真实名称为桑珠孜宗堡,建于1360年,既是寺庙也是旧西藏的执政机关,在历史上曾发挥重要的作用。
14世纪至15世纪,统治西藏的乃东王朝共修建了13个宗堡,桑珠孜宗堡是最后一个,因此建筑技巧更为纯熟,规模也最大最漂亮。”
关于桑珠孜宗堡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日喀则有一位喇嘛,到拉萨求经拜佛,看到高大雄伟的布达拉宫,艳羡不已,想在日喀则建一座与布达拉宫一模一样的宫殿。当时,他身上没有纸和笔,就在旁边的菜地里拔了一颗白萝卜,在萝卜上刻下了布达拉宫的样子,小心翼翼的装在袋子里。当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日喀则,打开袋子看见萝卜已经变蔫、变小了,刻在萝卜上的宫殿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于是就按萝卜上的样子建了一座宫殿,这就是桑珠孜宗堡。
传说毕竟是传说,实际上桑珠孜宗堡的修建比布达拉宫在清初的扩建还要早300多年,所以不存在抄袭谁。但传说却给桑珠孜宗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们对它充满了向往。
曾经,古堡遭到过破坏和废弃。“小布达拉宫”边上的残垣断壁如今仍清晰可见,可以看到现在的建筑面积没有以前大。鉴于宗堡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和文物保护的必要性,上海援藏工作组经过反复论证后投入资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宗堡进行了恢复重建,让它重现昔日的雄姿,现在更名为日喀则博物馆。
博物馆共五层,有120多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目前,馆内有各类藏品4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60多件,包括佛像、唐卡、经书、瓷器、陶器和民俗类文物。馆内有平台、展厅、库房和办公室等较为完备的设施。
张勇介绍,馆内现有《藏宝遗珍》文物展、后藏服饰展、日喀则十八县区特色历史文化展三个固定展览区和庄学本藏地摄影展、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图片展等临时展览区,参展面积54972平方米。
有的说:拉萨的布达拉宫初建于公元7世纪,后毁于火灾,其形制风格与今天不同。据说,五世达赖喇嘛在清朝康熙年间重修布达拉宫时,正是以日喀则桑珠孜宗堡建筑作样板(桑珠孜宗堡最上层曾作过五世达赖寝舍),只是规模上有所扩大、增高。
桑珠孜宗堡现在是日喀则宗山博物馆,可以上去参观的,每周三至周日开放,下午五点钟闭馆。
小布宫像是一个观景台,可以俯瞰日喀则市区的景象,市区不大,一下就可以看到郊区的尽头,宗山脚下的这些房子,都还是一层的,保留着藏式的风格,市区的高楼也不多,相对于拉萨的快速发展,日喀则还是保留着传统的。
修复工程
桑珠孜宗堡称得上西藏城堡建筑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作。它东西向长280米、高92米,占满整个日光山顶,既高大峻拔,又典雅俊秀。
只是,木石结构的宫堡,因岁月侵蚀和“文革”时期的破坏逐渐损毁,只剩城台的一些断壁残垣。
“重新修复日喀则宗堡,已成当地居民的向往。我想,这一天终将到来。”一位西藏文化研究者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精心设计,“疗伤”和“理容”,从废墟中复原灿烂的宗教文化。
2004年,这意愿变成了上海第四批援藏计划的一部分,预算投资3000万元,是该批援藏项目中单个工程投入最大的重点项目。上海市政府委托同济大学牵头进行桑珠孜宗堡重建工程的前期研究、设计、招标、施工和监理。同济为此专门成立由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程研究专家组。长期从事建筑历史、风土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的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常青担任工程设计负责人。
