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ABC

当前位置:排行榜ABC > 城市人文榜 > 正文

香港礼宾府

时间:2024/9/15 17:01:31 15200票数:31投他一票#日剧#
香港礼宾府是香港特区政府接待来宾的场所,特区政府的一些重要典礼亦于这里举行。礼宾府位于香港岛中环半山上亚厘毕道,前身是港英时期的香港总督府(简称港督府),现已成为香港特首的官邸。建于1851年,历时4年竣工。1891年于东面扩建新翼,即是宴会厅。1941年至1945年日占期间,依然以礼宾府作为港日政府的总督府,于英治期间的28位港督有25位均在里面居住。2018年3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特区行政长官官邸礼宾府定于3月18日向公众开放。
  • 外文名: Government House
  • 建筑面积: 24000㎡
  • 景区级别: 香港法定古迹
  • 所在地址: 香港中环半山上亚厘毕道
详细介绍

建筑设计

塔楼

中央高塔楼为日军占领香港期间加建,塔楼矗立于主建筑物和新翼之间原有的石阶上,把两座建筑物连接起来。

守卫室

两间守卫室位于正门入口,1855年建成,是礼宾府内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由1850年代负责兴建一代总督府的时任测量总监急庇利设计。

宴会厅

宴会厅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宴款待海内外贵宾、举行勋衔颁授典礼及社区参与活动的地方。

饭厅

饭厅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宴款待海内外贵宾的地方。

会客厅

会客厅用作接待来宾和举行会议,厅内的天花和墙身均饰以精巧的灰塑。

花园

香港礼宾府的花园和小庭园中有各种不同的花卉及树木,当中包括红花杜鹃茶、巴西野牡丹、锦绣杜鹃、大红花、锦葵、金雀花、蝴蝶兰、瓜叶菊、金鱼草、秋樱、绣球等超过三十种植物,还有已被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收录于《古树名木册》上的绣球树。

建筑特色

香港礼宾府建筑外型典雅,既富新古典建筑风格的华丽气派,又略带热带格调;既有西方新古典主义的华丽、典雅,又有东方建筑的简洁、古朴。

一百多年来,香港礼宾府进行多次重大改建工程,如今的香港礼宾府已非初的面貌。前总督府原属英乔治亚时代建筑,富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日军占领香港期间,把前总督府用作司令部,并委派日本工程师藤村正一设计一座高塔楼,在屋顶加上日式瓦片,淡化了建筑物的欧陆风味。

香港礼宾府外墙全部以灰泥饰面,富有表现主义和装饰艺术风格;中央塔楼和屋顶的设计,则受日本建筑风格影响。香港礼宾府糅合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和历史意义。

功能价值

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香港礼宾府目睹了香港的巨大变化。香港回归后,礼宾府已成为“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落实的一个政治和社会文化标志。

这座百年建筑见证了香港回归前后的沧桑岁月,作为政治权力的某种象征,充满历史感和神秘感。

参观信息

从港铁香港站B2出口,沿民耀街步行至中环怡和大厦,搭乘12号巴士,于香港动植物公园站下车。

于港铁金钟站C1出口的金钟太古广场外搭乘23或40号巴士,于红棉道香港公园下车。下车后经过香港壁球中心及圣约翰大厦,再横过花园道至美国领事馆,香港礼宾府就在隔壁。

从港铁中环站K出口出来,穿过汇丰总行大厦后,再横过皇后大道中至花园道,沿花园道步行前往。

建设沿革

1851年10月,香港总督府的建筑工程展开。

1855年10月,总督府竣工,第四任港督宝宁爵士是首位入住总督府的港督。

1889年至1891年,总督府在主楼东面加建新翼(包括宴会厅),以增加空间作社交活动。

1941至1945年日占期间,总督府曾进行大规模改建,包括加建中央塔楼连接两座原有建筑,以及把屋顶改为日式瓦顶。宴会厅亦稍作改动,但规模大致不变。

1945年9月16日,驻港日军在总督府签署投降书。

1946年,总督府的日式装修被拆除,但日式塔楼仍然保留至今。

1947至1957年期间,主楼门廊入口加置两只石狮子。

1971至1982年期间,花园辟建腰形泳池。

1982至1986年期间,北外廊主楼石梯前加设喷水池。

1987至1992年期间,斜坡平台加建小凉亭,主花园楼梯水景改为大型花槽。

1997至2005年期间,外廊增添雅致盆景。

1999年,香港总督府易名为礼宾府。

2005至2012年期间,后花园增建户外鱼池。

2012至2017年期间,后花园增设三箱堆肥系统。

2017年,礼宾府其中一个网球场改建为小庭园。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香港礼宾府】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香港礼宾府 小编为您整理香港礼宾府的全部内容
更多相关词条

更多>>

点击查看 城市人文榜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