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藏文书法

时间:2024/9/20 3:38:20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藏文书法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米·桑普扎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吸纳古印度不同文字的优点,结合藏族文化,创造了完善的现用藏文字,随后出现了八大书法家,形成了八大书法体系。书法家琼布玉赤对“乌钦”字书法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后来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字体,被称之为“琼赤”(即琼布玉赤之书法)。后来“琼赤”分出“尼赤”派系,盛行于尼木地区。德格藏文书法是在卫藏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书法体式,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德昂洒智因源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德昂乡而得名,传承至今已200余年,共有七代传人。2008年,藏文书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遗产项目编号: Ⅶ-64
  • 申报地区: 四川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详细介绍

相关项目

1、藏文书法(德格藏文书法),编号:Ⅶ-64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德格县
(3)保护单位:德格县文化馆
2、藏文书法(尼赤),编号:Ⅶ-64
(1)批次/类型:2014年(第四批),扩展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
(3)保护单位:西藏图书馆
3、藏文书法(果洛德昂洒智),编号:Ⅶ-64
(1)批次/类型:2008年(第二批),新增项目
(2)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3)保护单位:达日县文化馆

书法简史

藏文创制年代,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藏文创制于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由吞弥桑布扎所创制。另一种观点认为,藏文产生于象雄即今阿里地区,产生于丹巴辛绕创立雍仲本教时期,即藏文创制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一、丹巴辛铙时期的藏文及书体

依照藏文产生于丹巴辛绕雍仲本教时期这一观点,最早的藏文书体叫达斯蚌益。与达斯蚌益同时代产生了另外几种藏文书体:拉颇益给、司益、玛益(玛尔藏文)。在这几种书体中,运用最广、最流行的是玛尔藏文。玛尔藏文分为玛钦、玛琼两种书体。

二、吐蕃时期的藏文及书法

认定藏文创作于公元七世纪这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到了公元七世纪,即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大臣吞弥桑布扎以玛尔藏文为蓝本,参照古印度笈多文创制了新藏文。这就是至今我们所使用的藏文。它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西藏的文化古老、悠久、深厚、博大,它诞生在世界屋脊这块神奇的大地上,具有淳厚的高原气息、浓重的乡土特质和明丽的雪域色彩。它的文学、哲学、医学、音乐、绘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些灿烂文化的背后,都离不开流畅优美的藏文书法艺术。藏族人民历来十分重视书法艺术,重视书法练习。孩童入学之初的头几年,主要是学习书法,打好书法功底。在西藏地区一般是用习字板练习。在习字板上达到一定书写功底后,才能在纸上写字。从藏文产生以来至今,先后共出现了乌金、徂仁、白徂和酋体等数十种字体,书写迅疾、形体优美流畅的酋体,成为最实用、书写最快捷的书体被广泛地运用,字体或书法是西藏人民非常重视的一件事,经过刻苦练习,一般有书法功底的人能书写六七种书体,

经过千百年来的沉积,有关藏文书法的书经、笔论,有上百种之多,藏文书法早已成为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丽珍品。

历史渊源

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藏族社会已有了文字,最早的藏文叫达斯奔益。在它的基础上雍仲本教的创始人丹巴辛绕时期出现了大玛尔文和小玛尔文,还产生了天成文和斯益文。那时已有了书法艺术,并产生了艺术流派。

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的名臣吞米桑布扎以玛尔文为蓝本,并参照古印度的古巴达文创制现行的藏文,并确定了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

其后陆续出现了列砖体、串珠体、稞体、腾狮体、雄鸡体、鱼跃体和蜣螂体等。乌梅体则产生了丹体和黎体两大流派。此外,在吐蕃第三十五代赞普赤德松赞时期出现了独特的密文体、伏藏体、幻妙体等专门用于书写密宗内容或用于伏藏的书体。字体多达40余种。赤德松赞时期的高僧努·桑杰益西也独创了一种新书体。

大约在前弘期和后弘期之间,大书法家琼布玉迟参照绘制坛城的坐标原理规定了乌金体每个笔划的位置、走向及长度,并一一定名,从而实现了乌金体的规范统一。从那时到今天,虽然乌金体书写流派有好几派,然而其大的格局上相去不远。

