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简介
乌兰夫故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是上世纪初我国北方地区具有浓厚民俗特点的民居。故居包括正房、东西厢房、碾房、磨房、粮仓房等20余房间。2006年重新修葺后对游人开放。整个建筑有故居原貌、展室、书画厅、音像厅、碑墙、怀泽亭、停车场以及乌兰夫家碾打、晾晒粮食的场面和乌兰夫童年时玩耍的芷芨滩等展览内容。总占地面积20亩。
乌兰夫故居位于土默特左旗塔布村。是一座普通的农家院落,南面开设大门,院内有正房5间和东、西厢房。1906年12月23日,乌兰夫诞生于此。1906一1919年,他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9年乌兰夫离开家乡到归绥(今呼和浩特)求学,1923年考入北平蒙藏学校,从此投身革命。1929年乌兰夫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归国,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以故居为中心,在周围村庄建立起十几个联络点和农民协会,开展起抗租抗税斗争,并为党组织输送了两批革命青年。1931年9月,乌兰夫接受王若飞指示,从事党务、军运和情报工作,并同家人在住宅中掩护过上级派来的情报员。解放前,乌兰夫故居曾遭敌人破坏。1987年对故居进行维修,1991年10月正式开放。在庭院中安放着乌兰夫半身铜像,陈列有乌兰夫青少年时代及其双亲等照片。
展室内容
展室内容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青少年时期
介绍了乌兰夫出生时的家庭背景,以及他幼年的求学情况。通过学习,使他明白了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1919年,乌兰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归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继续求学。从此走出这座农家大院,迈出了寻求知识、寻求真理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为故乡的日子
展示了1929年6月,乌兰夫受组织委派离开莫斯科,回到内蒙古西部开展革命斗争。 组建中共西蒙工委,积极开展恢复党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培养革命干部等工作,使遭受严重挫折的革命力量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在他的影响下,一大批进步青年从这里走上了争取民族平等、民族解放的道路。
第三部分为故土情深
见绍了1941年,乌兰夫根据党组织安排,带着妻儿离开新三师奔赴延安。全家人从此离开故乡。作为生长和战斗过的地方,乌兰夫深爱着、关心着他的故乡,自治区成立后,乌兰夫先后六次回故乡看望乡亲们的情景。
第四部分为光辉历程
展示了1945年,乌兰夫受中共中央派遣,离开延安,回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从临危受命解散“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到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从宣传我党的民族政策统一内蒙古东西部,到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从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到发展繁荣内蒙古经济的独特经验;从主持领导全国的民族统战工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民族法典的诞生!在六十五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事业的革命历程。
故居特色
故居是乌兰夫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共展出文物40件、照片92张、文献资料28件、实景169件,还辅之展出土默特民俗用品35件。
游客在参观故居的同时,还可以观赏游览土默特浓郁的乡土风情和田园风光,品尝土默特风味的美食。
故居历史
1906年12月23日,乌兰夫诞生于此。1906一1919年,他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9年乌兰夫离开家乡到归绥(今呼和浩特)求学,1923年考入北平蒙藏学校,从此投身革命。
1929年乌兰夫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归国,回到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以故居为中心,在周围村庄建立起十几个联络点和农民协会,开展起抗租抗税斗争,并为党组织输送了两批革命青年。1931年9月,乌兰夫接受王若飞指示,从事党务、军运和情报工作,并同家人在住宅中掩护过上级派来的情报员。解放前,乌兰夫故居曾遭敌人破坏。1987年对故居进行维修,1991年10月正式开放。在庭院中安放着乌兰夫半身铜像,陈列有乌兰夫青少年时代及其双亲等照片。
呼和浩特市土左旗乌兰夫故居被国家列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6年05月25日,乌兰夫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6年12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乌兰夫故居】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乌兰夫故居 小编为您整理乌兰夫故居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