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特征
小孤山,又称小孤矶,在安徽省宿松县东南120里复兴镇(原套口乡)境内。孤峰独耸,屹立江心,周围1里,海拔78米。与江西省彭泽县的彭郎矶隔江相望与江西的石钟山、龙宫洞遥相呼应,和国家级风景区庐山,湖北省黄梅县的五祖寺,安徽省的天柱山雄距长江两岸,形成三角之势。素有“海门第一关”,“长江天柱”,“江上蓬莱”之美称。被历代诗家学者吟赞为“长江绝岛、中流砥柱”。小孤山原是江中石屿,开始形成于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它孤峰独峙,三面环水,直插江心,气势险峻。巨石悬立奇峭,大有“障百川于千里,纳群山于足下”之势。此山其高不过百米,周不过里许,然而其形特异,如一出水芙蓉,孤峰耸立。山虽小却志傲群山,上锁金焦,下阻千浪。大别山恭其俊秀,五老峰逊其不峙。而引得历代诗家学者对小孤山的青睐,留下无数比苏东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加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小孤山以奇、险、独、孤而著称。“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为其形象的描写。
小孤山所处的长江江段,属中下游,上自汇口镇(原程营乡)归林村入宿松县,下至复兴镇(原套口乡)王营村山境,流经宿松县63公里。
文物遗迹
小孤山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上有奇花异草,下有长江湍流。据说海潮至此不复往上,故又有“海门山”和“海门第一关”之美称。环山而上层层叠叠,弯弯曲曲,忽而接近波涛,忽而悬空托起,令人一步一个新奇。那奇峰缀怪石,古木裹云衣之景色,则令人顿入神仙福地。山上绿草如茵,茂林修竹,庙宇亭台,层次分明。迎山而上则胜迹迭,如:一天门、龙角石、龙耳洞、关圣殿、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御诗碑、梳妆亭、观涛亭、启秀寺、藏经楼、圣母殿、大雄宝殿等十多处景点,且每一景点都有每一景点之雅观和民间传说,并有历代名人的匾额和雅士墨客之碑文,攀得顶峰历经三百六十五级台阶,取登山一回。度过一年之意。其道曲径通幽,其景奇观迭出,若上“天梯”一站,一边一个山峰,万事万物尽收眼底,心旷神怡。
启秀寺
启秀寺位于宿松县东长江中小孤山上。始建于唐朝,寺甚小,北宋时期重建,元朝略加修缮,清朝,民国作过多次扩建和维修。整个建筑群,自山下至山顶,有一天门,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多处。楼、台、亭、阁数十间,建筑风格各异,均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朱柱灰瓦,古朴端庄。寺依山峭,面临大江,宇阁轩昂,极其壮观。
一天门
为清顺治九年宿松前邑宰孟瑄所建。这里有一天然石洞,依山就势,傍洞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门。门首题额曰启秀寺,并镌有乾隆篆书“灵昭江屿”于其上。洞门深处,峭壁高耸,断岩凌空,内有七十九级石阶,曲径通幽,扶摇直上。上有阳台一座,半入山门,直望云天。旁有兰烟缭绕,碧苔浮壁,玉树拱合,绿荫如云,故称之为一天门。
海眼
在小孤山下石棱北转处。那里峭壁撑天,直立江心,与对岸澎浪矶相峙,水面极其狭窄。江流至此,回旋澎湃,形成了斗大的盘涡,迳入江底,宛如其下有门,可以通海,故称之曰海眼。宋谢枋得到此题诗赞道:“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说的就是此处壮景——山高、川险、江窄、流急。过去小舟误入此眼,常遭颠覆;而今大轮游戈,履险如夷,蔚为壮观。
御诗碑
在梳妆亭背后,卧羊石南边。原为明嘉靖帝朱厚熜所建,存放在护国寺内,民国十五年移置于此。碑甚厚,高约七尺,正面镌有御诗一章,音节铿锵,字亦庄重遒劲,反面刻有重建御碑记。碑首嵌有双龙环抱的圣旨,碑下镇一石龟,伸头缩颈。碑后紧接龙口,壑险岩危,真是“寒光溜碧空,峻势凌江壤,松挂紫虬髻,石垂玄虎掌”,与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相似。
梳妆亭
