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宁海平调

时间:2024/9/19 22:09:18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宁海平调是浙江省古老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起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宁波附近,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成为宁海平调中最富于特点的代表剧目。2006年5月20日,宁海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Ⅳ-9
  • 申报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
详细介绍

平调历史

“宁海平调—耍牙”是清末宁海艺人独创的一门绝活,根据《宁海平调史》一书记载,耍牙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解放前夕,平调班社已几乎散光。解放后,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平调才重又兴起,经几代人的数年努力,平调重登舞台,重新收集、记录、整理了一批平调传统剧目、唱腔、曲牌58册。

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一个地方剧种,约始干明而盛于清,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它的唱腔。属于调腔的一个支派、具有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点、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断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 其语音,除小丑用苏白外,基本用宁海方言、读书音",故县人又称之为本地班"、当时流行在宁海、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后到宁波、舟山、杭嘉湖以及上海一带作过短期演出。解放初期,平调一度停演。

1958年宁海并入象山县, 1960年4月成立地方国营象山县平调剧团、 1961年10月改称宁海平调剧团,并组织力量抢救平调传统剧目,整理出传统剧83本、在老艺人的口授下,记录了平调唱腔、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大量平调剧本、服装、道具被毁、1969年4月,县平调剧团与越剧团同时解散,大多数人员另行安排工作。接着,以原剧团留下的人员为基础,吸收社会部分人员,成立县革委会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简称文宣队),以演出歌舞为多。1970年起,改演。样板戏。为主、 1978年10月,复建宁海平调剧团、 1980年8月,以《金莲斩蛟》片断参加省青年演员会演,叶全民、蒋玲波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1982年9月,陈亚娟、葛素娟、夏永盛获省小百花"奖、1983年6月县人民政府批复文化局,同意平调剧团演出越剧、此后平调剧不曾演出。角色行当分“三花” “五白” “六旦”即大花二花小花;老生、正生、副末、小生、外末;正旦、老旦、小旦、彩旦、刀马旦、闺门旦。旧时还有“上四柱”和“下四柱”之分。“上四柱”为小生、花旦、正生、大花;“下四柱”为小丑、二丑、正旦、外末。一个演员往往兼演多种行当,如艺人周明礼、邬学熊,既能演旦、生、末,又能演净、丑、外。

自晚清起,不少艺人来自宁波的甬昆班,(既唱昆曲又唱调腔的班社),它是明末清初浙东流行的一支调腔。清中叶后,受昆曲影响,自成一家。“平调”这一称谓,显然受调腔、昆曲、曲牌的影响,又受本县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邑人个性诸因素而产生的。 宁海平调在辛亥革命后一度盛行。

1932年起趋向衰落,至建国前夕,几已湮没。1956年,三门县有关部门把流散在宁海的十余名平调艺人组织起来,成立半专业性的演出队。该队于1957年赴杭州演出传统剧目《金莲斩蛟》(《小金钱》的一折),受到好评。1960年初,正式成立宁海县平调剧团,并着手发掘、整理一批传统剧目和现代戏。1966年后剧团解散,1978年恢复建制。1982年宁海县成立平调整理研究小组,系统地对这一剧种进行艺术改革和剧目整理。1999年10月参加文化部在湖南长沙举办的“映山红”全国戏曲会演中,荣获表、导演等11项大奖。2004年7月,宁海平调《银瓶仙露》又应邀赴杭州参加了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展演,受到了好评。如今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指引下,古老的宁海平调像花朵一样定会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广大人民群众定会更加喜爱。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宁海平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主要剧目

宁海平调传统剧有10O多出。大型戏有"前十八"和"后十八"。"前十八"以家庭戏为主,剧目为:《双合缘》、《双巧缘》、《仁义缘》、《双龙锁》、《分玉镜》、《双玉佩》、《碧玉管》、《鸳鸯带》、《凤头钗》、《玉龙镜》、《挂玉环》、《循环报》、《双金花》、《葵花配》、《报恩亭》、《节义报》、《白玉环》、《四喜缘》。"后十八"题材多样,剧目为:《三星炉》、《赠锦裘》、《白雀寺》、《闹阴阳》、《七侠图》、《孔雀裘》、《朱仙镇》、《忠岳传》、《鬓蓬山》、《游龙传》、《小金铀》、《三凤配》、《义冤报》、《合香缘》、《洗怨录》、《巧姻缘》、《龙虎缘》、《闹金钟》。 解放后曾演出的尚有:传统剧《金牛岭》、《潞安洲》、《天门阵》、《秋汉宫》、《白门楼入《御笔楼》、《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陈琳救生》、《偷诗赶船》等;移植的古装戏《碧血扬州》、《三请樊梨花》、《余太君斩子》、《白蛇传》、《劈山救母入《红梅阁》、《穆桂英挂帅》、《双枪陆文龙》等;移植的现代戏《南海长城》、《沙家浜》、《红灯记入《奇袭白虎团》、《琼花》、《杜鹃山》、《社长的女儿》、《夺印》、《双红莲》、《三月三》、《朝外货》、《红管家》等;创作的古装大戏《王锡桐》、《银瓶仙子》和现代小戏((伞》、《高山春梅》等。相传《小金铀》中《金莲斩蛟》(俗名"娇娇斩独角龙")的故事,发生在香山乡桶盘山。《偷诗赶船》(俗名"小尼姑追船")发生在薛岙埠头。以上剧目中,《金莲斩蛟》久演不衰,曾两次参加省会演、1977年《王锡桐》一剧,在本县及邻县共演出400多场次、1978年9月在城关演出《劈山救母》,连演18场,创最高纪录。

