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林口黄芪根部表皮淡棕黄色,粗大通直,形似鞭杆,长50cm以上,直径1-1.5cm,质硬而韧,木部呈鲜黄色,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豆香浓郁,味甘。
地域产地
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市北部林口县,地域保护范围在东经129°16′28″~130°46′15″,北纬44°38′56″~45°59′13″,主要包括林口县柳树镇、莲花镇、三道通镇、建堂镇、刁翎镇、龙爪镇、奎山镇、朱家镇、古城镇、青山镇、林口镇等11个镇,176个行政村,7个场。
品质特点
1.外在感官特征
林口黄芪根部表皮淡棕黄色,粗大通直,形似鞭杆,长50cm以上,直径1-1.5cm,质硬而韧,木部呈鲜黄色,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豆香浓郁,味甘。
2.内在品质指标
林口黄芪水分≤7.0%,总灰分≤3.5%,浸出物≥30.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0.080%,黄芪甲苷≥0.150%。
产地要求
黄芪系深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向阳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林口县牡丹江流域两岸河淤土排涝、透水、透气性好,是林口黄芪不可复制的适宜种植区域。
生长环境
1.土壤地貌情况
林口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脉交接处,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美丽富饶山区,境内山多林密,江河纵横,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西部山势险峻,重峦叠嶂,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东部稍趋平缓,为低山丘陵地带。牡丹江两岸的冲积平地一般海拔在150~240米,这些河谷平原由冲积和堆积物形成,是草甸土和河淤土分布区,pH值4.3-7.4,土质肥沃,是林口黄芪适宜的土质。
2.水文情况
林口县水资源丰富,境内有牡丹江和穆棱河两条水系,有主要河流104条。牡丹江为全县最大过境河流,两岸林缘地、林间空地和江、河、沟两侧的荒山荒草坡地是林口黄芪的适宜种植区域。年降水量在520-570毫米之间,充足的水分供应能保障黄芪生长后期物质的形成。
3.气候情况
林口县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积温在2200℃~2600℃,日照时数平均在2600小时,昼夜温差大,能保障黄芪生长的有效积温,且促进干物质的转化,为林口黄芪优质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
生产控制
1.种植方式
林口黄芪主要采用“1+1”移栽生产技术,一年育苗、一年移栽,生长期两年。同时推行仿野生直播技术,生长期三年。
2.整地作畦
采用秋翻、春耙整地相结合。秋季搂净式打碎秸秆,上冻前深翻30-35cm,打破犁底层,春季耙地或旋耕20cm。作畦宽130cm,畦高15cm,留作道30cm。
3.种子处理
由于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常以物理方法促使其发芽。使用种子碾磨机轻轻破去种子外表皮,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
4.适时育苗
4月25日-5月15日,选择籽粒饱满、无霉变、无虫的新种子,撒播在畦面上,覆土1-1.5cm,镇压。亩用种子8~9kg。黄芪苗期视情况灌溉与排水。当苗高10-15cm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定苗,亩保苗30万株左右为宜。
5.精准移栽
4月中旬到5月末,选择长度40-60cm,胸径粗度3-5mm,主干通直无分叉、无病害的黄芪苗,随起随栽,人机联合移栽,株行距15×25cm,每平方米20-25棵,开沟顺向放苗,深度10-12cm,跟机深施底肥,栽后镇压。
田间管理
1.施肥
6月中旬-8月中旬,结合降雨进行。亩追施过磷酸钙25-30kg,配施40kg生物菌肥。
2.人工除草
人工除草是田间管理最重要环节,育苗田一般不少于4次,大田生产一般不少于3次,做到拔早、拔小、拔了。
3.病虫害防治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治理原则。
适时抢收
林口黄芪10月15日左右起收,人机联合,起收根药,在大地裸晒1-2天,抓堆运回场区,小垛堆放,防止雨、冻、发热,根据需要趁鲜加工,准备销售。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大脚走天下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林口黄芪】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林口黄芪 小编为您整理林口黄芪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