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畅春园

时间:2023/9/25 4:43:5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畅春园是清代著名皇家园林之一,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其坐北朝南,园区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由此可见,畅春园融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宫廷园林的特点,是北京西郊第一座兼有施政和游乐双重功能的离宫型园林。畅春园虽为皇家园林,但整体上仍然具有自然雅淡的特色。

  • 所在地/隶属: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畅春园全园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根据文献图档估算,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正门在南墙东侧,门内为畅春园的理政和居住区,中路沿中轴线向内依次为大宫门、九经三事殿、二宫门、春晖堂、寿萱春永殿、后罩殿、云涯馆、瑞景轩、延爽楼、鸢飞鱼跃亭。亭北有丁香堤、芝兰堤、桃花堤、前湖和后湖。东路为澹宁居、龙王庙、剑山、渊鉴斋、藏拙斋、兰藻斋、太朴轩、清溪书屋、小东门、恩慕寺和恩佑寺。西路为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帝庙、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观澜榭、集凤轩等景点。园西出大西门为西花园,有湖泊四处,湖边散落有讨源书屋、观德处、承露轩等建筑,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从形制和景观上来看,畅春园融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宫廷园林的特点,是北京西郊一座兼有施政和游乐双重功能的离宫型园林。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

景点景观

九经三事殿

九经三事殿在畅春园大宫门内,面阔五间,灰瓦覆顶,风格朴素,是畅春园的正殿。康熙驻跸园中时,在此办公。康熙后期,接见外国使节、庆祝万寿盛典的千叟宴、元宵节赐宴外藩蒙古王公等重要活动均在此举行。雍正帝孝敬皇后那拉氏去世后,曾在此停灵。

春晖堂

春晖堂在畅春园二宫门内,面阔五间,东西配殿各五间各有垂花门通寿萱春永,乾隆时,春晖堂与寿萱春永成为孝圣太后的寝宫所在。

寿萱春永

寿萱春永在春晖堂后的垂花门内,面阔五间,左右各有配殿五间,东西各有耳殿三间,附有后照殿十五间。又名凝春堂,乾隆时,孝圣皇太后经常在此居住。

恩佑寺

恩佑寺在畅春园东垣之内,本为清溪书屋的方位,是康熙在畅春园中的寝宫。康熙就病逝于此。雍正即位后,将其地改建为恩佑寺,用以供奉康熙的御容画像。乾隆八年(1743年),讲康熙御容移到圆明园内新建的安佑宫供奉,此寺遂成为专门的皇家寺庙。

恩慕寺

恩慕寺在畅春园东垣之内,恩佑寺右侧,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为纪念孝圣皇太后,仿照南苑的永慕寺(康熙为纪念孝庄太皇太后而建)与恩佑寺而建。正殿供奉药师佛,南配殿供弥勒佛,北配殿供观音。后殿供孝圣太后影像。寺内有石幢一,上刻全部《药师经》。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恩慕寺毁于大火。

实用信息

交通指南

上海市——沈海高速——京沪高速——京台高速——畅春园

郑州市——京港澳高速——畅春园

武汉市——沪蓉高速——大广高速——畅春园

历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后在明皇亲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康熙十八年即1679年曾修葺)上修建畅春园。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畅春园一期工程在叠山家张然的主持下建造完工。

康熙二十六年(1687),畅春园建成。

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年间(16891691年),畅春园在江南山水画家叶洮主持下开展整修增建工程。

清文宗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畅春园也被烧毁。畅春园现存的遗物,有未名湖群钟亭下方乾隆诗碑,此碑在1920或1930年代从畅春园移至未名湖畔。

荣誉及其他

1981年,畅春园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门于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畅春园】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畅春园 小编为您整理畅春园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