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项目
1、核雕(大连核雕),编号:Ⅶ-59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
(3)保护单位:大连市西岗区文化馆
2、核雕(光福核雕),编号:Ⅶ-59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3)保护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文体教育服务中心
3、核雕(潍坊核雕),编号:Ⅶ-59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潍坊市
(3)保护单位:潍坊市文化馆(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4、核雕(广州榄雕),编号:Ⅶ-59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增城市
(3)保护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文化馆
历史源流
民间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为“辟邪”之用。有制成佩件、扇坠、串珠等为文人清玩。其艺术特点是在较小的果核上表现出复杂的题材,雕刻手法也细致入微。所刻有诗文或渔家乐、百花篮、罗汉等题材。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等地均有核雕,较有特色。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洢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核舟记》已被选进人教版初二语文课本。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
清代有邱山核雕技艺精湛,作品传世亦少。晚清核雕艺人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为其力作,林木扶疏处,怪石参差间,竟雕刻三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惊奇。
光绪年间出生的核雕艺人都兰桂技艺精绝,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有了件为其核雕作品。
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都兰桂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核雕代有传人,江苏苏州人陈素英即为都兰桂之后又一核雕名家。
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扬弃之物,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最为皱脊错综诡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笔者现将匣中核雕搬来“共乐乐”,期盼赢来读者诸君共鸣之声。
果核,在一般人的眼里,是品尝鲜果后的弃物,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桃核、杏核、橄榄核)到了微雕师的手中,就会化腐朽为神奇。
古代,我国南方的微雕工艺一向有特色。特别在江浙地区,传统手艺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见宏,尺幅之间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种种情趣天地。在各式各样的工艺巧作中,一种用果核雕刻的艺术可谓在中国工艺的艺术长河中独树一帜。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之一。
据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与杏核,未曾见到当时用橄榄核或胡桃核等进行雕刻的物品。据现存世的核雕来看,明代以后到了清乾隆年间才出现了用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兽、吉祥物等等。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里摩挲把玩。
工具工艺
工具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核雕也不例外。无论是大师,还是初学者,都要有一套好的工具才行,我们就说说核雕工具吧。
刀具:
核雕刀主要有三类,
1平刀,形状象单刃的篆刻刀,按刃宽分很多规格,可做大形。也可雕细部。一些高手就用大平刀开眼。
2 半圆刀。就是在半圆的钢条上,磨出斜刃。同样有很多规格。用途广泛。一件核雕作品上的起伏,转折处,多用半圆刀。
3 角刀。形状象个倒三角。多用于细部雕刻,象眼,牙齿等。一个好艺人可能有二,三十把刀放在手边,随取随用,运刀如指。看其雕刻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4 修光刀。 形状像斜刀,但是没有斜刀那么锋利的刀尖, 只是用来刮削表面光滑用的。
5 掏肉刀。形状很像一段铁丝,或者钢丝,但其实是用来挖核里面的仁的,因为仁如果不掏出会生虫不利于保存核雕。
6 特小刀。 形状和以上几种类似,只是刀头直径更微型,甚至达到零点几毫米! 适合雕刻米粒大小的景物。
