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象山县文化馆象山县文化馆的前身是象山县民众教育馆。1936年3月7日改馆名为象山县立丹山民众教育馆,下设总务、教导2部,工作人员3人。
象山居浙江中部沿海,“三面环海,一路穿陆”,有沿海岛礁608个,面积1175平方公里。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至唐神龙二年(706年)立县,设治于彭姥村(今丹城镇西北地)。因村西北有山,形如“伏象”,故名象山。境内岛礁雄奇,山峦竞秀,胜景迭出:丹城石屋八景,石浦港风渔火,爵溪平沙走浪,西周蒙顶“合朔” (指日月平行),无不令人神往。宋人文天样曾登临留句:“海山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画图里,干崖玉界中。风摇春浪软,礁激暮潮雄。”这是对象出的真实写照。更有历史古迹遗址,遍布山隅海角,就近年发掘的“塔山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是江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个重大收获,不仅补充和丰富了河姆渡文化的内涵,而且为研究钱塘以南地区良渚文化找到了科学依据,已引起国内考古学界的瞩目。
绚丽多姿的海光山色不仅造就了独具象山韵味的风景线,同时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象山人的聪明才智。诸如明代鸿儒邵景尧,清时著名学者姜炳章、陈汉章,近代的左联五烈士之一、著名诗人殷夫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历史沿革
在象山县境内曾于1930年1月成立南田县民众教育馆(于1940年7月南田划归三门县而撤销),1934年9月成立石浦民众教育馆,1936年4月在石浦成立省立宁宁波民众教育馆。
1949年7月9日象山解放。1950年9月成立象山县人民文化馆,馆址设中山公园内樟树庙,馆长由文教科长洪军兼任,工作人员2名,工友1名。1951年底,保送“华东革大浙江分校”培训的文化干部返馆,工作人员增至4人。1952年1月馆址迁丹城林家祠弄原卫生院内,改名为象山县文化馆,分图书阅览、收音报道、群众文化辅导3组。1952年10月8日,浙江省财政厅、文化事业管理局发文,象山县文化馆列为乙等馆。1958年9月宁海县并入象山县,文化馆址迁宁海城关镇。1959年筹建博物馆,次年10月博物馆并入文化馆。1960年12月实行“精兵简政”,文化馆10人削减为5人。1961年10月,象山、宁海分县,象山县文化馆迁回丹城,与丹城镇文化站合并,工作人员6名。1964年省文化局拔款,拆除儒学弄口平屋约108平方米建成2层新楼,面积204平方米,次年文化馆搬迁进新楼,工作人员4名。1966年9月馆“文革”领导小组成立,馆长名存实亡,馆务失控。1971午5月改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工作人员增至13名,设文学、摄影、图书阅览、文物等业务门类。1978年3月25日撤销毛泽东思想宣传站,恢复象山县文化馆,工作人员14名,分文学创作、美术摄影、群文辅导、图书文物4个业务组。1979年10月,省文化厅拨款新建的大楼(1208平方米)落成,文化馆迁入新址(丹城广场路17号),工作人员增至17人。1980年12月3日,文物从文化馆划出,成立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l981年11月图书阅览从文化馆分出,成立象山县图书馆,文化馆工作人员减为13入。目前全馆21人,在职l 8人,其中有党员4人,副研究馆员3人,有馆员职称5人,助馆6人,管理员2人。设办公室、活动部、培训中心,全年国拨经费30万元。全县乡镇(街道)文化站18个,按2000年省考评定级公布特级站1个,一级站2个,二级站4个,三级站7个,无级站4个。全县有省级东海明珠乡镇4个,市级东海明珠乡镇8个。
其他信息
成就
1986年,为了恢复和繁荣象山的民间灯舞活动,文化馆在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联合举办了首届元宵灯会灯展活动。全县36个乡镇全部组灯参展。各式彩灯尽展新姿,失传已久的车灯、盾牌灯等也恢复上阵,丹城街头一片灯山人海。通过灯展,使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焕发青春,重新活跃在象山城乡。随着民间灯舞、民间戏曲活动的兴起,象山锣鼓这一古老的民族器乐也越来越被象山人所重视。象山锣鼓亦称细十番,原系逢庙会、灯会、渔船出港返航、丰收喜庆、婚丧嫁聚的伴奏器乐曲,自1957年县文化馆排练细十番赴省参赛获奖后,象山锣鼓作为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出现在群文舞台上。