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由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建国,後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西汉元始三年(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同时筑尉那岩城(均在今吉林省集安),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迁都平壤。公元668年,高句丽政权被唐与朝鲜半岛的新罗联军所灭。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一号陪冢。9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集安、桓仁陆续发掘了多处高句丽王城和贵族墓葬遗迹,维修部分遭受自然损害的王陵,高句丽丰富的文化内涵,轮廓逐渐清晰,国内城与丸都山城城外,在群山环抱的通沟平原上,现存近7000座高句丽时代墓葬--洞沟古墓群,堪称东北亚地区古墓群之冠。它不仅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高句丽的历史发展进程,也是高句丽留给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宝库。
景点景观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碑之一,被誉为“海东第一碑”。是长寿王于公元414年为其父--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所立的纪功碑。石碑由一整块角砾凝灰岩修凿而成,近方柱状。四面环刻汉字隶书,涉及高句丽建国神话、早期王系、好太王攻城掠地之功绩及守陵制度等,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
长寿王陵
长寿王陵又称将军坟,建于5世纪初,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同时也是现存的近万座古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结构陵墓,因其结构设计考究,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长寿王陵外观呈截尖方锥形,以精琢的花岗岩石条垒砌而成,中间填充河卵石。底部近于正方,基坛平均边长32.22米,共7级阶坛,由22层石条逐层内收构成,墓高13.1米,共用石材1146块。墓室建于第3级阶坛之上,墓道口开在第5级阶坛的中央。方向为西南235度。墓室大体呈正方形,长宽约为5米,举高5.1米。墓顶用一50余吨巨石封盖,墓顶边长13米左右,每边有20多个孔洞。陵墓四周每边各有3块护坟石倚护,每块约有10余吨重,北边遗失了1块,现存11块。
主墓东侧现仅存一座陪坟,形制与主墓相同,规模较小,呈石棚状。据史料分析,陪坟中应是地位高的嫔妃或近臣。
禹山贵族墓地
禹山贵族墓地是高句丽贵族墓葬群,有12座古墓。五盔坟五号墓是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壁画墓,是其典型代表之一,墓室长方形,抹角叠涩藻井,内壁石面上遍绘彩画,四壁依方位绘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间火焰、莲花、人物、怪兽托梁,梁枋为蟠龙,藻井绘神仙、流云、星辰等。高句丽壁画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内容丰富,被誉为“东北亚的敦煌”。
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修建之初作为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后曾两次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山城平面不规则,北高南低,形若“簸箕”,周长6947米,城墙的结构充分利用自然优势,体现出山城的建筑特点。
集安市博物馆
集安市博物馆是一座高句丽专题展览馆。外观呈八瓣莲花状,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念及高句丽喜莲、尚石的特点。展览以六部分、十七个单元,系统展出各类精美文物1000余件,介绍高句丽定都集安期间的建筑特色、生产生活、军事水平、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情况,再现高句丽鼎盛时期物质、精神文明。
实用信息
门票价格
免费开放,景区内景点单独收费
长寿王陵:40元
丸都山城:40元
禹山贵族墓地:40元
太王陵:30元
好太王碑:40元
长寿王陵+好太王碑+丸都山城+博物馆套票,90元/张。
景区开放时间
08:00-17:00(夏季)
08:30-16:30(冬季)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高句丽文物古迹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