7 刻刀把。 常见的有双头索,也叫拿子、金属刀把等,原本为钟表修理工具,因为小巧玲珑方便使用后为核雕界人士采用。2013年,在以往工具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款刻刀把,结合了传统木把与现代金属刀把的双重优点,既有木把的华丽大方手感好上档次,又满足了使用方便好携带的需求。
电动辅助工具:吊磨-(用于镂空,钻眼) 牙雕机(打磨)
其他: 1.5米高工作台 翘刀床 钢锉 砂纸 卡尺等
工艺
核雕工艺分:
薄意,浅浮雕,高浮雕,圆雕,镂空雕,镶嵌。
核雕的制作与其它的雕刻手法基本雷同,首先要精于选料,因乌橄榄品种繁多,须根据其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一般以粒大、核厚、色红,饱满为佳;然后是设计,需根据核的形状进行构思,并将需刻划的形象在核上勾勒;其三是定形,即根据勾勒的图案打坯,即初步加工;其四是粗刻,即对整件作品的细部进行刻划;第五为细刻,即对雕刻好的作品进行细部完善,特别是对人物的脸部、手部等重要部位作调整,使之更加生动;第六打磨,一般以粗细砂纸打磨作品,使之光洁细腻;第七是抛光,布轮抛光后的核雕作品细腻、润滑而富有手感。如果雕刻罗汉头这类常规作品,胸有成竹则无需在核上勾画草图,自殷根福始就形成了五刀“定位”的技艺,一直流传至今,即鼻头一刀,眼睛二刀,耳朵两刀,关键是下刀部位要准确。诚然,同样是雕刻罗汉头,其形象刻划也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别。
核雕制作工具有凿子、锉刀、扶钻三类。凿子有圆凿、线凿、平凿等多种,需自行制作,才能得心应手。圆凿,快口呈圆弧状,有大小之分,大圆凿可用来雕毛坯,小圆凿既可在核体较小的原料上履行代替大圆凿的功能,又能往深处挖,特别是透雕,往往需要用小圆凿来处理。线凿可用来刻细线条,如发丝、眼皮、眼黑、衣褶的细线条等,人物开相一般用线凿来完成,在一些细微处需清理的,小圆凿无法施展的地方,均可用线凿来代替。由于线凿灵活、雕刻有深度而被广泛应用。平凿用来雕刻块面,把物件轮廓勾刻出来,又可把橄榄核一些表层铲去,突出布局的立体感。毛锉以其细密的钢刺来修正橄榄核形状,使其达到圆整,扶钻则用来钻孔。
苏州核雕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艺术精华,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无论浮雕、圆雕、透雕均以“精、细、奇、巧”取胜,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征。精、细,体现在核雕作品工艺细微,点睛之处既细如针尖,又形象生动。刻划的罗汉等人物刀法简洁,形神兼备,即使将其放大数十倍,仍栩栩如生。奇、巧,体现在核雕作品均有巧夺天工之奇效,如核舟,不仅能在细微之间表现人物数十人,而且舟上门窗每扇都能开合自如,其落榫处以毫厘计算,令人难以置信。核雕体积虽小,却构思缜密,设计精巧,工艺细密,以小见大,其作品可作为颈项、衣带、折扇或绣袋的坠挂件,若穿成珠串,可作为手腕、颈项饰物。它曾是历代手艺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代代相传,至今依然如故。当今悄然兴起的核雕市场,不仅使中国传统优秀技艺得以传承,而且将会不断光大,显示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的生命力。
部分作品
桃核雕刻
桃核雕刻,是用桃子的果核为原料进行雕刻。
核桃雕刻
揉手核桃为明清时期核雕的一种健身、娱玩之物,一般为一对。选取只有一条圈匝式皱脊且壳厚仁少,而又形状相近的两只山核桃雕上图纹而成,掌上盘玩,“嗑嗑”作响,时人视为时髦之物。文人学士闲庭静坐,王公贵胄后院赏花,手里盘玩着一对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够彰显清高。故宫博物院收藏十余对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寿的,有天生连理并蒂的,大多附有“丹贝勒预备”、“恭进”等墨书,表明为王公贵族贡送皇室的,用极考究锦盒装盛。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提到,紫禁城皇宫保存一只乾隆皇帝的“百宝匣”,其中有一格装的是一对揉手核桃,雕刻着神话人物。乾隆酷爱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将当时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进宫廷造办处。但皇宫珍藏的这批揉手核桃中,不见雕螭雕龙雕松竹梅图纹的。
“岁寒三友”揉手核桃呈不规整椭圆状,色泽紫褐,润亮生辉,最大直径不足4厘米。艺人利用圈匝式皱脊之两侧雕刻成一松一梅,松树苍劲,梅树欹古,丛竹则繁茂于乱石之中。方寸之中,寒梅绽放,松针坚洁,翠竹摇风,对严寒无所畏惧的共同品德铸结了它们千古不渝的“岁寒三友”佳话。艺人巧妙地利用核桃上错落参差的结梗皱脊施以刀笔,梅花瓣芯清晰,松叶针针可数,竹叶婆娑有态,花迭叶累可见五六层次,于是如诗如画常相伴,亦核亦桃好揉手。
核桃纹路各不相同,雕刻中非常考验雕刻师的功底,需能随形、随意,因失败率过高,能成对完成的作品更少见,“招财聚宝”即以成对核桃精雕而成,四面采用了金蟾吐宝、貔貅纳财、锦锂聚运、如意祈福的传统题材随形雕刻,寓意招财聚宝、富贵吉祥。
橄榄核雕
其次是“庭园婴戏”橄榄核雕。雕件高3.4厘米,色泽紫褐,光润熟滑。分别在核之两侧雕刻一针叶树、一阔叶树,绿叶婆娑,枝干挺拔。树下有童子?名,一童抱另一童双腿作倒立状,一童站立另一童肩上正欲攀援上树,其他或蹲坐,或旁观,或扶协,童趣跃然刀笔之下。采用浮雕和镂雕手法,用刀爽索,造型生动,层次丰富,气氛热烈。
婴戏图为明代装饰工艺中最常见图案之一,为时人唱赞国泰民安的一种表达模式,但用在橄榄核雕上尚为鲜见。把玩于指撮之间,紫褐红润之古风古韵扪摩可触,嬉戏玩耍之童声稚气似乎侧耳能闻,些小弃核竟成了童子乐园!