1992年象山代表团一曲器乐演奏《渔港春潮》荣获宁波市第二届音舞节器乐演奏一等奖。现在丹城、岳浦、爵溪、泗洲头、黄避岙等乡镇及丹城第三小学、县实验小学都相继成立了民乐队,其中丹城、石浦两镇民乐队被吸收为省民族管弦学会团体会员。近年来,象山县群众文化活动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高,其中1996年的金秋文化活动周、1997年的“庆香港回归”文艺大巡游、1999年的“迎澳门回归”文艺晚会、2000年的乡镇文艺大会演、2001年的庆建党80周年的千人歌咏大赛、宁波市国画、书法献礼精品展暨半岛书画论坛和浙江“模特新秀大赛”等活动盛况空前,尤其自1998年开办第一届中国开渔节以来,至今己连续举办了四届,其影响播及国内外,己成为象山文化活动的一张精美名片。象山县的群众文化创作活动也较为活跃,不少文学、美术、书法、戏曲、音乐舞蹈作品在国际、国家、省区级发表、展出并获奖,有的作品还被美、英、日等国艺术馆所收藏。其中原县文化馆副馆长,现任宁波市文联主席、市人大副主任陈继武创作的年画《江山多娇》、《春暖梅坞》、《春信息》、《面向未来》、《春风桃李》分别获全国第三、第年画创作一等、二等、三等奖;徐向北的版画《海风》获全国“群星奖”优秀奖;徐能海的年画《古堡春色》、《春江晨曲》、《一日千里》、《金潮》等分别参加1989年全国七届、第九届美展和1993年全国五届年画展;徐忠杰、徐向北的粉印版画《酒与火》获全国首届风俗画大奖赛三等奖;董根友创作的70幅中国画被送到日本爱媛县、吉田町市展出。何旭创作的曲艺集《老鼠拜寿》被列为“浙东乡土”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何旭的散文《献给丈夫的歌》获国家税务总局、《演讲和口才》杂志举办的全国“税收与发展”文学征文一等奖;朱一峰、何旭等创作,孙武、计敏捷导演的戏剧小品《有客来访》获省小品创作、演出一等奖;业余作者余志刚创作的散文多次获全国散文大奖,《余志刚散文集》出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由史奇山作词,张曙、顾正葆等作曲、纪云飞演唱的歌曲《一帆风顺》获浙江省“未来杯”歌曲新作演唱大赛金奖和全国“群星奖”优秀奖,《伊耀宽歌曲选集》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由姚亚娟编导、齐勇金、王云表演的双人舞《挂灯》获第六届全国“群星奖”银奖,由何盈盈等创作编导的群舞《渔家情歌》在第四届中国开渔节登台亮相后被中央电视台列为“乡村大世界”板块节目播出。近几年来,象山竹根雕艺术创作发展伸速,张德和、郑宝耿等一批艺术大师的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国际级大奖,竹根雕产品已推向国际市场,成为象山的一项文化品牌,张清和、郑宝耿相继应邀赴法国、希腊等国出访传艺,象山竹根雕名闻中外,1996年,我县被文化部命名为竹根雕民间艺术之乡。
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群文单位围绕“三个一”工程(即一村、一厂、一校),坚持送文化下乡的同时,还加强与国内外文化界的交流,学习引进新文化活动项目。近几年,县文化馆一方面组织人员赴省内外参观学习,另一方面还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来象山考察、讲演,并与三门湾(象山、宁海、三门)、象山港(象山、宁海、奉化、鄞县)周边县市开展文化联谊活动,与浙江省艺术学校师生、全国剪纸学会进行艺术交流活动,还与日本爱媛县访华团、美国空军访华团举行文艺联欢活动。我县的爵溪镇文化站,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成绩。尤其是从1986年起,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5届。该站1993年被评为宁波市十佳文化站。
本百科内容由用户城市琴淑整理上传,当前页面所展示的词条介绍涉及宣传内容属于注册用户个人编辑行为,与【象山县文化馆】的所属企业/所有人/主体无关,网站不完全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也不代表本站立场。内容仅为介绍词条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请到官方平台。若该内容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unfei999@163.com
以上手机版
象山县文化馆 小编为您整理象山县文化馆的全部内容