又名牧羊亭,在小孤山绝顶,为宋宝庆二年所建。相传南北朝时,有一隐士结庐牧羊于此,故名牧羊亭,至今亭畔,还留有一群俯仰倚偎的卧羊石,洁溜光滑,状若睡羊。元代亭浙荒圯,安庆府判李维肃新修,改名一柱,亭内石上刻有“独立华表”四字。明嘉靖重修,始改名梳妆亭,一作妆亭,被誉为“小姑”梳妆处。亭前楹联是:“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亭有六角三层,结构美观大方。登上亭楼眺望,大江南北,云山迭映,沃野平畴,红绿相间,万千景象入帘中,真令人陶醉。
观涛亭
又名半边亭,亭建在山悬崖之上。百丈绝壁之下便是江水。是观赏拦江石和海眼的好去处。
半边塔
又名送子塔。塔身结构主体,为一天然石壁,半边嵌入石内,半边露出三方五层,上有圆顶,下有门窗的塔形,故名半边塔。由于其玲珑精湛,美观古朴,造形奇异,独具匠心,似出自神匠之手,俗又误作送子塔,吸引不少善男信女在塔下膜拜求子。塔右有一神龛,内塑鸣凤,屏开七色,爪动羽张,啼唤欲出,俗又把它当作拯救苦难的海神名象征。塔前两侧岩石上,刻有卢仝、释定法、傅若金、刘伯温等咏小孤山的诗句。塔下,壑深千丈,浊波横溢,盘涡翻滚,涛声如雷,与对面澎浪矶相与呼应。悄立塔前,倚岩悬望,伏耳静听,则水光山色与竹影涛声,历历可收。
弥陀阁
此处风光奇异,别有洞天。其上,危崖半倚,飞阁凌空,如悬如挂,阁中壁雕一弥陀,跣足垢面,笑容可掬。其下,有一天井,深约十丈,与龙耳洞相通。天井四周,石滑苔厚,野棘倒长,古木斜生,圆叶叠翠,闪闪发光。回头再看殿后门楣上“琼崖滴翠”石刻,更觉妙笔生辉,造物天工。
先月楼
楼高数丈,飞阁重檐,依山临江而建,前虚后实。同正殿正好叠为三层,各立廊门,萧然绝俗,游客漫步其中,倚窗望,并不知阁下有阁,楼上有楼也。入夜,在这里赏月,只见江风习习,波光粼粼,浩月千里,明窗映辉,会使有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觉,故名曰“先月楼”。明安庆郡守胡缵宗登天柱阁诗云:与客上江楼,横江山欲浮,云当天柱出,月傍小孤流,帆外收吴楚,樽前看斗牛,弥漫忽千里,倚槛思悠悠。堪称登此楼赏月的绝唱。楼内朱书“春江赋”的石刻残迹,至今尚夏,隐隐可辩。
石刻
小孤山,历来被誉作海门天柱。相传大禹治水至此刻石纪功,或云秦始皇东巡曾在此刻“中流砥柱”4字于石上,然岁月远久,字迹湮没无存,仅有《水经注·释地》记载其事。
现尚存石刻有元代俞瀚题书“海门第一关”和“启秀寺”,明代兴献帝所题书的古诗一章和嘉靖敕建的御诗碑,叶梦熊“登小孤山”、舒芬“游龙耳洞”的题诗,清乾隆帝篆书“灵昭江屿”和刘韦发草书“云香水翠”,彭玉麟题书的“江上峰青曲终人见”。还有“琼崖滴翠”、“我德如是,佛寿无量”,“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等楹联和唐代顾况、卢仝,后梁释定法,宋代谢枋得,元朝傅若金、揭傒斯,明代刘基、解缙、李东阳,清朝朱书、王文治、彭友胜、石圣历等人诗文,均系清代所刻,这些石刻,书法苍劲遒秀,真草隶篆多体,各有风骨。全山共有石刻29处,真实地记录了小孤山秀丽的风光和人物活动历史。
旅游开发
小孤山地处长江之滨,三面环水,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历年来,据不完全的统计每年有香客600000多人次、游客40000多人次前往此山游玩。1999年安庆市旅游局、港务局合资兴建了小孤山旅游专线码头,由上海至三峡,南京至重庆,芜湖至九江等客轮和旅游轮均在此停靠。陆路方面,位于三省交界七县相连的宿松县,城内公路纵横交错,南至九江、南昌、西至湖北武汉,北至合肥。105、318及京广铁路贯穿宿松,安九沿江公路临山而过更是便利。由于政府的关注和小孤山优美的风景及便利的水陆交通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
小孤山为安徽省出名的风景名胜之一。它独具特色的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构成了高品位的旅游胜地。198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小孤山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宿松小孤山景区】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