十八罗汉
第三件是“十八罗汉”核桃雕。核雕高3.6厘米,呈梨状,色泽棕红油润,老气盎然。作者依凭硬核皱脊回谷式的错杂刻面循势造型,罗汉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啸风,或双掌合十,或开怀朗笑,神情态势各不相同。施刀细腻,手法老到,粗犷处勾勒刚劲,精微间线条柔绵,意到手到,揽云天雾海中的十八罗汉于一核。
“十八罗汉”核桃雕佩挂于腰间,赏玩于案头,臆想着具有“最高果位”的罗汉们为你驱灭烦恼贪痴,替你争取衣食无忧,让你脱离生死轮回,便如佛光罩体一般,可以乐哉悠哉了。
春宫图
第四件是清代“春宫图”桃核雕,高仅3厘米,棕红色泽,熟旧莹润。
“春宫图”桃核雕一侧雕林中小屋,瓦棱历历可数,墙上小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鸡同母鸡触喙亲昵。另一侧雕一裸男同一裸女求欢送爱,眉眼传情,心愫缠绵。构图布局着眼于农家院宅,俗尘难拂不假,隐而不秘是真,艺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达对安居乐业的憧憬的。奏刀者线条圆逶,设计则别出心裁,各种雕刻手法兼而施用。人爱以鸡欢作衬,最坦诚地表达这样一个道理:大自然的玄机就浓缩在“传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说,核雕小不盈寸,却是载喻着大自然一个不朽法典的。
第五件是“福禄寿”桃核组雕。福禄寿三星高不过2.8厘米,皆熟滑润亮,色泽棕红。其中以寿星雕刻最为传神,眉眼慈祥,美髯垂胸,精神矍铄,袍服结带宽松得体。福星比寿星胖大些,体形敦厚,笑容可掬,刀法虽显见比寿星工艺简洁爽利,富贵气仍然逼人。禄星胖瘦高矮介乎福寿二星之间,其用刀之简洁一如福星,而笑脸却更加明朗,莫非作者要留他个见钱眼开的笑柄?且三星中唯寿星须眉衣褶写工而其他二星写意,又莫非捉刀人自嘲与福禄无缘,唯求淡泊以求长寿?三星脱刀之日想见约百年,硬核上竟像古瓷一般开了片纹,粗细错落,但皆纹而不裂,平添了几多古旧香色。终不知哪一位买了“三星”来,把玩于掌上足以怡情,悬佩于腰间尤可养性,集“福禄寿”于一已,虽小而又小,却包罗了人生大愿,想是用来聊以自慰的。
九螭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龙”揉手核桃各有千秋,我是特地留作压阵之说的。
“九螭”揉手核桃呈不规则椭圆状,最大直径近4厘米,色泽紫褐油亮,有滋润感,手感熟滑,是积旧熟陈之物。螭与龙皆为龙,而九条龙至尊至极,于是汉魏时有九龙殿,五代时有九龙帐,九龙冠、九龙袍、九龙壁、九龙柱,不一而足,龙的图腾成了中华文明的象征。
“九螭”揉手核桃和“九龙”揉手核桃皆选取山核桃雕制,艺人依凭胸竹驾驭刀笔,将满刀错综复杂皱脊结梗之核壳视为混沌一天地,雕卷云飘飘,琢紫气漫漫,九螭或屈侧回首腾挪于朵云之上,或昂头舒展在雾漫之中,而九龙穿飞翻腾,推云拨雾,或两现其身,或凌云直上。4只核桃,龙腾螭跃,皆嬉戏翻飞于云天雾海之中。
山核桃错杂的表面皱脊有如纵横交结的高冈深谷,捉刀者不单要具备巧借这种复杂形貌为九螭、九龙作意向造型的能力,更要具备依据刀路随时修改意向造型的丰富联想,设计布局力求九螭、九龙不拥不塞,螭与螭有呼应,龙与龙有顾盼,云与气有贯通,“球”与“球”分立而又浑然一气。“九螭”揉手核桃刀路粗犷,线条圆转不足,刚健有余,野趣重于雅逸。艺人分明注重造型而不在乎细微处的精雕细琢,螭头明显为“方斗形”。“九龙”揉手核桃紫铜色泽,手感滋润熟滑,刀法圆润,线条细婉,图面虽繁满,但龙与龙条分缕析,鳞甲分明。至于用刀之大胆,想象之丰富,构图布局之疏朗繁满有致,皆可见驾轻就熟之功力。尽管这两件揉手核桃皆未署款字,谁又能说,它的作者不该享有无名大师之誉?