前弘期至后弘期之间约100年,其间出现了帕萨体。

后弘期以来,藏文书法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随着弘法,大量的编译、誊录经卷客观上促进了藏文书法艺术、制墨工艺和造纸技术的提高。每有大部头经卷的誊抄工程,便会邀请当时的那些书法高手共同誊录。比如,十二世纪中叶,大译师仁青桑布在组织修订并补译佛经时,邀请了全西藏最著名的书法家们,用兰靛纸和复合纸抄写了几十部经文,并要求卷与卷、部与部书体一致。十三世纪,萨迦班智达和八思巴修成萨迦南寺。寺内大殿西墙内修起了经书墙,动员全藏区的书法家、誊录师来抄写佛经,“砌”成了由8万多部经书组成的经书墙。

上述这类誊录活动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提高。白徂体是专门用于书写经卷的乌梅体,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新的书体。白徂体又分有斜挑、无斜挑和朱徂体。

正如前述,乌金体中琼体、尼体和康区体的相继出现,也是刻板经书的需要。特别是琼体又成为金写佛经,尤其是《甘珠尔》、《十万颂》、《丹珠尔》的最主要、最庄重的书体,书艺达到了最精美的程度。萨迦王朝时期产生了弯腿朱匝体。不仅萨迦法王发布的政令是用这种书体书写,甚至碑刻文也用这种书体。噶丹颇章时期,政令则采用长腿朱匝体书写。到了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娟秀的短腿朱匝体成为西藏地方政府政令书体。徂同体、徂仁体、徂玛酋、酋体、酋钦等是后弘期出现的书体。徂同体、酋体等又分雄体、拉体和尼体以及伊体等。

书写迅疾、形体优美流畅的酋体和酋钦体(大草)是后弘期,特别是上世纪和本世纪书法艺术的一大成果。酋体和酋钦已成为最实用、书写最快的书体被广泛地运用。后弘期书法艺术繁荣的一个显著例证是多种书家体的出现。觉罗体、恰罗体、贵罗体、多丹体、央丹体、仁布体、美妙体、八思巴体等等,都是后弘期以来的历代大译师、学者或书法家创新的藏文新书体。

从藏文产生以来至今,先后共出现了上面书体。其中常有的有乌金、徂仁、徂同、朱匝、白徂和酋体等。特别是酋体运用最广。

藏族历来十分重视书法艺术,重视书法练习。孩童入学之初的头几年,主要是学习书法,打好书法功底。习字之初从徂仁体开始。并且在西藏地区一般是用习字板练习。待习字板上达到一定书写功底后方准其在纸上习字。一般有书法功底的人能书写六七种书体,其目的在于能够视情而书写不同书体。字体或书法作为文人的脸面,人们很重视书写艺术。旧时文人致书他人,多含显示自己的书法功底之意。

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法,书法是属于大五明的工巧明的一个小分支。工巧明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学科,几乎统括了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当然,医学、历算不包括在其中。纸张的制造、各种墨汁的研磨调制也是包括在工巧明中。因此,以精通大小共十明为治学最高目标的藏族学者,自然把书法作为学识功底加以研习并在各自的论著中加以阐述或作专著加以论述,其中必涉及造纸工艺。

字体特点

藏文文字结构的特点是,以基字为中心,五个前加字一定要写在前边,十个后加字写在后边,三个上加字写在它的上边,四个下加字写在它的下边,二个又后加字写在后加字的后边。其书写顺序是依基字的前加、后加、再后加的次序逐步进行。藏文的读音在藏、青、甘、川、滇的广大藏族聚居区虽有差异,但书写形式各地却是统一的。就其书体种类而言,主要分为楷书和草书两大类。楷书要求运笔轻重适度,疾徐得当,刚柔相济,使结体既显示严谨茂密,又不失之呆滞。草书分为初学体(藏语称“嘎卡”)、舞步行书(藏语称“堆筛”)、长足行书、短足行书、半草体和草体几大类。实际上,前几类也可列为行书。

和汉字书法学习的程序一样,初学藏文书法,都从楷书入手。藏文的三十个字母中,有九个属于“长脚型”(即下部笔划延伸较长),如果把一行作三等分,“长脚”必须写至下部边线,其它非“长脚”字母则分别居一行之上中部。再如把一个字母所具的宽度纳入与横行的三等分相等距离的竖三等分中,就好比把一个字母装进了一个很小的“九宫格”,字母笔划在这一“九宫格”中的各个部位各有名称,或称“眼”、“肩”,或称“腹”、“足”,各具特色。藏文书法中,楷书是“有头”一类的,重在字体一定庄重严谨。学习楷书的步骤是,先将三十个字母写稳定后,再练习写五个反体字母和四个元音符号,最后,学写前后上下的加字。如此循序渐进,直到每一个字、每一行以至通篇都写得结构严谨,工整熟练了,才算符合楷书书写的要求。有了一定的楷书基础之后,才可以学写草书。

