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黄大茶是什么茶
金寨黄大茶是黄茶的一种,是一种经历了微微发酵的茶叶,它外表作为黄绿色冲泡以后的茶汤,清澈透亮,而且散发着诱人的茶香,人们饮用这种茶能吸收丰富营养并能保健身体,还能放慢身体的衰老速度,平时合理喝金寨黄大茶,能保健身体预防疾病。金寨乃名茶“六安瓜片”的发源地,金寨人民将“六安瓜片”拉老火的工艺融入到金寨黄大茶的烘焙工艺中,造就其香高味浓的独特品质。
金寨黄大茶的特点
金寨黄大茶所用茶树品种为当地群体种,具有抗冻寒、叶厚、持嫩性好、内质好等优点,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梗叶相连形似钓鱼钩,梗叶金黄显褐,色泽油润,汤色金黄明亮,叶底黄中显褐,滋味浓厚醇和,具有浓重的焦香,俗称“锅巴香”,香高耐泡。
金寨黄大茶生长环境
金寨县平均海拔500米,1000米以上高山101座,最高峰天堂寨海拔1729米,生态环境优越,生态系统完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降雨充沛,是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境内高山植被好、湿度高,云雾漂浮,如滤光筛子,吸收光波较长的红橙光和红外光,使光波较短的蓝紫光和紫外光通过,利于叶绿素B的生成,同时有利于茶树更有效的利用光合作用,提高叶中物质积累, 促进芳香物质形成。特别是境内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高山出平湖,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库区面积3402平方公里,云蒸雾绕,促使茶园小环境空气湿度大,鲜叶酶的作用趋向于合成方向,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滋味形成,提高茶多糖、咖啡碱和氨基酸含量。土壤多以棕壤和黄棕壤为主,呈酸性和微酸性,PH值为5.5-6.5,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丰富,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茶区群山起伏,高低悬殊,排水好,无积水之害。金寨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广泛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和优良的茶树品种形成了“金寨黄大茶”特定品质。
金寨黄大茶制作方法
金寨黄大茶的制法产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代代相传。制作过程分为:生锅(杀青)、二青锅(初揉)、熟锅(做细)、初烘、堆积“闷黄”、拉小火、拉老火等工序。其制法有两个特点:
一是用大竹帚滚炒甩条。不但茶叶受热均匀,炒青程序一致,能提高品质,而且帚炒成条;炒制的技术关键要炒散,不能炒成团。生锅用硬竹帚炒,速度要快,用力要匀,翻炒时不要松把。二青锅用软竹帚炒,转圈要大,要起初揉作用,茶农所谓二锅“带把劲”,不可炒得满天飞。茶坯成团要松把,解散团块。熟锅炒至茶坯干湿均匀出锅。
二是炒后初烘,高温快烘。翻烘动作轻快均匀,烘到六成干,闷堆在高深而口小的篾篮内,到一定时间,叶色变黄后,高温烘焙至十足干燥而略带焦糖香味为止。长梗大叶,糖分多些,是产生焦糖香味的原因之一。
金寨黄大茶历史发展
金寨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大别山腹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东晋时期《桐君录》中有“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唐朝时隶属于淮南道寿州、光州。陆羽《茶经?八之出》中有“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蕲州、黄州又下。”明代许次纾《茶疏》中有“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康熙二十三年《江南通志》物产篇记载六安州茶有梅花片、银针、松萝等。近年来,金寨县加大黄大茶生产力度,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校县合作,研发黄大茶加工自动生产线,制定了黄大茶“三焖三烘”加工技术规程,黄大茶产品质量和产量逐年增加。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温暖·生活家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金寨黄大茶】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金寨黄大茶 小编为您整理金寨黄大茶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