与揉手核桃相比,杏仁核雕真就微不足道了,它是核雕中的小不点,但小巧精微,玩赏可添雅兴。像杏仁核雕“猕猴”,高仅2厘米,雕整核为一坐猴,双手捧食,正大口大口咬吃,形态活脱,刀法粗犷,但线条准确而洗练,几笔几刀,调皮的小猴呼之欲出。虽然小得如此不起眼,但精微处见功夫,乖巧若此,也就人见人爱了。
无论是揉手核桃,还是橄榄核雕、桃核雕、杏核雕,其精妙之作都足以让人着迷,若非如此,王爷贝勒们凭什么将揉手核桃进贡皇宫供皇室权贵赏玩呢?王公贵胄乃至文人士大夫之钟爱揉手核桃,要么编织绦丝网袋悬佩腰间为饰,摇之有“嗑嗑”之声悦耳尽兴;要么或沉思或闲散时把玩于指掌,揉摩有松爽之愉,强健身心。于是揉手核桃得到尽善尽美的一个昵称,叫“文玩核桃”,其他核雕自然为“文玩核雕”了。所谓“文玩”,是说核雕该是跻身于艺术品之列的,其精妙,其典雅,其香色,其气韵,皆可包涵于“清高雅逸”四字之中,可不是非“文玩”莫属了?在当今收藏界愈来愈向藏珍玩雅的高境界发展之时,文玩中的既是精妙品,又是艺术品的核雕,自然而然便身价扶摇了。
核舟
核舟:是专门用果核雕刻成画船和小舟的民间工艺品,起源于古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核雕技艺中微雕的一种。
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各自具备各自的情态。王叔远就是一位雕刻核舟的艺术高手,他雕刻的“苏轼游赤壁”核舟,后被散文家魏学洢写成《核舟记》一文,生动的描述了这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其中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等语句,可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苏州核雕
明清时期,苏州核雕渐兴,江浙一带官宦商贾崇尚风雅,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奇珍,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由此核雕风靡朝野,出现了“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之盛况,精湛而玲珑多巧的核雕被人们争相佩带和收藏。清末民初也出现了不少核雕名家,如杨芝山、都兰桂。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技艺精绝;都兰桂的核雕还被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时作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
民国时期,苏州太湖边上的舟山村核雕逐渐兴起。舟山村自古就是出雕工艺匠之地。据《香山小志》记载:“香山梓人,巧者居十之五六。又有雕工,专将竹根、竹节、黄杨、紫檀、以及象牙、牛角、桃核、橄榄核、刻山水人物、花卉鸟兽等玩品,精巧有致,雅俗共赏”。上世纪三十年代,舟山村曾涌现了开创苏州核雕新局面的一代核雕高手殷根福,在苏州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今天,不由不使业内人士常常怀念他将技艺传承于后世的业绩。
殷根福(1885-1939),自幼对工艺雕刻倍感兴趣,在苏州深厚历史文化的浸润和丰富而精湛的众多传统手艺的熏陶下,曾先学竹雕、牙雕,虽默默无闻,但也能聊以维持生计。1930年前后,他在上海老城隍庙开设了“永兴斋”,专门出售竹雕、牙雕工艺品。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广东船工手中获得橄榄核,此橄榄核产自广东一带的“乌杭”品种,其颗粒大,质地硬而细腻,便于执刀雕凿,经其精心琢磨后,随形设计雕成罗汉头像,稍经抚摸,便滋润光滑。而后他将雕成的罗汉头穿成手串在上海店内销售,普受民众欢迎。为塑造好罗汉形象,他多次到东山紫金庵罗汉堂内临摹观察,并反复揣摩,融汇于心。此后,他刻制的罗汉头像越发挺刀爽劲,厚朴凝重,表情自然,双目传神,且形象生动、神采各异,使求购者络绎不绝。自此,他专事核雕罗汉头像,并形成殷派独特技艺。为满足市场需求,他培养了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和徒弟须吟笙等多名艺徒,并在舟山村组织生产,一时全村年耗橄榄核10担左右。
