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素有历史“窑州”之称的蕲春县管窑陶器厂,始建于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600多年来,延续手工拉坯成型、手工皮千画花、土龙窑烧制等独特的传统工艺,生产具有日常实用和艺术收藏价值的缸、炉、罐、坛、壶等100多种陶瓷产品,畅销于16个省市74个地区和6个国家。是湖北省历史悠久的著名陶产区。
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陶业生产由原来的肖姓独户小作坊发展到肖、洪、沈三家合股建上、中、下三条作坊,一条土龙窑。利用江边丰富的陶土资源和长江水路运输优势,大量生产日用陶产品,从业人员由20多人猛增到200多人,产品由原来的10多种发展到100多余种。生产程序为:挑泥、晒泥、脚练泥转入手工捏、打、拉坯成型,通过凉、晒、验进入土制龙窑以松柴作燃料,进行烘、烤、烧过程,根据经验采取唤、增、闭火技术,直至烧为成品。生产工具主要有泥镐、托板、车盘和龙窑。
十五世纪中叶,清朝乾隆三十年(1766年),随着社会进步和民间手工艺技术的发展,陶产品逐步由粗向细,从版向花转化。陶工逐步在陶坯上采用手工皮千画花,使陶产品披上了美丽的花纹。咸丰六年(1856年)四月12家窑户集资31块银元在垸东南小山坡上兴建小货龙窑一座,并将青釉陶烧制成功。从此,古陶披上了色、花盛装,实现了质的飞跃。尤为盛名的手工绘画王、叶姓女艺人,练就一手高超的手工绘画本领,在陶坯上随手摸、点、画出花种各异和千姿百态的鸟、鱼、虫、兽等图案,随后又创造出刻花、贴花技术,加上色釉的装饰,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其产品远销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6个国家。
由陶土传统工艺烧制的产品,不但有广泛实用、艺术收藏和观赏价值,还有极高的人体保健价值。1984年4月,参加全国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展销会上,原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力群同志在观看湖北馆时说:“此陶是西汉文物上的图案,比较适合作礼品!”如是选一套,赠送给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同志作出国礼品。1964年5月,湖北陶瓷专业会在管窑召开,同年8月25日湖北陶瓷生产技术比武观摩会在管窑召开,厂老工人王祥恩手工拉坯制作小泡菜坛、茶坛、油壶等深受与会者的赞扬。同年9月10日中央美术学院金宝升教授、湖北美术学院何亿教授在管窑对车盘手工成型拉坯技术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学术考察,其传统工艺技术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然而,随着社会资源的减少,古陶传统烧制的燃料松柴,因国家严禁森林的限制,陶瓷生产被迫转产做红砖,以砖养陶,土龙窑逐步停火,厂债累累,由此给近两千人的管、李、芦三窑厂带来困境,特别是市场经济以来,厂工人迫于生活所需,技术工人和年青工人纷纷外出打工,车盘车间房屋倒塌,龙窑破毁,传统的工艺面临濒危,如不及时抢救,600多年的民间传统工艺将毁于一旦。
发展
2013年7月,在政府的支持下,67岁的何良发二次创业,成立湖北明窑陶艺公司。一年间,何良发研制出多系列工艺陶精品,他创作的《编织纹陶盆》获第14届中国工艺美术展“国信·百花杯”金奖。目前,已有多家厂商前来寻求合作,公司也将引进设备,在当地红旗岗建设陶艺小区,预计于今年10月量产。
今年5日,湖北美术学院在管窑建立大学生陶艺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有三所大学在洽谈设立实习基地。
一步一步建设好厂房,将在沿海窑厂打工的200多名国内顶尖工匠吸引回来,是复兴管窑之路。
据管窑镇党委书记吴华君透露,近年来,管窑镇党委、政府按照“保名窑、留名师、制名陶、争名奖、引名校、建名企、创名市”的工作思路,对管窑传统的手工技艺进行保护、传承和开发,管窑复兴之路指日可待。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亭亭玉立的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管窑陶器】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管窑陶器 小编为您整理管窑陶器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