艺术特色

耍牙绝活:"宁海耍牙"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独具的一门绝活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可与四川变脸媲美。此技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老艺人杨先达(艺名红毛老生)所擅长。另外有些表演技巧如老艺人刘乾木(小丑)的"雀步",葛时烟(小生)的"抱瓶滑雪" "一马双鞍" "买菜吐红"等,均有较高难度,也是宁海平调一大演技特色。它是一种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现灵动的"变口"技艺,主要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等几个步骤。艺人取200公斤以上的雄性肉猪下颚骨上獠牙含在口中,以舌为主要动力,而用齿、唇、气的各种活动辅助表演。这种表演以精湛的"变口"功夫和狂放的身段配合平调的"三大一小"及【将军令】等曲牌,塑造出剧中独角龙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令人叹为观止。宁海平调中的耍牙技艺独特,程序讲究,看似轻松,实则是一门苦功,每一代传人都要经历艰苦的练习过程方能掌握。新中国成立后,耍牙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改进提高,由原来的六颗耍发展成十颗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赞誉。

音乐结构

宁海平调的曲牌音乐有其独特的结构体制:

一、唱腔的构成。系由一个个曲牌有机的连接起来。这种方法被称之为“套数”或“曲牌连缀体”。

宁海平调的曲牌连缀较昆曲宽松,又比其他高腔剧种严谨一些,主要联缀方法有:

1、[点绛唇]或[新水令]接[混江龙]。[混江龙]在曲中根据需要可反复,少数在下半出戏中可插入[收江南]、[朝天子]。

2、[园林好]必须和[江儿水]、[玉姣枝]、[五供养][JlI拔掉]五曲牌连接。

3、[醉花荫]必须和[画眉序]、[喜迁莺]三曲牌连接,少数在下半出戏中可插入[刮地风]。

4、[哭相思]须和[江头金桂]或[小桃红]、[落山虎]、[多姣]四曲牌依次连接。5、[红衲袄]、[锁南枝]等曲牌可作单个反复。

6、[风入松]、[急三枪]在两曲牌间循环反复。

知名艺人

叶全民,1956年10月出生于宁海县城关。1970年考入宁海平调剧团,工花脸,在多个平调剧目中担任主角。为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海平调耍牙表演艺术的第5代传人,2012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1957年4月,在县文化部门扶持下,由老艺人杨先达、葛时烟等 13人组成平调演出队,并陆续招收青少年演(学)员。

传承意义

一、宁海平调自从被宁海地方剧种平调吸收后,就与其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共生关系,成为极具特色的地域性演技。

二‘宁海平调以强烈的艺术夸张,烘托了它的独特美。

三、以表演手法为陪衬,展现了高超的耍牙绝技,塑造了角色的张狂与暴烈,

现状

宁海平调为中国戏曲表演增添了一门独特的耍牙绝技,丰富了戏曲脸部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宁海平调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处于低迷状态,耍牙绝技传承乏人。无论是整个剧种还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耍牙技艺都需要尽快加以抢救和保护。

发展

宁海平调越剧团2017年3月20日,在逸夫剧院上演了传统大戏《金莲斩蛟》,堪称我国戏曲表演艺术一绝的“耍牙”让甬城戏迷大饱眼福。这也是该剧自2014年之后再次在宁波上演。

宁海平调越剧团负责人夏永盛说,春节过后已是剧团第二次来宁波演出,上个月,宁海平调越剧团来甬演出了越剧《梅花谣》《汉文皇后》。

近些年来,各方为宁海平调的传承和发展做了很多工作,观看人数在慢慢回升。夏永盛介绍:“首先需要解决生存问题,90%的演出在农村。因为越剧受众面广,剧团到温岭等地演出时的安排以越剧居多,毕竟市场有局限性。比如一次到农村演9场戏,平调安排两场,以折子戏为主,以此慢慢培养观众。观众对于平调也有一个认识和喜欢的过程,而且可能很漫长。”

宁海平调除了参加政府举办的大型活动,平调大戏经常在宁海县百姓大舞台演出。2016年,平调耍牙技艺还参加了乌镇互联网大会专场戏曲演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后,我们更有责任、有担当把平调艺术发扬光大。”

夏永盛说,一直以来平调在剧目生产上注重精品创作,除了《金莲斩蛟》《白雀寺》,展现平调艺人对事业坚守的原创剧目《山坑班》,编导、舞美等主创来自一线,目前正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在人才培养方面,2016年12月,新生代耍牙传人薛巧萍、陈海燕、史镇滔、麻致源正式拜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叶全民,这意味着宁海传统的耍牙技艺有了新的传人。首批平调传承班的学员已经从绍兴的戏曲学校毕业,去年8月他们演出了青春版《追鱼》。去年9月,全省濒危剧种传承人培训,宁海平调越剧团派出了6名主要演员参加,为此放弃了很多演出。夏永盛表示,演员需要舞台的积累,成熟期在5年以上,必须为他们提供各种实践机会,除了“派出去”,剧团还请专业老师为演员在声腔等方面进行培训,“这对提升整体业务能力有帮助。通过几年的努力,一批青年演员已经脱颖而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岁月静好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宁海平调】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宁海平调 小编为您整理宁海平调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