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廓孜

时间:2024/11/21 21:30:12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廓孜,也称“廓孜舞”,“牛皮船舞”,是西藏自治区曲水县茶巴朗村俊巴2组独有的一种民间舞蹈。2008年,俊巴渔村的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由边唱边跳的“阿热”和身背牛皮船并击船发出声响为节奏跳舞的船夫合作表演。整个舞蹈铿锵有力,粗犷朴实。廓孜整个舞蹈铿锵有力,粗犷朴实。廓孜由边唱边跳的“阿热”和身背牛皮船并击船发出声响为节奏跳舞的船夫合作表演。“阿热”是郭孜舞中的领舞者。
  • 遗产项目编号: Ⅲ-89
  • 申报地区: 西藏自治区
详细介绍

表现形式

廓孜整个舞蹈铿锵有力,粗犷朴实。廓孜由边唱边跳的“阿热”和身背牛皮船并击船发出声响为节奏跳舞的船夫合作表演。“阿热”是郭孜舞中的领舞者。跳牛皮船舞时,“阿热”手执“塔塔”(五彩旗杆),唱着歌,跳着舞,另外几位(一般是4—6人)舞者看着“阿热”的动作,背着重约三四十公斤的牛皮船,用同样的动作跟着“阿热”跳舞。大家动作整齐,船浆击打船舷的“咚咚”声不绝于耳,既轻盈又凝重。郭孜舞是俊巴人在单调繁重的劳动之余的一种自娱自乐。常常是在打鱼之后,几个人聚在一起,背着牛皮船,边唱边跳,生活的艰辛在歌舞中变得轻松愉快。

历史渊源

廓孜起源于“仲孜”(牦牛舞),跳廓孜时的很多动作,具有“高原之舟”——牦牛的特性。

俊巴村是拉萨地区唯一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村落。“俊巴”,藏语意为“捕手”或“捕鱼者”。在地理位置上,俊巴村位于拉萨河最下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在历史上,俊巴村交通闭塞,耕地稀少,打鱼曾经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以打鱼为生的俊巴村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渔文化。

小小的牛皮船,是俊巴村人的打鱼工具,也是他们劳动之余跳舞的道具。

过去,俊巴渔民们每年都要向旧地方政府服长途水上货运的差役,主要是运送茶、食盐、牛羊毛、杂货等。从拉萨东部的墨竹工卡县到拉萨或是山南,共有二三百公里的水路上都可以看到牛皮船。牛皮船只能从上游漂到下游,不能逆流而上。到达目的地后,船夫们将牛皮船晒干,扛在肩上再背回出发地。

长年累月在江上漂流,唱牛皮船歌,跳牛皮船舞,逐渐成为船夫们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

主要内容

舞蹈

其实完整的廓孜共分为4段。第一段叫“述道白”。由一位叫“阿热”的领舞者说开场白:“神牛光顾俊巴村,东山上面吃青草,西山脚下喝清泉,在草场上面打滚嬉戏,在牛圈里面练习角斗。”

第二段叫“仲孜”(即牦牛舞)。船夫们首先在“杂昂!杂昂!杂昂!”的击船声中跳起牛皮船舞,同时,“阿热”边跳边唱《祝福歌》。

第三段叫“挑哈达”。“阿热”唱《祝福歌》并从藏袍里取出哈达,边跳边放在沙地上,牛皮船舞者们边跳边向前弯腰,用背着的牛皮船的左右上角从地上挑起哈达。

第四段是唱《祝福歌》。歌词大意是:“今天我们在此相会,但愿能经常相会。经常相见的人们,祝你们身体健康。”唱完后“阿热”领头向观众行礼下场。

船歌

船歌有两种:一种悠长而舒缓,如江水远逝,如白云悠悠,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这种歌是船在壮阔的江面上飘忽行进时唱的;另一种是号子,那是船夫们与风浪拼搏时发自肺腑的呐喊,短促而热烈。有的仅仅是无字歌,高低起落,与波涛合拍,甚至融为一体。

技艺传承

据2010年调查,俊巴渔村仅剩扎桑老人是村子里唯一的“阿热”,他希望能够教会一些年轻人表演“阿热”,但是包括他的三个儿女在内,村里的年轻人对牛皮船舞都不感兴趣。舞随着村子里老人们的相继去世,牛皮船的制作技艺和牛皮船舞的传承面临危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亭亭玉立的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廓孜】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廓孜 小编为您整理廓孜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