“桑珠孜宗堡已是一片废墟,承重的木梁柱和装修构件荡然无存。总算找到三张老照片,才看到它的旧貌。”2004年春,常青第一次攀上日光山顶,发现宗堡毁坏严重且历史资料匮乏。
如何恢复原貌?在对当地文化、宗教作了深入调查研究之后,由同济大学副校长陈小龙、设计研究院院长丁洁民和常青等人主持的专家组认为,复原性重建应以桑珠孜宗全盛时期的建筑风格为主调,适当参照布达拉宫等“山巅宫堡式”建筑群的典型特征。
2004年底,桑珠孜宗堡重建工程设计方案在成都通过全国专家论证会的鉴定。短短几个月,常青等人做出了“疗伤”和“理容”两套外观设计方案。“疗伤”,重在修复废墟,保持原石材肌理,使得宗堡与山体浑然一体,展现浓厚的历史沧桑感;“理容”,则强调历史无法完全复原,修复外观时力求创新,比如添加了歇山和攒尖金顶,采用红宫、白宫的色彩区分,以强化景观效果,并与扎什伦布寺的金顶遥相呼应。
而且,两种方案都是按照藏式宗山建筑尊重自然、因山就势传统,原址原貌修复堡墙,再以山地的起伏关系错落布置建筑空间,尽可能少动土石方。由于外侧堡墙向内收,墙体与山体结合处形成了蜿蜒的交界线,使建筑看上去仿佛是从岩石中生长出来的一般。
专家们的最终选择,是将两者折衷:既利用了残旧宫基,又分出了红宫、白宫。除了现代建筑骨架和细部的创新之外,更偏向于忠实还原历史原貌:舍弃了能提供漂亮景观的攒尖金顶;还在宗堡东侧留下30多米长的废墟,只加固而不修复,以求保存一页历史真实。为尊重历史,常青甚至要求设计团队把设计方案覆到历史照片上面,屋檐、门窗、楼梯和整个宫殿轮廓要丝毫不差。
新生的桑珠孜宗堡,将成为“多功能文化综合体”
施工过程困难重重。所有作业都在原有残墙基础上进行,大型施工机械无法施展,小型设备大多只能拆散后拉上山再拼装;建筑部件要按藏式原样建造,还得采用“边玛”檐墙、阿嘎土等传统工艺。为了建筑的实用、坚固,也要不露痕迹地加入打桩、建框架结构等现代建筑手段。两年间,工程组成员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连续奋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解决技术问题,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气候寒冷、空气缺氧的季节照样进藏。
虽然在国内主持过许多地方的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重建项目,但要在有着独特佛教信念和地域文化的西藏重建历史建筑,做到外观“修旧如旧”,细节真实,常青仍有些担心。设计阶段后期,他们根据专家审定的方案,制作成建筑模型。恰逢一个西藏自治区文化代表团到上海,便被请到同济。对着精巧的桑珠孜宗堡模型,一些藏族同胞当即激动得落泪,因为“见到了宗山、宗堡”。常青稍稍放下心来。
2007年5月,投资总额已达4800万元的桑珠孜宗堡重建工程一期竣工,不少年长的藏民对着它焚香祝祷:“简直惊呆了——太像了,连窗洞都和当年一模一样呢!”
湛蓝的高原天空下,桑珠孜宗堡成了大受欢迎的新旅游景点。
更重要的是,一段断裂的历史重新开始延续。作为西藏文化建设上的盛事,它的复原性重建无疑会载入史册。同济大学校长万钢调到北京担任科技部长后,还专程前往日喀则考察新建成的宗堡。
眼下,常青正在着手准备他的第六次西藏之行。
“小布达拉宫”的内部装修还在进行。按照既定的方案,桑珠孜宗堡将被建成日喀则地区以历史博览为主的“多功能文化综合体”,体现历史风貌和现代功能的融合。
附:常青教授专著《西藏山巅宫堡的变迁:桑珠孜宗宫的复生及宗山博物馆设计研究》。桑珠孜宗宫的遗址保护、外观复原和宗山博物馆建设工程在2004年正式启动(规划2007年5月完工),成为上海市迄今援藏项目中最大的一个。将一处历史建筑的废墟复原完形,其依据到底何在?价值究竟如何?其专著研究这些问题。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桑珠孜宗堡】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桑珠孜宗堡 小编为您整理桑珠孜宗堡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