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旅游地理榜 > 正文

五亭桥

时间:2024/11/21 8:44:0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五亭桥,别名莲花桥,始建于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建有极富南方特色的五座风亭,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最富艺术代表性的古桥、扬州市的地标建筑。桥梁全长57.99米,宽6.16至18.77米,桥身中孔拱圈跨度7.13米。其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

  • 别名: 莲花桥
  • 门票参考: 包含在瘦西湖风景区门票内
  • 开放时间: 07:00~17:30
  • 适宜季节: 夏季、秋季
  • 建议游玩时间: 1~2小时
  •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大虹桥路28号

一、五亭桥

  • 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因为建在莲花堤上,形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而且还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
  • 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
  • ”。

二、五亭桥

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

五亭桥北起于瘦西湖风景区,上跨瘦西湖水道,南至瘦西湖白塔、月观,桥梁全长57.99米,宽6.16至18.77米,桥身中孔拱圈跨度7.13米。

五亭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

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

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

详细介绍

基本介绍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句。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五亭桥联系了东方独具的刚柔之美,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也是让人们铭记的原因之一。

建筑特点

建筑结构

五亭桥为青条石砌筑,正桥平面呈“工”字形,南北两引桥下各为半拱,桥墩列四翼,各有三拱,正侧共十五个桥洞;五亭桥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桥的造型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五亭桥五亭临水而建,重檐下方上圆,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身建成拱卷形,中心桥孔最大,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

设计参数

截至1991年,五亭桥南北总长57.99米,桥身南北长22.75米桥身东西长18.77米;南引桥长19.09米,上宽6.16米,下宽7.06米;北引桥长16.15米,上下宽6.16米;中亭桥身高5.445米,高10.82米,桥身加中亭高16.245米;角亭桥身高5.035米,角亭高8.943米,桥身加中亭高14.248米;廊桥身高5.305米,廊高5.195米,桥身加廊高10.50米;桥身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跨度为7.13米。

建设成果

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区区的五六十米桥上却有着繁重的工程,当时技术落后,桥的建设者靠着纯手工组建桥台桥墩,又在桥上建起五亭,经过几百年还大部分保留至今。

实用信息

门票信息

包含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门票内,瘦西湖门票旺季100元,淡季60元

交通指南

瘦西湖西门:旅游专线、5路、11路、39路、40路、50路、81路、107路

瘦西湖东门:旅游专线、旅游观光线

瘦西湖北门:旅游专线、旅游观光线、25路

历史沿革

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而建五亭桥。

清咸丰五年(公元1856年),五亭桥毁于兵火。

民国21年(公元1933年),邑人筹资重建五亭桥。

民国22年(公元1934年),五亭桥落成。

1953年至1954年,扬州城建科组织对五亭桥主要柱子陷烂,构件下沉进行修缮。

1984年,五亭桥修复桥基。

1989年,扬州市政府对五亭桥28根柱子朽烂现象严重的拨专款进行维修。

1990年,重修五亭桥桥亭,桥为青条石砌筑,正桥平面呈“工”字形,南北两引桥下各为半拱,桥墩列四翼,各有三拱,正侧共十五个桥洞。

五亭桥的传说

在扬州,民间流传着一个白蟒护桥的传说。据说:在清朝时候,有人见过一条大白蟒,盘旋在白塔上,将头伸到五亭桥下饮水,老人都说这是神龙。日久天长,时过境迁,人们就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有一次,一个外地人来扬州瘦西湖游览,他见到了五亭桥上精美的筒瓦,被迷住了,就对扬州的一个盐商说:“听说五亭桥上的瓦可以消灾降福、护佑万事吉祥啊。”

盐商听了暗喜,悄悄记在心头,在一个夜深人静、月朗风平的晚上,盐商带着几个家人携长梯,去五亭桥盗瓦。他架好了梯子,亲自爬上去,正欲动手取瓦时,突然狂风四起,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盐商摔倒在地,长梯也被卷走了,家人被风刮得团团乱转,拚命抱住桥栏杆,连连磕头作揖,求老天饶命。

这时一条大白蟒忽然从天而降,蟒身盘在白塔上,张牙舞爪,把头伸到五亭桥下戏水。白蟒那眼睛如铜铃般大小,目光直逼着盐商,盐商吓得瘫在地上,直打哆嗦。事后,一传十,十传百,扬州城老幼皆知有白蟒护着五亭桥,再也没有人敢动五亭桥上的一砖一瓦了。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五亭桥】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五亭桥 小编为您整理五亭桥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旅游地理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