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心意拳

时间:2024/11/21 21:39:2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心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2008年6月7日,心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Ⅵ-29
  • 申报地区: 山西省,上海市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心意拳(山西省),编号:Ⅵ-29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晋中市
(3)保护单位:晋中市心意(形意)拳协会
2、心意拳(山西省),编号:Ⅵ-29
(1)批次/类型:2011年(第三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祁县
(3)保护单位:祁县戴氏心意拳协会
3、心意拳(卢氏心意拳),编号:Ⅵ-29
(1)批次/类型:2021年(第五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普陀区

简介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体现。十大真形是心意拳的精髓,这是一门技击性很强的古老传统实战派拳法。十大真形,其动作简捷,古朴纯真;阴阳互济,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兼备;能快能慢,善顾善打;动静结合,心意相连;讲究头、肩、肘、手、胯、膝、足七星并进。是中华武术中不可多得,老少皆宜的拳种。十大真形,演练起来,起落钻翻,束展开合;进退自如,动转反侧,随心所欲;全身应敌,通体为拳。练到上乘境界,可以纵横往来,迨形遂影,目不及瞬,真所谓动之不见形,击之不见影。本书详细介绍了心意拳的历史以及心意拳的基本拳路的特点要领等等。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普及心意拳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个名称

心意拳,自古就与太极拳和八卦拳并称为中国上三门拳法。心意拳、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形意拳,是一个拳种不同的四个名称。此拳由山西永济尊村姬龙峰始祖开创以来,历经四百六十多年的发展,名称按序有:神拳、守洞神技、无手拳、守洞尘技、六合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名称。

无论各种名称的心意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严密的师承关系下,一脉相传,而形成了同一拳种而不同的风格。看各家的师承图谱,就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正由于历代杰出人物和传承风格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修炼方法,以至产生了不同的名称。综上所述,心意拳各种不同名称,都是随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各派杰出人物的习武心得而产生的。

社会影响

道家影响

道家思想是形成民族文化的基石,道家思想从春秋时期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其它文化及其流派的形成,心意拳也必然要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心意六合拳谱》内有诗曰:“盘根三步岂无因,配合分明天、地、人;要把此身高位置,先从本实炼精神”。大家从此诗一眼就看出,心意拳的理论和道家的思想是一体的,诗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前面我已说过,道家修炼是讲究“天人合一”的,道家的生命观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并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而心意拳正好又是道家思想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所以,《拳谱》中有“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心意拳的三才(也有人说是三皇)的修炼者也是从人体的上、中、下三盘齐修的,这就是心意拳的天、地、人的“天人合一”。而修炼者的“人根在上,树根在下”,人根在上,所以守洞就要守上面的咀。《拳谱》中告诉我们“盘根三步”,所以,心意拳的修炼理应从“洞”(即口)上先修起。心意拳的修炼先从洞口“守洞”开始,要:“闭口扣齿,舌顶上腭”,扣齿就像我们居家要关门一样,舌顶上腭就是关门以后又把门栓插上一样,这就是心意拳的上部修炼方法。而中部的修炼则是要意守丹田或者气贯丹田,这里也有一个洞口即门一命门,也就是人的生命之门。下部的修炼则要守住另一个“洞口”,这就是人的肛门,心意拳的下部守洞则要“提肛合谷”。《心意六合拳谱》在“周天法”中说到:“紧撮谷道内要提,尾闾上起夹骨齐;玉枕难过目视顶,要下海底丹田基”。心意拳上部的“闭口扣齿”,中部的“气贯丹田”,下部的“谷道上提”都是练功者打通前任后督二脉紧要关口,任督二脉打通以后则全身气血可通,舒经活络。舒经活络气血才能通畅,全身气血流畅,人体精、气、神才能充足。心意拳的“尘技”,尘是地,是红尘的大千世界;而技是身法,是技术,是心意拳的实战搏击术。所有这些修炼都是要从“盘根”开始,一句话,也就是从踩腿的训练开始,要做到“刚柔相济”才行。

儒家影响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组成离不开道家思想和儒家的学说,所以,儒家的思想也必然要影响中华武术,特别是心意拳武术。这在《心意拳谱》中可以找到:“闻孔子不语力者,盖尚德不尚力也。然夹谷之会,必用司马。且曰武门有由,言不入于耳,是武力诚不可少也。于是顾其身家,顾其性命,为拳尚也”。我们知道孔子学自老子而创造了中国儒家的“中庸”之道,而心意拳也特别讲究“中和”之气的修炼,这就是儒家思想对心意拳文化的影响。据说孔子从老子学道毕业时,老子要考一考孔子,可他张着嘴就是不讲话,要是平常人肯定不知所措,可是聪明的孔子马上明白了,说:“啊!老师,您老这么一大把年龄了,舌头(柔)依然存在,可是牙齿(刚)早已掉完了。这说明世间纯刚不行,但如果太柔当然也不行,必须要刚柔相济才行”。老子点头,承认孔子悟出了“刚者易折,柔者易制”的道理。所以,孔子按照道家学说和老子的暗示,总结了“执其两端用其中”的思想,创造了“中庸之道”的儒家学说。心意拳武术文化也悟出了“刚者易折,柔者易制”,所以,心意拳特别讲究“刚柔相济,阴阳互补”。这也就是心意拳的内外兼修。所以,心意六合拳的修炼要“闭口扣齿”(刚),“舌顶上颚”(柔);二者相合就形成了心意六合拳的“刚柔相济”的修炼理论。

