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特色】
感官特色:藕节短粗,4节或以上,长度40cm至50cm,表皮颜色偏黄,有锈斑。口感松粉,藕香浓郁,略感有渣
【地标地理】
新垦莲藕主要产自南沙区万顷沙镇。万顷沙镇在200多年前仍是汪洋大海,被称为乌珠大洋。随着河流的冲积,大量泥沙淤积,逐渐形成沙洲。据《珠江三角洲农业志》一书记载,万顷沙成沙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至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此围垦,造成万顷沙良田,万顷沙镇因此而得名。 “沧海桑田”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万顷沙镇的地貌变迁历史。
万顷沙地区种植莲藕的历史大约有二百年,并且由于该地区农田地势低,常年持水,大多农田是典型的“湿地”地貌,冲积的淤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含丰富有机质,K含量特别丰富,加上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的莲藕质量与众不同。夏季采收的莲藕嫩白爽脆,味道甘甜清香;秋冬季节采收的莲藕淀粉含量丰富,熟食松化可口、藕香浓郁、藕味纯正。经过人工和自然的长期选择,逐渐形成了适合当地特有生态环境的莲藕品种。
解放前,莲藕种植集中在十三涌以北,围海造田后,逐年南拓滩涂,莲藕塘亦跟随南迁。六十至七十年代,在十三涌到二十涌之间,位于万顷沙以南,毗邻万顷沙镇的原新垦镇地区盛产莲藕,该地区的莲藕种植面积达到几千亩,占原新垦镇耕地面积的20%,并形成交易市场,成为万顷沙和原新垦镇莲藕的集散地,新垦莲藕逐渐成名,并享誉港澳及东南亚地区。70年代末,万顷沙的“新垦莲藕”与周边的南海、顺德、中山等地的莲藕相比,以其保存期长,淀粉含量高,风味独特而取胜,在众多的莲藕产品中脱颖而出。从此,“新垦莲藕”便远近驰名了。2002年3月,原新垦镇并入万顷沙镇。现在的万顷沙镇作为岭南独特的沙田水乡的代表,由于大面积种植莲藕,处处呈现着一幅幅“一川蕉林绿,十里荷花香,千池鱼跳跃,万顷碧波流”的如画景象。
【文化背景】
南沙区的万顷沙镇和新垦镇是新垦莲藕的主要出产地。据《珠江三角洲农业志》一书记载,万顷沙镇成沙于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至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此围垦筑堤,开发农业,田地越扩越广,造成万顷沙良田,万顷沙因此而得名,并在南部的十三涌形成圩镇。随着围垦不断向南延伸,地域不断扩大, 1972年当时的番禺县政府把新中国成立前后经人工围垦而成的新增土地,设立的一个镇,名“新垦镇”,1973年成立新垦公社,1980年改区,1986年建镇。2002年3月,新垦镇并入万顷沙镇。2005年9月,南沙区成立,包括万顷沙镇等番禺南部几个镇归属南沙区。
50~60年代初,南沙交通以船运为主,生产的莲藕除当地销售外,大多数用船运到广州市及周边市县销售,此时新垦莲藕的知名度逐步形成。60~70年代,在万顷沙地区形成新垦莲藕交易市场,1964、1965年新垦莲藕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已有较大名气,1966年当地政府设立“新垦莲藕”收购站,组织收购,新垦莲藕大量出口到港澳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换取外汇。1972年新垦成立公社,公社领导根据新垦位于珠江入海口,泥层肥厚,水源丰富,环境洁净,气候适宜的有利条件,倡导沿海围垦地区大面积种植莲藕,整个地区保证有几千亩以上,占原新垦镇耕地面积的20%。70年代末,新垦莲藕与周边的南海、顺德、中山等地种植的同品种莲藕相比,以其淀粉多,鲜味十足、藕香独特而取胜,在众多的莲藕产品中脱颖而出。从此,新垦莲藕便远近驰名,并享誉港澳及东南亚地区。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新垦莲藕】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新垦莲藕 小编为您整理新垦莲藕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