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人物明星榜 > 正文

李因培

时间:2023/5/13 16:40:27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李因培(1717年~1767年),字其材,号鹤峰,晋宁锦川里(今上蒜乡下石美村)人。李因培博学多才,尤精文史,为官清廉,颇得民心,民间留有“才高八斗李因培,字压两江马汝为”的说法(马汝为是云南元江人,精于书法)。他才高受宠,加之性刚气盛,为朝中奸佞之徒所恨,竟被诬陷,以“属员亏空不实”之罪,降为四川按察使,后改赐死,死时年仅51岁。

  • 中文名: 李因培
  • 别号名称: 字其材,号鹤峰
  • 出生日期: 1717年
  • 性别:
  • 籍贯: 晋宁锦川里
  • 生肖:
  • 去世日期: 1767年
  • 主要成就: 博学多才,尤精文史,为官清廉
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李因培(1717~1767年),字其材,号鹤峰,晋宁锦川里(今上蒜乡下石美村)人。父治民,字立人,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举人,曾任广东清远县令。

主要经历

李因培幼时,即由其父口授四书五经、《左传》、《国语》及《庄子》等,他努力学习,皆能背诵。后入塾读书,成绩常名列前茅,被称为“小先生”。9岁时随母迁居昆明,11岁参加童试,补博士弟子员。乾隆三年(1738年)参加乡试,中举人,因家贫无力上京应试。

过了七年后,得友人资助,入京考中进士,授翰林学士,三年后被提任侍讲学士,其后出任山东学政。乾隆十八年(1753年)三月担任刑部侍郎,六月兼任顺天府尹。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调任江苏学政,与文学家袁枚(字子才)友善,常诗酒聚会,游山玩水。时袁枚建“随园”于金陵(今南京),曾广征楹联,均未如意,遂择《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一句为上联,征求下联,李因培便取鲁昭公十二年,楚王夸左史倚相的话应对,即“其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袁枚大加赞许,称为“绝对”,立即刻木挂于园中。晋宁人引以为荣,亦曾将此联刻悬于晋宁象山书院内。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江苏,看到李因培署理学政,成绩昭著,曾赐诗称赞。其后曾调任浙江学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六月,调任礼部侍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出任湖北巡抚,后又先后任湖南巡抚和福建巡抚。

主要作品

《滇繋》、《滇诗略》、《云南通志》、《晋宁州志》、《李氏诗存》、《滇贤生卒考》

人物评价

民间评价

李因培博学多才,尤精文史,为官清廉,颇得民心,民间留有“才高八斗李因培,字压两江马汝为”的说法(马汝为是云南元江人,精于书法)。他才高受宠,加之性刚气盛,为朝中奸佞之徒所恨,竟被诬陷,以“属员亏空不实”之罪,降为四川按察使,后改赐死,死时年仅51岁。

其子李翊、李翔、孙李浩均进士,女李含章诗文皆精,所作收入《蘩香草集》。李因培祖孙四代名噪文坛,其事迹《清史》有传,并被近年出版的《中国历史人物辞典》收录。

其他信息

文典描写

泊静子按:

李因培曾前后两次提学江苏,据《清高宗实录》卷489:“乾隆二十年五月,以光禄寺卿李因培提督江苏学政。”同书卷521:“乾隆二十一年九月,谕:‘各省学政,已届期满,江苏学政李因培,……俱著仍留。’”同书卷597:“乾隆二十四年九月,谕:‘各省学政,现届期满。……浙江学政,著李因培调补。”是为李因培第一次提学江苏,法定时间是从乾隆二十年五月至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但是,又据同书卷608,至乾隆二十五年三月时候,户部尚有议覆江苏学政李因培疏请记载,则李因培实际提学江苏学政当是至二十五年三月以后止。

李因培第二次提督江苏学政,据《清高宗实录》卷670:乾隆二十七年九月壬戌,谕曰:‘各省学政,现届差满。……江苏学政,著李因培调补。’”同书卷731:“乾隆三十年闰二月,谕:‘湖北巡抚员缺,著李因培补授。’”又据同书735:“乾隆三十年四月,湖北巡抚李因培奏湖北吏治废弛有二。”则李因培第二次提学江苏当是从乾隆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四月止。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精灵世界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李因培】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李因培 小编为您整理李因培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人物明星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