心意拳文化中不光充满了道家思想和修炼方法,其中还多处借鉴和引进了儒家思想和修身养性的修炼方法,其最主要表现在儒家的“中和”上。我在“练功习武,中和为的”一文中指出,“中和”之道的修炼是心意拳的最高境界。“中和”是我国传统哲学中最早的范畴之一,它是具有中华民族的强烈色彩的,孔子对“和”有很高的指示,是他提出“执其两端用其中”的“中庸之道”。在其后的传统养生学上,西汉的儒家董仲舒就提出过“中和养身”的理论,他曾说:“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从以上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对心意拳文化的影响。

心意拳对于养气的原则是“有气则有力,无气则无力”。所以《拳谱》中有“精养灵根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而管子也说过:“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而孟子的名言:“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这些名言更明明白白地引用在《心意六合拳》谱中,说明心意拳理论和儒家学说的统一性。

兵家影响

心意拳文化中不光有道家和儒家思想在内,而且还多处引用了兵家学说,这其中特别是孙子、诸葛亮等人的军事思想。如“天人合一”,不管道家、儒家皆如此。心意拳也是如此,所以《拳谱》中说:“天为一大天,人为一小天”。而军事家诸葛亮曾说:“用兵之道在于人和”,他在“兵势”一篇中曾经说道:“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可见兵家思想和心意拳文化是一致的。

心意拳讲究刚柔相济,而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也如此。如他在《将刚》中说:“养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长”。他还说:“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惧”,这和心意拳的“天地交合,云蔽日月,武艺相战,蔽住五行”的道理是一致的。可见心意拳文化从诸葛亮军事思想中借鉴许多。心意拳术讲究动静,而诸葛亮在《将诫》篇中说:“静如潜鱼,动若奔獭,击崩若摧,合战如虎”。练兵用武道理一样。

《心意六合拳谱》在引用古人的军事思想时,是古为今用的,尤为习武练武者必然要具备的素质和条件。

我们说练习心意拳,从小的作用来说是可以强身健体,从大的意义来说学好心意拳则可以强国强种。一个上乘武术家也就是能领兵打仗而成“万人敌”的将军。所谓“万人敌”,就是《拳谱》内说的“智”与“勇”也。谱内说“其实贵和,和者智与勇合”。一人敌则是自身之武艺也,万人敌则是领兵为将之道也。所以,《心意六合拳》谱内的“将才”篇则是完全引用了诸葛亮的“论将”篇。还有《六合拳序》中“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苍,浩渺如沧海,元耀如三光”。这段文字基本是引自诸葛亮的“治军第九”(见《诸葛亮文集》)。另外,《拳谱》中有“将才论”一节,可以说基本上整段文字都是录自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此处不赘引了。以上可说是心意拳文化中的兵家思想的体现。

医学影响

心意拳是综合诸家之长的优秀的内家上乘拳法,其内涵不可能不受到祖国医学理论的影响。从我们心意拳谱内容来看,心意拳的拳理与医学理论是相通的。祖国医学提倡“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上古天真论)《素问》中说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心意拳谱则说:“天有阴阳能下雨,拳有阴阳则能克敌制胜”。可见这些医学理论与心意拳理论是一体的。所以,《黄帝内经》里称“人与天地相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医家的理论是“阴平阳秘”而精神乃治,这和心意拳的“三分练,七分养”的道理同。历史上,有很多道家也是医家,如彭祖,是有名的道家长寿者,也是一位医家(传说他活到767岁,一说800岁),他曾说过:“以和为贵”。而练我们心意拳术的心意拳武术家马梅虎也活到119岁,可算是长寿之佼佼者了,他的长寿与他长期修炼心意拳的得益是分不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心意拳讲究“中和之道”的“守洞”的重要。所谓“和”,“心惟静则和,心惟静则亲清”,通过“静身存神”使元神变盛,使真气充盈,精神专注,意念集中,就有可能激发人体内的特异功能。而医家也是非常重视“中和之道”的,医家的“守洞”就更重要了,祖国医学所注重的病从口入,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医学还是非常重视的。故心意拳既体现了祖国的医学思想,反过来更充实和发展了祖国的医学理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巧笑倩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心意拳】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心意拳 小编为您整理心意拳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