藏文草书的要求复杂一些。讲究每幅书诀作品通篇的气韵追求气势流走、跌宕有致。每一字母的“长脚”以及相当于隔音符号的“,”(辙)皆须直中见曲,以致“曲如半弧”。_相邻字母和相邻音节要一气贯通,谏其疏密有致,既不显游离讼弛,也不感紧凑憋气。对一于元音字母和下加字母牡则要求位居每行之上者不现悬离,位居每行之下者不觉垂吊粗要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从表面看,藏文是远较汉文更为简单的拼音文字,但要攀登其书法艺术的高峰,却并非易事。需要持之以恒,朝夕研习才能有所成就的。

藏文书写姿势不同于汉文。汉文书写一般要求_挺胸端坐,两足着地,纸铺桌上,悬肘进行。藏文书写则是盘足端坐,纸折叠夹于左手食指和小指之间,仰掌于膝并直对左乳,右手执笔,要求以姆指和食指钳住距笔尖一寸左右的部位,执笔要松紧适度,中指以下应适当伸缩,掌心留下能够容纳一鸽蛋的空间(这一点倒和汉字书写执笔方式相近乏)。

工具原料

《丹珠尔经.工巧部》专门记载了:书写藏文的工具是竹笔,为了便于书写不同的字体,分为圆竹笔和三棱竹笔。是采用高原上生长的一种箭竹,制作圆竹笔将其风干后削制;三棱笔则需要烟熏制比较柔软时削制。墨汁则是采用高原柳树枝放进银制的制碳笔筒,煅烧,冷却后得到。由于后来藏族的唐卡画颜料制作的技术娴熟以后,书写藏文的颜料从单一的墨汁,发展到金,银,朱砂,绿松石,等制作的颜料。最有特色的是书写藏文的八宝墨是用金、银、珍珠、珊瑚、百海螺、红树汁、朱砂、绿松石、研磨而成,使藏文书法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藏文是硬笔即竹笔写的。竹笔分为圆竹笔和三棱竹笔,不论是哪一种均选用质地坚韧的竹子,将其风干后削制。特别是用以制做三梭竹笔的竹子,还需炊烟熏制。藏文《丹珠尔经·工巧部》中有专门论述制做笔、墨、纸和刀等的卷函,也有单独论述四宝的专著。在这些著作中对笔、墨等的选材、制作或研磨,工艺要求等作了详细论述一从墨的种类而言,有黑、红、蓝、黄、白、灰、褐等,从原料来讲有碳质的和金银、珊瑚、珍珠等八及汞矿等。

竹笔书写藏文的这一特点,要求初学书法者在较长的时间内用习字板练字,以打好书写功底。因为习字板表面较粗糙,在习字板上练习好了,就能打出书写基础。书写的方向是从左至右,书写格式有严格规定,以尺犊为例,上下行文,平行行文。对长辈、对平辈、对晚辈的行文及书写格式都不一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书体,以至公文、书信的折叠封口等也有讲究。

书法特点

1、竹笔书写藏文,也称硬笔书法。要求初学者在习字板上,从左至右,以尺为列,平行行文,犹如一条直线串起一排排藏文,工整严谨;

2、藏文文字结构特点是,以基字为中心,五个前加字一定要写在前边,十个后加字写在后边,三个上加字写在上边。

3、藏文的读音是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的语音作为基础音,虽然广大藏族聚居区有差异,但书写形式各地却是统一的。

4、藏文书写的姿势有别于其他书法,藏文书写一般是盘足端坐,左手食指和小指掌纸,仰掌放在膝盖上,并直对心脏;右手执笔,姆指和食指握住距笔尖一寸左右的位置,掌心中空书写游刃有余。

5、藏文书法所用的纸张均是天然的原料,多用狼毒草根制作的藏纸;尤其以德格印经院的藏纸最为权威。

代表人物

查·巴智(1925—2009)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2009年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桑格达杰(1972—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

2012年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嘎玛赤列(1953—)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意义

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结合起来,与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结合起来,坚持走生产性保护、参与性保护的路子,在发动群众参与体验中强化非遗保护理念,普及非遗保护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传承价值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致富能力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展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做好非遗技艺及传承人的宣传工作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我心明亮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藏文书法】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藏文书法 小编为您整理藏文书法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