殷派一脉的核雕技艺由殷荣生、殷雪芸、须吟笙、钟年福等继承下来,并逐渐发展壮大。1970年,他们几个召集村上核雕艺人创办雕刻组,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1973年,又带领20余人参与创办吴县东山雕刻厂;而后于1975年在本村建立舟山核雕厂。而殷雪芸则在1972年被邀至苏州工艺美术厂、苏州工艺美术研究所传授核雕技艺,先后培养了董兰生等多名艺徒。
一段时期,苏州橄榄核雕处于低潮时期,人员散失,技艺荒疏。“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行”,自本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渐富裕,喜爱核雕的民众与日俱增,由此核雕生产又峰回路转,使一度沉寂的核雕市场活跃起来。如今的舟山村,家家户户都在制作核雕,从业人数达五六百人。北京等北方大城市民众对苏州核雕钟爱有加,当地村民足不出户,客户却纷至沓来。由于市场前景看好,附近从事木雕的艺人纷纷转入核雕,从业人员不断扩大,也涌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民间艺人,如陈素英、周建明、宋水官、董兰生、须培金、殷毅军、汝凤伦等继往开来的新一代核雕高手。同时,通过薪火相传,使年轻一代的核雕能手也随之大量涌现,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品种
当今的核雕品种、花色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珠串式,即把多个核雕穿成一串,多为十八罗汉头像,各种祥兽,群仙聚会等;二是坠件式,即以单粒核雕为主,配以红线,可挂在颈项或腰间佩带,也可挂在衣服、折扇上,坠件表现形式丰富,人物有仕女、观音等,还有花鸟、龙凤、山水植物等;三是摆件式,即将核雕镶嵌在象牙或红木底座上,供人玩赏,尤其是核舟,更以巧夺天工而名震四方。从题材内容分,主要有四个系列,一是吉祥如意系列,如十二生肖、避邪神兽等;二是神仙人物系列,如十八罗汉、观音、弥勒佛、八仙过海等;三是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如东坡泛舟赤壁、羲之戏鹅、桃园三结义等;四是山水园林系列,如山水风景、古典园林等。除上述形式和题材内容外,年轻的核雕人还在孜孜以求地探求多形式、多题材表现手法的核雕作品,似乎要将世事万物、历史人文都在方寸之间尽情挥洒,令人刮目相看。
精神价值意义
1、与物的感应让人体会万物有灵而心有寄托
核雕与人感情是很深的。爱核之人佩戴了核雕一般都是不离身的,闲时还要常常把玩于手中,这样久而久之核雕就会与人体的分泌物相结合,使其越来越富有光泽和温润,充满了生机与灵性。这就是一颗普通的核雕,在人赋予其温情真心后给主人最好的感应和,直让人心有所寄。
2、现代都市人的一个理想精神意境载体
核雕所塑造之意境万千,山水、人物,还有园林等等,世间百态尽在其中。不能远行,亦不能离开钢筋混泥土森林,但若能有几枚自己喜欢的核雕佳作于办公桌或书房,工作间隙观想遐思,亦不失为一种理想精神意境的欢喜感受。
3、回归传统,回归自然的一条路径与载体
在核雕艺术作品中,总是有不少传统文化及中国古代那些回肠荡气的故事题材。在赏玩核雕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去了解这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故事。在传统故事与自然的合一中找寻自身的终极关怀方式。
4、让人安静的一种方式
对于核雕者来说,其实核雕的过程也是让人心安静的过程。学习核雕就是一种缓解压力的好方法,因为制作核雕要求制作者把心中杂念抛去,专注于每一个细节才能做好。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核雕】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