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芦柑果实硕大,扁圆或高扁圆形,顶部微凹,间有6-8条放射状沟纹。果实横径多为6cm~9cm,果形指数0.70~0.85,单果重120g~160g。果皮橙黄色至深橙色,中等厚;色泽鲜艳,果实较坚硬紧实,易剥皮;囊瓣肥大,长肾形,9瓣-12瓣,易分离。果肉质地脆嫩,汁多化渣,甜酸适度,风味浓郁,具有独特的品质特征。芦柑果实理化指标要求:可容性固形物≥10.5%,总酸≤1.0%,可食率≥65%。成熟采收期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果实耐于贮藏,应用塑料薄膜单果包常温贮藏,贮藏期可3~4个月。永春芦柑果实理化、感官等质量与其他产区比较有以下特色:㈠果实硕大,果实较为紧实,果皮与果肉结合较紧密,不易浮皮而又易于剥皮。㈡果皮橙黄色至深橙色,中等厚,色泽鲜艳。㈢果实内含物含量高,甜酸适度,风味浓郁。㈣果实耐于贮藏。采用薄膜单果包常温贮藏方法,贮藏3-4个月,仍可保持良好品质。
永春芦柑2005年获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名牌效应明显增强,销售客商的订货积极性大大加强,出口量也大大的增加,平均单价从2004年的每公斤1.4元提高到2010年的每公斤2.9元,增长107%;2010年,因受黄龙病的影响,产量比2009年下降了15%,但平均单价提升了37%,总产值增长了16%,实现了农民增收。目前已有66家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取得了专用标志使用权。
品质特点
永春芦柑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芦柑果实主要用于鲜食,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也可加工成糖水橘瓣罐头、果汁、果酱、果冻等;果皮和果渣可提取果胶、酒精和柠檬酸;加工后的残渣物,通过发酵、干制可作饲料;橘络富营养又可药用;其果实的综合利用价值高,国外水果商称之为“东方佳果”。
历史渊源
永春芦柑栽培时间短,发展速度快。查考史书,永春县没有柑桔栽培记载。明清县志仅记有与柑桔同科的果树如风柑、佛手柑、橙等。1932年,漳州有一批柑桔苗木进入永春栽种,但成活率很低。直到1953年,印尼老华侨尤扬祖先生回到永春县达埔乡老家,不久在达埔猛虎山独资开辟柑园,引种芦柑名种,办起了华侨垦植场,成为芦柑上山的倡导者。
生产规模
1958年,全县柑桔面积发展到476亩,但产量只有300担(15吨)。1955年至1977年是永春芦柑的扩种阶段。到1977年,已种植0.84万亩,产量达79120担(3956吨),全县柑桔面积、产量跃居福建省第一位。至1990年,全县芦柑种植面积达9.7万亩,占柑桔总面积的98%,产量约3.83万吨,占柑桔总产量的90%。每年10-12月,是永春芦柑7万亩,占栽培总数的70%。2005年全县种植柑桔10万多亩,年社会产量100万担,面积、产量已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位,被誉为“柑桔之乡”,其中芦柑占永春柑桔产量80%以上。
种植技术
永春县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努力提高芦柑生产科技水平。1997——1999年组织实施“海峡两岸永春芦柑生产技术综合改进合作项目”,引进台湾芦柑生产技术,对传统生产技术进行综合改进,示范果园取得了提高一级优质果率30个百分点,降低生产成本30%以上的显著成效;实现了芦柑生产从以数量为中心向质量效益为中心的技术转变。“永春芦柑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1998——2000年列为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001——2003列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产品荣誉
1989年——农业部优质农产品,1994年——福建省首届优质柑桔评比金奖,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福建省第二届优质柑桔评比金奖,1997年——农业部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芦柑之乡”,1997年——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9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0年——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1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1991年李鹏为永春芦柑题词:“大力发展永春经济,芦柑远销四海”和“愿永春芦柑远销四海”,永春芦柑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度最高的名牌产品,1991年贾庆林题词:祝永春首届芦柑节举办“茶果上山,粮经并举”。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永春芦柑】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永春芦柑 小编为您整理永春芦柑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